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预警:带你强势进入世界公民的思想世界【许小亮老师】

课代表来啦!括号内是课代表结合自身经历添加的案例/补充说明,如果觉得还不错,记得给我点个赞~
笔记使用说明
红紫色字是专有名词,有附带解释。
蓝色字主要是起到分层,方便看笔记的目的。

-前言-
现象:面对“世界公民”公共议题,人们往往陷入感情用事 意气之争,并很容易发泄自己的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网上一到话题争议比较大的时候会出现不文明用语,导致对线 吵起来--课代表作为风纪委要判断的“违规”众议任务)
原因:看不到理性的分析框架、细节论据,会让我们在处理关系/面对争议会呈现“紧张”状态,焦虑不安。
老师:建立世界公民的思维方式很有必要。

一、世界公民历史演化和发展的传统

1.斯多亚(斯多葛)--道德主张(唯一正解)

⬆️浓缩的世界公民主张,不能展示全面认识。

老师主张 1传统的“认识”
•城邦政治 被 帝国政治 取代,很多人就从原有封闭的城邦体制中解放出来。
•去到广袤 不同的政治空间/风俗民情/思维方式
•在不同政治空间里往返流浪
•看到思维开放性的可能
•从不同思维视角思考问题
②认识:普遍
•主张帝国普遍统治
•理解宇宙城邦理念
•宇宙城邦:现实投影=帝国政治
•考量:政治>哲学
•考量涉及哲学的原因:最终需要理想化陈述,但不构成方法和思维的核心


2.康德
不要求唯一正解
唯一正解只是时间意义,不是空间意义上的
空间意义正解是有多个时间意义上的正解组合来的
•在不动的位置上通过自己的理性能力,去处理世界提供给TA的信息、事件、图像等外在杂多的东西
•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形成知识
•必须有理性程序给信息、事件、图像设定条件,缺少条件无法形成确切的知识,接着会没办法把握世界 形成判断、论据
•需要做出主张/发表态度,需要和其他主张相互竞争,阐明自身主张存在的条件和论据(类似辩论、律师在法庭做的)
•不同主张会寻求类似主张的支持
•最终会在理性主体面前,形成两种相互独立的判断和主张,并各自有自己的论据/子项和合理性/合法的范围
(类似磁铁只有两级 N和S,其他都会被吸引-有磁感线,发出的却只有两个相反的方向)

•需要理性甄别
•在某一范围内,主张是正确的。而不能说明整体时间里,该主张都是对的。
(像食品有有效期,过了有效期就无效)
•没有哪一方对于另一方有绝对的优先性
•结论:没有谬误,不具有实体意义,仅仅具有程序上的意义。

课后推荐阅读书籍(希腊哲学史)
1.王子嵩先生 主编的《希腊哲学史》的有关斯多亚主义的论述
2.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世界公民观点下的普遍历史观念》
3.进阶:《纯粹理性批判》- “理性作为裁决法庭”的隐喻论证➡️康德最精妙的哲学阐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