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已死?前端真的死了么?

最近,前端已死这个话题一直占据话题榜首,各路帖子下都讨论得热度朝天,掘金、知乎、B站、牛客、脉脉……等等,到处都是这种论调,单百度相关词条结果就约有2,940,000个……

但前端真的死了么?前端真的要被湮没了吗?……我非常不认可“前端已死”论,拜托各位不要贩卖焦虑,要做一个独立的思考者。虽然后疫时期,互联网局势衰退,但前端市场、前端需求依然在,我非常赞同一个公众号里面的作者提到的看法,他说:
我快速浏览了一下相关热帖,我可以毫不避讳的说,大部分都是bullshit。
要么就是某个小年轻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就满大街抱怨。
要么就是某个培训机构借机贩卖焦虑顺便卖卖课程。
要么就是一些科技自媒体毫无营养的满嘴胡诌,拉扯一篇价值为零的废话文学出来,最后以成功学鸡汤结个尾。
我实在不敢苟同。

当下,很多前端新人,大多数情况如下:

只会搭建一些简单的网页,不会基本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代码确实扫可读性,甚至连注释都懒得写。只知道复制粘贴,找一些开源代码,改改颜色。从不去思考如何创造自己的东西。
对于React和Vue、Node只学了一点二皮毛,却不知道这些框架和库只是工具,不是目的。没有深入理解JavaScript的本质,没有掌握浏览器的渲染原理,没有学会如何优化前端性能。只会追逐潮流,却不知道如何将技术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前端的技术栈不断变化,新的框架和库层出不穷。我们不能一味的追逐潮流,而不去深入学习其本质以及实际应用技巧。
如果你还想在IT开发领域有所作为,那么,就需要抛弃现在的浅薄,重新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要知道什么是软件工程、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什么是测试驱动开发。不要做只会写代码、不会写文档、不会与其他开发者协作、不会关注用户体验的码农。不要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独自发展。要去拥抱市场,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程序员。
话说回来,其实,从前些年,大家就都在说互联网寒冬,但互联网却是后疫时期最先崛起的行业,如果说前端已死,那么,我们来看看2023年的前端岗位招聘数(有图有真相嘛)

从职友集的招聘数据来看,前端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也从侧面说明前端市场依然在。
之所以有些伙伴儿认为“前端已死”,这其实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今的前端开发,一方面因为技术的发展,知识点广度增长,另一方面因为往全栈发展,知识点越来越深,复杂度越来越大。仅凭十天半个月的培训课程,已经无法生产出一位合格的前端开发工程师。并且,后疫时期,就业形势严峻,人才筛选标准也相应的迅速提高。由此,“前端已死”的论调开始在网上发酵。
其实,说白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1、从大的市场环境来看前端岗位的需求是越来越少,对应的企业招聘要求却越来越高,但这种现象不是今年才开始的,大概从2020年前后就有这个趋势了,只不过现在叠加互联网行业裁员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
2、本来程序员这个工种市场需求是有一个定量的,但在某些岗位已经饱和的情况下还是有不少的新人涌入。比如,每年大学计算机系的毕业学生,当中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培训机构的不停的宣传高薪工作吸引小白进入,学个两三个月被包装成三四年工作经验推向市场,然后小白沦为韭菜,加剧行业的内卷。
3、当前就业市场上基本已经不缺只会使用个别框架、切图等基础技能的初级前端,而是缺少高级前端工程师。所以,对于初级前端来说,市场永远是饱和的。但初级前端占据市场的80%,市场容纳不下,他们各种投递简历,社交网络上发文抱怨......给外界造成一种“前端已死”错觉。
那么,为了生存,当下留给前端新人的路确实也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只有一条:走全栈!

把曾经细化的分工,重新合起来,你既能做产品,又能做项目,还能写代码,一个人就是一个Team~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或者有能力成为六边形战士。但如果你想在这个领域生存、有所发展,就必须跟随市场变革,不断地从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上提升自己、扩充自己。
与其说“前端已死”,我更愿意称之为是“前端变革”,随着ChatGPT、GPT-4的演进、低代码技术的涌入,有可能未来前端的简单工作就是通过图形编程界面来构建网页界面,但是,也需要不断学习进阶技术!否则依然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境遇!

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的人。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我是北冥瑜,我为前端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