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莲灯:壹

在我们从小听说的那个宝莲灯里,二郎神是个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三圣母与刘彦昌的关系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鹣鲽情深。难道二郎神真的是那么不讲道理吗?三圣母也真的那么留恋红尘吗?那我们今天就揭开这个神话传说的真相吧!
传说华山上有个圣母庙,里面供奉的是三圣母,三圣母有个宝莲灯。人们传说那是女娲娘娘送给三圣母的镇山之宝,威力无比。
华山周围方圆几百里住了许多人家,数年来受瘴雾所害、瘟疫流传,许多人死于疾病;更加上山中毒虫猛兽也经常出来害人,弄得老百姓不得安生,无法劳做,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附近几个有名望的乡绅聚在一起,要大家商量个办法。大家议论了半天,也想不出个办法来。见此情景,孟老先生捋着胡须,点着头说:“我看咱们也是把人的办法都用尽了,想着华山之上有华山之主——圣母娘娘。我们何不去试着求求圣母娘娘?”众人齐声说好。于是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几天准备好了祭拜的贡品,提前派人把庙宇打扫干净,选了个吉日良辰,雇人抬起了祭品,上了华山。几位乡绅和各大家族的族长到了圣母庙。
在贡桌上摆好祭品,竟然也是四季瓜果、各样精致点心,很是丰盛。有诸位乡绅带领,大家磕头祭拜。孟老先生向圣母娘娘诉说了大家的愿望,大意就是说:乡民不堪瘴雾瘟疫之苦、难敌毒虫猛兽之害。拜求圣母娘娘慈悲佑护,保佑华山一方百姓安居乐业,百拜叩谢。乡民们感激不尽,芸芸。之后,看看天也不早就下山去了。
话说这华山三圣母历经修炼,修得神位,玉帝亲封为华山之神,每日里自在逍遥,过着神仙日子。忽然这一日来了众多华山百姓要求庇护、保佑,圣母看着这些人,听他们说的话,心里不由感叹。对着贴身侍女朝华说:“你看这些人他们怎么知道?这瘴雾瘟疫之灾,毒虫猛兽之恶,本都是他们自己招来的。是人自己不重德行、不与人为善、人心败坏、互相之间勾心斗角、贪婪、怨恨、愚痴、傲慢……这些都是怨毒之气。怨毒之气凝聚而成瘴雾是一切灾难的根源,也是上天对他们的警示、提醒啊。他们不知改正自己却来求神,如果他们的人心不向善、不归正,我也不能违背天意而行啊!”朝华点头,看着那些贡品觉得有些好笑,“娘娘您看,这些人以为花了钱、送了礼,娘娘就可以保佑他们了,真是懵懂啊!”娘娘说:“是啊!人以为神界和他们是一样的。总是用人的心思来想着神界的事情,那怎么可以呢?”“那娘娘打算怎么办呢?”“嗯!我想,既然今天他们来求,就是人还心中有老天、有神,这也是一念之善。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倒要想个两全的法子,既不违反天规,也能帮了他们,这才好。”朝华听了,忙问:“哦,那可太好了!娘娘说说什么法子?”圣母如此这般一说,朝华听了,连连说好:“好办法。”娘娘最后说:“这件事就是你去吧!”朝华对娘娘敛首一拜,说:“是!朝华领娘娘懿旨。”
这天夜里,孟老先生刚刚睡下,就看见从空中飘进来一个身穿宫廷妆束的年轻女子,手中还提这一个莲花灯。心中想:这不是仙女吗?赶紧站起来迎接,就拜了下去。正要问时,就听那女子说道:“施主不必惊慌,我乃华山圣母身边侍女朝华。特奉娘娘懿旨,知会众乡邻,感念众位敬神之意。娘娘要我转告,这瘴雾瘟疫、毒虫猛兽之灾,本都是上天对大家的警示,此所谓天灾示警。还是要诸位多多自省,崇尚孝悌仁义,每个人要真心向上天忏悔,检查自己所做的坏事,一一改正。整个乡里都要人人行仁义之事、个个做孝悌之人,谦虚礼让、行善积德。何愁瘴雾不去,瘟疫不灭?那毒虫猛兽也不敢害仁义之人。要以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来教化一方。如此一来,上天自会惠泽,圣母娘娘护佑。切记!切记!”
说着,那朝华用手高高举起宝莲灯,只见那神灯光芒四射、彩光万道,眼前一片光亮,闪的眼睛都睁不开。待等光亮没了时,朝华已经不见了。孟先生急忙追了出去,没想到脚下一拌跌了一跤,就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他心里疑惑:这个梦怎么跟真的一样?这是耳听三声鼓响,已是三更了,身边的老夫人也醒了,就迫不及待对夫人说:“夫人,我刚才做了一个梦……”说到这,夫人打断他,问:“老爷是不是梦到华山圣母的女官朝华?”“啊!是啊!是啊!你怎么知道?”“老爷我也梦见她了。”说着,老夫人就把梦中朝华怎么说的,最后又怎么举起灯来,说了一遍。还问:“老爷的梦是不是也是这样?”
孟老先生一听,说:“天下有这样的事!?这可奇了!怎么会两个人同时做同样的梦?看来这真的是圣母娘娘的旨意,朝华仙子托梦来了。”老俩口再也睡不着了,好不容易挨到天亮。一问之下,原来全家人都做了同样的梦。孟先生派家人出去问问众乡邻,不一会儿,家人从外面跑回来告知:“全村子的人都做了这样一个梦。”孟先生想着梦中朝华所言,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明明是圣母点化。于是赶紧让家人孟安,速速去有请诸位乡绅,要告诉他们这件奇事,再大家商量一下,看看该怎么按照娘娘说的做。谁知!几位乡绅不请自来,已到了门口了。大家互相见礼毕,一说,却原来大家都是为同一件事而来,他们那里也是人人都做了这样同一个梦。
“这样的事情亘古少有,圣母娘娘显圣是无疑的了!如今我们就是来和孟兄商量,我等怎样按照娘娘的懿旨去做?”一位乡绅说。孟先生连连点头说:“说来惭愧,我们本应早就想到这里,却愚昧至此,还要娘娘点化,我们若还不快些痛改前非,辜负上天啊!”大家都点头称是,商量了许多的办法,如兴办义学、广招乡民子弟,宣讲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还要大力表彰乡民中的孝子、义士、廉洁之人……孟老先生接着说:“我等身为乡绅,理当为人楷模,更要身体力行、温良恭俭让、忠孝节义,从我等做起。”各位都频频点头“我们要怜老惜贫,从自家族人做起。若我等家人还有衣食不给的,那就是我们的罪过了。”“是!”当日大家散去,第二天就行动起来了。
朝华托梦,神仙显灵。那时的人们本来就淳朴,这样一来,哪个还敢做坏事、起坏心?一时之间,整个华山周围真是民风纯厚,成了路不拾遗的礼仪之邦。就是那些原来由于生活所迫,而偷盗或做些苟且之事的人,听明白了这个道理,也都改邪归正、一心向善、专做好事、以积福德了。
如此一来那些怨气、冤气、毒气、邪气……都消失待尽了,那瘴雾也就没了。正如圣母所说,那毒虫猛兽也是不敢伤害有德之人的,好人当然平安了。
圣母每日里派了朝华去巡查,听了朝华回报,心中欣慰。一日傍晚,驾起祥云升起在华山之巅,高举宝莲灯,华光大放,照亮周围几百里。圣母施法,瘴雾全退,毒虫尽灭,山清水秀。从此华山一带,风调雨顺、民泰人安。
这一方百姓都知道华山圣母灵验,圣母庙里每日香火不断。朝圣的、祭拜的、也有许多求子求福的,络绎不绝,一时间华山圣母庙远近文明!

一日圣母与朝华驾云空中,巡视华山,但见泉水叮咚、绿树葱茏,人间美景尽在眼底。远远的看见一个青年书生,丰神俊朗、一表人才。上得山来,直奔圣母庙而来。圣母与朝华稳居神位,听他说些什么。只听书生拜过之后,说:“小生刘彦昌,进京干考,路过此地。闻听圣母娘娘神验,特此来敬拜娘娘,敬上一线心香,请娘娘保佑小生金榜提名,彦昌感恩不尽!放尽力行善积德,以报娘娘护佑之厚德。”说着又磕了几个响头,之后就在庙里四处观赏。注目看圣母塑像,这刘彦昌不由得心驰神往,心想:这娘娘如此风姿绰约、美貌无双,真是令人羡慕。想着这嘴里就叨咕出来了,余性未尽,还即兴做诗一首,无非是倾诉心中爱慕之情,希望成为神仙伴侣之意。
这刘彦昌不知自己是在亵渎神灵,还在那里自作多情。这圣母娘娘已是十二分的懊恼,心里恼他读书人不知尊重,竟然对自己如此冒犯,正要略施小术,给予惩戒,赶他下山。忽听侍女来报:“娘娘,月老来访。”忽传月考驾到,圣母心中吃惊,自念:身列仙班,和月老有什么关系?劳他前来做什么呢?既已到来,且以礼相待,看他说些什么。请进门来,相见之下,圣母问道:“今日不期月老大驾降临,敢问有何赐教?”月老呵呵一笑:“在下今日特地为圣母而来,给圣母道喜了。”说着还双手抱拳,做起人间的架势来。圣母又惊有怒,还当月老有心取笑,不由得说:“月老怎可由此取笑?领在下不胜惶恐。”月老点头,笑吟吟的取出册子给她看,赫然在目。华山圣母和刘彦昌之间一条红线连在一起,写着:某年某月某时,喜结连理,缘份三月。
这位月老就是我们传说中的专管各界婚姻配合的神,他有一本册子,上面载有男女配合的事由年月。这册子真个奇怪,并不是他用笔写上去的。但凡天上地下有这么一对配偶,当他们的婚姻发动之时,就有了男女双方的姓名事由。不只是正当婚配姻缘,就是露水夫妻或仅一刻的欢娱,都逃不出这本册子,没人知道是谁给记上去的。等到他们结合之时,由月老用根红线将二人的姓名搭系起来,一经搭上,这红丝线好似长在册子上,揭也揭不去、扯也扯不了。直到双方之一死亡或婚姻终变、配偶分钗之时,总之是姻缘到头那一刻,那根红丝线便不知不觉的隐没不见了,一点行迹都没有了。不只是人间,所有三界之内的全归他管。看着圣母惶恐的样子,月老问圣母:“圣母还记得李家三郎吗?”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