迎接钠电池元年
2021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4400亿美元。成为中国新工业时代排名第一的商品。芯片产业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已经广为人知。
排在第二的进口商品是原油。
2021年,中国原油进口超过5.13亿吨,消耗2573亿美元,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
在中国可开采原油不太可能飞跃式增加的情况下,保证能源安全也是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以及进行碳中和的根本原因。
石油与我们的生活和石油化工产品息息相关,然而,60%的原油被炼制了成品油,然后被烧掉了。解决能源安全的根本,在燃油车。新能源车行业的风生水起,也正缘于此。
在中国,最简单最靠谱的能源是电。要想好好利用,尤其是驱动汽车,就需要动力电池。当前技术条件下,动力电池最重要的原材料是锂。可即便是转向了“锂”,依然摆脱不了对资源的依赖。
燃油车的能源上游产业是原油,与之相对应的,电动车的能源上游产业是锂。目前锂的获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锂矿,比如天齐锂业等企业,在全球各地布局锂矿;另一种是盐湖提锂,比如盐湖股份在锂元素含量较高的青海湖等盐湖进行提锂业务。
和传统化石能源不同的是,新能源时代,能源转化和存储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
随着锂电池的广泛引用,锂矿资源愈发紧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和锂元素最为接近的是钠元素。锂不多见,钠可是常见啊,食盐里充满了钠元素。
大海里,青藏高原的盐湖里,全是钠。
如果做钠电池,是不是可以彻底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呢?
其实钠离子电池并不是新技术,在一些储能设施上早已开始部署。但和锂电池相比,钠电池有能量密度低、循环衰减快等不足。这也是钠电池迟迟没能像锂电池一样全面流行的原因。
不过,随着几家动力电池大佬纷纷下场布局钠电池,钠电池的技术迭代越来越迅速。
比如早在去年的时候,某巨头的钠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高达160Wh/kg。
这个能量密度做汽车还有点难度,但是满大街的电动两轮车、一部分低速货运电动汽车都可以采用这种电池,来实现成本降低和安全性加强。
更大有可为的是,储能领域。
马斯克在宣传特斯拉的时候,总会提到他的另外一家储能公司,在美国西部,在广袤的澳大利亚南部,遍布了储能电池。
储能领域,对能量密度的要求不像电动车那么高,体积稍微大一点没有关系。在迎接碳中和的全新时代,各种发电技术都面临着快速增长的储能需求,而钠电池会成为非常优异的选项。
中国销量最大的电动车品牌五菱宏光mini,它用的电池能量密度又是多少?
官方显示,目前销量最大的型号,大于110Wh/kg。
这意味着,假如五菱宏光Mini或者类似的“国民车”采用160Wh/kg的钠电池,和现在使用的锂电池相比,完全不落下风,甚至更加出色!
钠离子电池的出现,能够很好的满足产业链的需求。
最新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逼近200Wh/kg。
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新技术,星空君决定等钠电池量产后,买一辆钠电池的电动车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