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声东击西”:如何巧妙运用三十六计中的积极成分
声东击西,表面声称要攻击东边,而实际却攻击西边。从军事上来说,这是故意迷惑对方,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声东击西的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汉将朱隽围攻驻守在宛城的黄巾起义军,他首先指挥部队佯攻城西南,待到黄巾军都集结西南方向迎敌之后,却亲自率领五千主力,猛攻城东北,出其不意地攻入城内。与这一战例相反的是,西汉时期,吴、楚等七国同姓王联合叛乱。汉将周亚夫坚守城垒,拦阻叛军。叛军直扑城东南角,周亚夫却加强城西北角的防卫。不一会儿,叛军主力果然集中攻打该处,结果遭到迎头痛击。

这两个战例都运用了“声东击西”的计策,但成败结果却大不一样。黄巾军为敌军佯攻所牵制,结果中计兵败。而周亚夫不受叛军声东击西计的调遣,反而将计就计击败叛军。由此可见,声东击西计能否得逞,有赖于能否促使对手的指挥意志发生混乱。敌志混乱,则可成功,否则反招失败。声东击西计,其实是一招险计。

声东击西在战术上的关键在转移目标,讲的是出奇制胜,以假象迷惑对手,造成对方的错觉,伪装攻击的真实目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巧妙诱敌,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如同古代兵书所说:“欲东而形以西,欲西而形以东,欲进而形以退,欲退而形以进”,“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乃敌人所不守也。”

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声东击西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可以在球类活动和武术表演里,看到运用声东击西计的实例。足球场上,甲队运动员正运球向乙队左翼发起强攻,待到乙队运动员致力于左翼防守的时候,甲队一脚长传,将球传到对方出现空档的右翼,从而获得破门的有利战机。比武场中,红缨枪直刺对手面门,当对手操刀往上架枪时,红缨枪一晃,便又刺向对方猝不及防的下三路。如此这般的声东击西,往往能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在辩论、言谈中运用声东击西的策术,也容易窥破对方的隐秘,或者促使对方吐露真情。在法庭上,一位证人有眉有眼地指控被告曾经将他殴伤,致使他的左臂至今只能举到胸前。辩护律师站起来,开始为被告辩护,然后回过头,询问证人说:“你真的被他打伤,致使左臂只能举到胸前吗?”证人理直气壮地说:“是的,不信你看。”说着,他将左臂艰难地抬举到胸前。“那么,你在被他打伤之前,左臂能举到什么地方呢?”律师突然问道。证人不加思索地将左手举到头顶,旁听者顿时哄堂大笑。作伪证的骗局一下子被戳穿了。

一只手难抓两条鱼。人们在集中精力应付某一事物的时候,往往会对另一事物疏于防范,这便造成声东击西之计得以收效之机。明白个中道理,你就可以尝试和对付这一计策了。

声东击西策略在商业中的运用
一条街上有两家电影院,在市场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两家电影院的老板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争揽顾客。路南的影院推出了门票八折优惠,路北的影院接着就来了个五折大酬宾。对于顾客来说,同样情况下当然都愿意去花钱少的影院,于是,路北的影院生意兴隆,路南的影院门可罗雀。

路南影院的老板不甘坐以待毙,于是一赌气,干脆来了个“跳楼大甩卖”——门票打两折。按照当地消费水平和行业常规,影院门票五折以下已经毫无利润可言了,路南影院打两折的目的是为了把对手彻底挤垮,然后好再进行“价格垄断”,谁知他们刚刚把顾客拉过来,路北的影院接着就推出了门票一折优惠,并且每人另送一包瓜子。顾客纷至沓来,影院天天爆满。

这回路南影院的老板实在没有勇气参加竞争了,便宣告倒闭,关门了事。大家都以为路北影院这时会恢复竞争之前的价格,但这个送瓜子的“赔本生意”却一直坚持了下来。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路北影院的老板买了豪华轿车,房子也换成了大别墅,一副发了大财的样子。

原路南影院的老板对此百思不解,在费了一番周折之后,他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路北影院一元的票价要赔钱,送瓜子更是赔钱,但送的瓜子是老板从厂家订做的超咸型五香瓜子,看电影的人吃了瓜子后,必然会口渴,于是老板便派人不失时机地卖饮料,饮料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甜型饮料,结果顾客们越喝越渴,越渴越买,饮料和矿泉水的销量大增——放电影赔钱、送瓜子赔钱,但饮料却给老板带来了高额利润。

这家影院老板实际上是采用了“声东击西”的赚钱术。商海中有人赚钱赚在明处,有的人则像这位影院老板一样,采取了隐藏利润点、迂回赚钱的策略。利润点隐蔽得好,顾客认为你做得是“赔本生意”,他便会觉得自己花得钱值,从而也就会痛快地掏腰包。声东击西,闷声发财实际上蕴含着科学经商的大智慧。

推销员用声东击西策略成功推销产品
一位推销员去拜访某公司的董事长,试图推销一批产品,但吃了闭门羹。推销员不达目的不罢休,非要做成这笔生意不可,他苦思冥想,还是无计可施。怎么办呢?
推销员突然想起,当他进入董事长办公室时,女秘书探进头来对董事长说:“真抱歉。我没有收到信件,弄不到好看的邮票送给您!”原来是董事长的12岁的儿子正在集邮,女秘书每天都从各地的来信中挑一些合意的邮票送给他。推销员心想:有门了!

第二天下午,推销员又去找董事长,告诉他是专程给他儿子送几张精美邮票。一听说几张精美邮票,董事长站起来热情相迎,推销员很恭敬地将邮票递给董事长。董事长接过邮票非常高兴,还热情主动地把儿子的照片拿给推销员。推销员趁此大夸特夸董事长的儿子多聪明可爱。接下来,两人又谈起集邮的知识和趣闻,非常投机,足足谈了半个小时。然后,没等推销员开口,董事长便主动订购了一大批产品。

明的是给儿子送邮票,实际上是迎合老子之心;明的赞儿子,实则赞老子;明的喜好老子和儿子,实则想要老子手里的钞票,这种:“声东击西”之法,确是商战中之妙用。
您对声东击西策略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