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年:从成绩公布到今天
做了将近80分的题,结果成绩出来,只有50分,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很纠结。
不管原因是什么,我都必须开始学习,重新踏上征途。
这一次,我决定踏踏实实的开始,把辅导书上的每一道题都认真做一遍。
每一道题我都自己验算,做题的题做上标记,还要在旁边写上做错的原因,有的是因为自己知识有盲区,做题没有思路;有的是因为不注意细节,掉进了坑里;还有的,是因为马虎,要么看错了题目中的数据,明明题目告诉重度是17KN/m3,而我在代入数据的时候,却代进去一个19KN/m3;在一个就是按计算器了,照着书上的式子按计算器,经常会得出和书上不同的一个数据来。
最重要的是,因为马虎而做错的题,比例相当高。
这一下,我明白了,之所以会出现做题多而得分少的情况,是因为自己的马虎所造成的。
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不能只关心思路,不能因为思路正确就给自己安慰,考试看的不是思路,而是最终的结果。思路再正确,如果结果错误,还是可能会酿成工程事故。
所以我改变了自己的复习套路,开始放慢脚步,每一道题认真解,认真算。减少因为马虎而丢掉的分数。要解决这个问题,心态是最重要的。
花了3个月的时间,我把书上的题又做了一遍,做错题的题全部标记,然后弄了一个错题本,将这些错题全部誊抄到错题本上,包括后续复习过程中的错题,所有的错题都写到错题本上。将这些自己薄弱的,容易出错的题,再考试之前再做做,将会很有帮助。
前面的过程完成之后,从6月初又开始做真题了。我仍然没有选择把所有的真题全部做一遍,而是从10年开始。
前面几年的真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出题专家更注重的是基本原理。
现在已经做了3年的题,10年、11年、12年,做题的正确率大概在86%。因为这3年的题偏原理,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可能已经做过,这么高的正确率也就不足为怪了,到后面应该会有所降低,目标是最终保持在80%,这样到考场上,扣除掉干扰因素,才有可能顺利通过考试。
这也是我没有再追求做题速度,而更注重做题质量的一个结果。
即便这样,仍然有一些因为马虎大意而做错的题。
所以,自己距离考试通过,有一些差距的。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