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植物生理大系列2——肥料

植物生理——矿质元素(肥料)
植物17种必须元素作用和缺素症状我就不说了,都是废话。植株不同,具体表现不同。就算你发现了已经重病,那肯定是你某方面没做到位,不知道问题根源,补救措施没用,迟早复发。关于矿质在植物体内的进程我也不说,我们不搞研究。
我们来谈点实际的。
首先根毛区是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区域。由于植物主要吸收溶于水中的矿质元素,所以以往人们总认为矿质元素和水分成比例一起进入植物体内。我知道你们肯定有人也是这么想的。但实际上植物吸水增强时吸收矿质元素也多,但不一定成比例,甚至吸水增强时吸收某些矿质元素少,吸水少时吸收某些矿质元素反而多。
实际上,这两个玩意是相对的。矿质元素要溶于水中才易被根系吸收,而且活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导致了细胞水势的降低,从而又促进了植物细胞吸收水分。这个明白我上一篇的原理很容易理解。但这两个玩意的吸收量不一定成比例,并且吸收机制不同。吸水主要靠蒸腾拉力的被动吸水,而矿质元素的吸收则以消耗代谢能量的主动吸收为主。他们通过的途径也不一样。
再者我这里就是说你给肥给多了没用,并不是肥越多越好。为什么?
1. 因为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根细胞吸收某一离子的量不与溶液中该离子的量成比例。人家植物是有大门的,还有看门的人,放什么样的客人(肥料)进去他说的算。
那问题来了,那为什么市面上卖的都是不同的几—几—几。因为我们人为在推测植物不同时期需求的营养然后稍加调控。某一时期孩子喜欢吃这个,那我们就多做点。不要以为你是主宰一样的你给它多少就吃多少,植物也会剩饭碗的。很多水溶肥上说可以全年追施,看着好像很实惠,实际这句是废话,你全营养的当然可以,多加某种元素植物对他的利用率会降低而已。
2. 植物不同生育期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情况不同。植物是随着长大,吸肥量渐增的。开花结实期需肥量达到顶峰然后吸收下降。长势越强吸收越多。你给小苗按成株那样搞纯属有钱烧的慌。但不同植物生长习性不同,我种球根,这玩意开花后营养生长基本就停了,施肥主要在前期。你花开完了还拼命追想让块根变大一点,没有用的。那月季就不一样了,我们花期还得追,因为花一开完就要继续出芽了阿或者边开花边出芽。
3. 看图,你肥给的再多,它生长速度就那样了阿,又不是正比函数直冲天际。

我们要追求的是用最少的肥料获得最高的生长速度。可以用观察外部性状作为施肥指标。比如叶色,叶色可反映植物体内的营养状况(特别是氮素)叶色深,表面氮和叶绿素含量较高。其次叶色可反映植株代谢类型。颜色深则以扩大型代谢为主,颜色浅则以储藏型代谢为主。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植株的长相判断,这些都需要经验的积累。
4. 在土壤溶液浓度较低时,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速度随着矿质元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土壤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在增加这些元素的浓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也不会提高。
我们种花又很多人用的是泥炭什么的基质,追求疏水性,保肥能力比较差不能指望,就主要靠每次浇水带去养分,但是浇水很容易流失和土壤水分干到植物吸收困难的含水量。这就需要我们追求吸收速率,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多的养分。
1. 吸收速率一个很简单的,就是增加根量,把根毛区变多。
2. 在一定浓度下的薄肥勤施。道理除了烧根和上文原因4提到的速率,还有一点大部分人应该不知道。当某一区域内的矿质元素移动速率低于根系吸收速率时,该区域会成为营养耗尽区,这样根系为了吸收元素就会加强向其他区域的生长。说白了就是根长得快,多。扦插苗弱根引导也是这样子的。
3. 什么土壤ph阿,微生物阿,通气阿老生常谈就不说了。突然记起来,为什么很多花友套盆,就是因为套盆避免花盆被太阳直射温度飙升,使根系始终处于一个比较舒适稳定的环境,长得更好。
扩充:
为什么我们要买专用肥料?
除了不同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还有一种东西叫,生理碱性盐,生理酸性盐,生理中性盐。人家生产的肥料都是注意过里面的化学成分进行合理搭配的。不然除了对冲以外长期施用生理碱性或者生理酸性的会导致土壤ph改变,破坏土壤结构。你要有植物肥料专业知识加上化学专业知识你也可以做,没有的话就老老实实买吧。
关于叶面肥。
除了喷易于叶片吸收的肥料外,溶液在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久,可能被吸收的营养元素的量就越多。否则,溶液蒸发会使溶液浓度增高,引起叶片反渗透而被灼伤。因此,叶面肥应选在,凉爽、无风、大气湿度较高的时间比如阴天、傍晚进行。顺便一提有的植物难附着溶液,所以要加表面活性剂或粘湿剂。在某些植物后期根系活性弱如果要追肥,就可以叶面肥,效果显著。
还有我要提一点,很多人喜欢买各种乱七八糟不同牌子的肥轮流用或者配着用,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不同成分发生反应的问题。化学成分或者营造的生理环境啪一对撞 ,你的钱就没了,变成气体飞走了或者变成不溶物沉降了。盆栽弄点控释肥,配个全营养水溶肥就好了。肥料不是饭菜,别瞎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