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轩笔记》 清 清凉道人述 (十三)
续记 十八 绍兴沈怀清先生名嘉征,是我老师益川夫子的叔叔,由巡检任至臬司。他为官时廉洁、干练、随和,本着和平治理一方的信念,所以他是由下僚逐渐升任大位。 我听说沈公到江西任浮梁县令,到达时前任县官还未到任,曾先暂住在某县篆家中,打听到住在城中的人家中经常被盗,一正式上任后,便下令严查缉拿这伙盗贼,凡是出入城门的人,必须严加诘问,但依然不见有什么影响。 某天,大雪崩腾,县衙官署后有座三层楼高的大楼,此楼地处本城的最高处,站在第三层可俯瞰山川城市。趁下大雪无事,沈公在后楼设酒席,邀请好友到大楼最上层赏雪。 沈公与好友在楼最上层,见城中万屋比栉,皆被雪覆盖,但其中有数间平屋屋顶没雪,非常干净,这数间平屋是一住家,仔细看似乎有微烟生起。这一家确实与其他人家不同,沈公感觉非常奇怪,吩咐手下到这住家打探。 不久,手下来汇报,这家是城中的名门,主人携家属到北方任官职,楼屋厅堂皆已经封闭,只留下一仆人,仆人住在门前的屋子看护大室。沈公听完汇报,心中怀疑此大室已成为盗贼的窝;他赶紧召集捕快,带着衙役、兵卒先围住大室,后从前后门一起进入屋内,在屋顶无雪的房屋内发现盗贼。 屋内的盗贼人数不少,盗贼在屋中居住,他们烧饭时害怕有烟生起,因为这是家无人居住的屋子,要是有烟生起便会招人怀疑,因而他们便在居住的屋内就地造了数口小灶,供煮吃食用,灶小并分开煮食,能控制烟火;但也因此引起屋内的热气上升,导致屋顶的雪化开不聚集。 官府一举将这伙盗贼抓获,搜索出的脏物不少,有几位盗贼跳屋脱逃,被左邻右舍所擒。沈公将盗贼带回衙门审问,原来这伙盗贼先用钱贿赂守室仆人,租用空室作为巢穴,并给钱请仆人为他们买食物;盗贼们白天睡觉,晚上出去偷盗,城中那些有钱的富人几个月来皆被偷盗走不少财物。沈公上任后,严查缉拿,城门诘问极严,不敢出城门,无人怀疑盗贼就躲在某官员的大室中,最后这伙盗贼被依法处置。 沈公的善政多到无法一一举例,以我所听说的,也就百分之一罢了。 沈公在雍正年间,从广西苍梧县县长行乡巡检调任横州吏目,因为成就显著,当地官长上奏,朝廷下旨留部侯州县调用,那时正好江西浮梁县县官要卸任,沈公被调往补缺。他在浮梁为官十八年,因政绩卓异,升任广西象州牧,之后转任思恩府百色同知,不久任太平知府、云南迆西道、云南按察使,七年内从州牧到臬台。任滇臬六年,于总督恒文案内卸任,不久去补江南常镇道,之后因为生病退休,回家乡数年离世。 沈公是我所知道,从下僚升任大位的三人中的一位;胡文伯是从教谕至安徽巡抚;许松佶是从县丞至江苏布政使。 十九 余杭临安接壤处有一村落,这村落的西边有崇山阻隔,东边是一大溪,此村落居住着数百户人家,村落可耕种的面积大约两千余亩;东边的那条大溪每年的夏秋时节经常涨大水,因而村民在沿溪筑造长堤抵御每年夏秋大水,随着年年维护,这长堤两头渐渐高出中间三、四尺;以前发大水的时候,水从未漫过长堤。 辛亥年四月以后,大雨一直不停,到八月初还在下,溪流猛涨,水流越来越快。村民们聚集到长堤,共同商议抵御大溪水的计策。几天来,大家都还没定下个决策,但水势不等人,这天溪水暴涨二尺多,离长堤的最低处已经不到四、五寸,这个时候的村民人人绝望,知道这水灾无法避免,大家极为惊恐,默默等大水来淹没整个村庄。 尔时,忽然刮来一阵大风,风号喉而来,村民见到一东西从西边的山头下来,由由上了长堤。村民这下看清楚了,此物是一条巨蛇,蛇头有半间屋子那么大,肉角隆起,二目如栲栳圆,腹白背青,身高五、六尺,数十丈长。人们一见惊恐万分,急忙四处狂奔避开这条巨蛇。 巨蛇顺着长堤游走,在长堤的最低处,卷曲自己的身体;此时溪水忽涨,须臾水没蛇身过半。由于有此巨蛇的身子堵住长堤的最低处,因而溪水无一滴进入村中;村民在远处见到此情形,忙跪下叩头,信佛的急盘腿念佛号,一时念佛之声可振原野。 蛇在长堤堵水两日,两日之后水逐渐退去,巨蛇见已无危险,便头入溪水,身子蜿蜒入水,随溪流而去,随即不见踪影。 村人以为若不是此蛇保护这个村子,不但田地会被水浸没,这几千人口也将成为波臣;村人以为这巨蛇是上天派来保护他们的,于是村人向村中的长老建议,让他们向官府汇报此事。 不久,村民自发筹款建造一座龙神祠在长堤边,年年祭祀此巨蛇,村中士夫徐公锡将此事过程,记录在龙神祠的石碑上。 二十 广西省城有座伏波山,山的位置在伏波门外,漓江的岸边。 丁丑年春季,我和萧山周鸣皋前往伏波山游玩,此山高三十余丈,面积不到半里,通体皆石,就如一只笔,兀立江水中。山顶向东斜倚而出,如人低头往下看,山中古树郁郁葱葱,远看犹如山水图画。 山边,人们凿石成路,上山的人沿此路,曲折而上,登到半山,有一座汉朝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的祠堂。马援南征时在此停留歇息,因而此山被取名为“伏波山”,祠堂后面岩石有个“还珠洞”,走入洞中,此洞大小正好两间屋左右,洞的尽头有一巨井,此井深不可测,在夜里常能听到井中传出波涛声。 按通志记载:以前有人入井内探险,探险人到井的底部,看见一条青龙在那睡觉,青龙的口边有一颗龙珠闪闪。探险人悄悄靠近,偷取龙珠而回。探险人出来后,将珠与人观看,有认识的人说“这是骊珠,刚青龙在睡觉,不知道你偷了它的珠,要是它醒来发现珠不见了,必定发怒,它发怒会狂扫尾巴,估计我们这儿要成为汪洋了,赶快去还了吧。”探险人知道后,急忙返回井中,又悄悄将珠子还回原处。所以,现在此洞名为“还珠洞”。 洞中有一石柱,上连洞顶,下接洞底,可是中间断了一截,当地人称此石柱为“伏波将军试剑石”,我近前仔细观察这石柱,石柱断截的地方歪歪曲曲,不像被剑砍断的样子,我觉得这绝对是后人附会而说。 祠堂的旁边有一座亭子,人站在亭子内可以俯瞰漓江。建国初年(指清朝),朝廷派遣南壮武王孔有德来治理粤,他经常来这里游玩,累了便在此亭休息,亭子上有他亲手书写的“聚翠”两个大字,笔势遒逸可爱。在亭子里可见江中渔船、游客画舫来往,隔岸山容树秀。 省城内也有座“独秀峰”,此峰虽崇卑有别,所入眼的尽是省会盛景;后来因为俗务繁忙,没机会再前往,回想起来让人怅然。 二十一 我家乡的县府是明朝时期所建造的,每任官员上任也就是装修一番而已;到乾隆甲午年,县令是武进汤,他是最初详细上书奉部要重建县府,奉部下文重建,因而建造了新的县府。 之后,来接任的县官是湖南某公,跟随某公上任的一位亲戚懂些风水皮毛,向县令说“这县府的前厅太低,无法显示官府的威严。”某公也赞同亲戚的建议,于是将前厅改造。 经过改造后的县府前厅,不但高而且更加宽敞,在厅中画一猛虎昂首踞坐;并在县府的后花园中,竖起一高竿,此高竿上悬挂一像虎尾巴的旗,以应前厅的猛虎。如此改造后的第二年某公因某件事而生病,于是告病回原籍。 如今的县府前厅依然高大宽敞,但后花园的旗竿已经被砍掉了。呜呼!某公改建县府后,不到一年便因一事而生病被去官,风水这事确实有,令人不得不信。 某公任县官的这一年里,他遇事有担当,听断极为明允,在县民中有“召杜(颂扬官员政绩显赫的套话)”之称,但因在某事上被小人煽动,最后也因此被罢去官职,狼狈回家乡。真可惜! 二十二 海内古人的遗迹,故老相传,书籍记载,不用去特意寻找,随随便便就有上百,若仔细些便能上千,其中有很多确实是真实事件,但后人牵强附会的记录,也比比皆是。 我所见过的遗迹,毁坏程度没比得过钱武肃、孟嘉、西施的遗迹。以前吴越国的钱武肃王还是平民时,有回他路过临平的安平泉,当时钱武肃因赶路口渴,于是泉水饮用,发现这泉水特别甘甜,于是装了一些继续赶路。 后,钱武肃建立吴越国,他令书记沈崧写文章记录,并在泉水边立碑,这件事记载在钱易家主故事中,但如今那块石碑已经不见了。在泉水边有一石,这石头上有水窪,二窪前有一长二寸,宽一寸多,深半寸左右的椭圆的延续接二窪的坑,看外形就像一只羹勺。根据当地故老相传的说法,说当年武肃还是平民时,从事贩卖私盐,有回运私盐经过此处,便跳人泉水中,之后裸身坐在这块石头上,石头上的“二窪”是钱武肃二卵留下的痕迹。 苏州灵岩山有春秋时期吴王的馆娃宫,这宫现在还在,比如响屟廊、採香径、梳妆台...当地人皆能详细指出位置。在西施洞前有一石头,石头上有两个女人的鞋印,鞋印大概三寸长,前尖后圆,大约深半寸多;青苔芳草间,宛然如湘钩碧禕。寺内的僧人说“这石头上的鞋印,就是西施的足迹。”(这值得怀疑,春秋时期女子未缠足,如何三寸?还前尖后圆?) 晋朝恒温治理九州时,九月九日在龙山会客,孟嘉的头巾被风吹掉地上,当时的孟嘉不知道。恒温见了,便让孙盛作文章嘲讽。我老师孙东涯夫子到楚地作客时,曾经到那个地方游历,他说他看见孟嘉头巾所掉地,这头巾入石半寸左右。 昔拙崖老人常说“李将军射虎,误中石头,此箭没入石头中,仅可见羽毛部分。”我听后,总感觉应该是射中石头的缝隙产生的,否则为何再次射时,却不能射入呢?即便李将军再怎么有力气,也很难办到,这理论分析是很合理靠谱的。但这些所谓的方巾、鞋印都能在石头上留下痕迹,为何箭矢不能呢?估计也是有可能的吧。 杭州的侯潮门外的委巷中,有一支钱王射潮的铁箭,这铁箭被一小亭覆盖,铁箭刚出土的时候大概二尺多一点,有二围左右,上圆结顶处稍尖,可撼动但拔不起来,人们以为是神物。我个人以为这是吴越造作江塘时的铁樁,作用是用来挡住土石,或者用来镇压水怪,铁樁的根部有铁条横插入土中,所以不可能拔出。当时的江塘靠近城市,如今沙涨渐渐成为土地,人们也在扩出的土地上建房居住,于是江塘便在城外了。 我之前到岭南时,过潮广岳州城外时,看见江畔沙间横卧五条长一丈多,宽三、四尺,厚一尺多的古铁,每条古铁上有镂刻一半月形状的图像,舟人对我说“这些是上古时期的铁枷,要是有人去碰了,马上招来灾祸,行船的人没人敢近前停泊。”之后到岳阳门,岳阳门外有一铁兽,这铁兽外形像狮子,但它头上有角,此铁兽伏身昂首望着洞庭湖,形态狰狞,令人生畏。商乾峰太守在湖南时曾在岳州任知府,之后调动到广西桂林,我当时是他的幕僚,我问他铁条、铁兽的事。他说“铁条是尹蓬头所铸造的,目的是为了镇压洞庭湖的水怪;好多年过去了,现在还浮于沙上,没陷入淤泥中。铁兽也是尹蓬头所铸造的,以前洞庭总是涨水,淹入城中,自从这铁兽置于门后后,水淹到兽足便退了。” 我又听说涿州琉璃河畔,有王彦章的铁篙,宽一尺多。露出地面有一丈多,看着像是船上的跳板,竖立在河边。按照五代史记载,王彦章是山东寿张人,少年时期即是梁的小校,任官至招讨。那个时候,燕地被李匡威、刘守光占据,王彦章什么缘故到这里撑船呢?而且其外形并不像篙,有知识的人基本可以分辨其中的真假。 曾经听老辈人说蛟龙畏铁,所以道人治水都是铸铁镇压,比如钱武肃的铁箭,王彦章的铁篙,可知这些东西都是用来镇压水怪的。有些故事就是以讹传讹,考古人士应当旁採博搜,按照道理来判断,千万不要被讹传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