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有:混淆概念,偷换概念
欧几里得195、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有:混淆概念,偷换概念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有: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转移论题,偷换论题。
…违、反、违反,同、一、同一,律,同一律,逻、辑、逻辑,错、误、错误,概、念、概念,论、题、论题:见《欧几里得193》…
一、混淆概念,偷换概念
同一思维过程中,不是在原来意义上使用某个概念,而是把不同的概念混为一个概念或者改换同一概念的含义,不保持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和同一,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思、维、思维:见《欧几里得22》…
…意、义、意义:见《欧几里得26》…
…含、含义:见《欧几里得193》…
…内、涵、内涵,外延,内涵和外延:见《欧几里得161》…
1.混淆概念
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由于认识不清楚或缺乏逻辑修养,无意之中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使用,从而造成概念混乱。
…过、程、过程,清、楚、清楚:见《欧几里得194》…
…修养:1.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理论~。文学~。他是一个很有~的艺术家。
2.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这人有~,从不和人争吵…
(…理、论、理论:见《欧几里得5》…
…知、识、知识:见《欧几里得5、6》…
…思、想、思想:见《欧几里得154》…)
2.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

…目:象形字。商代甲骨文(图1、2)的“目”是根据人的眼睛形状创造而来的。眼睛形状多为横向,也有的是斜向。眼珠内或添一点表示瞳孔,如图1。西周金文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字形一般为横向,无瞳孔(图3)。战国时的主要变化是将原来横向的目变为竖向的目,椭圆的眼眶被平行对称的方框取代,眼珠变成两横,脱离了象形变成笔划,是为主流变化(图4)。其他的主要是诡异写法,带有六国文字开放、草率、新奇的特征。《说文解字》小篆(zhuàn)(图7)据主流变化整理。隶书(图8、9)、楷书笔势化,形体渐渐变得方正。
字义:1.眼睛:有~共睹。历历在~。
2.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
3.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
4.目录:书~。药~。剧~。
5.名称:题~。名~…
(…象形: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日”,画一个太阳的形状“⊙”;“月”,画一个新月的形状“☽”…
…象形字:用象形造字法造出来的字…)

…的:始见于篆文。形声字。从白、勺声,此字原本作“旳(dì)”,是“旳”分化出来的字。“旳”字,《说文解字》解释为“明”,而日光明亮就白,故俗体字改成从白。“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作结构助词,使用频率居所有汉字之首。
从日(太阳),表示明亮、鲜明。“的”字本义是明亮,假借为箭靶的中心,引申为“明确”之义。
字义:
[de]
1.用在定语的后面。a)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一般的修饰关系:铁~纪律。幸福~生活。
b)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领属关系:我~母亲。大楼~出口。
2.用来构成没有中心词的“的”字结构。
a)代替上文所说的人或物:这是我~,那才是你~。菊花开了,有红~,有黄~。
b)指某一种人或物:男~。送报~。我爱吃辣~。
[dí]
1.真实;实在:~确。
2.“的”字在口语中一般读阴平(dī)。
[dì]
箭靶的中心:目~。无~放矢。众矢之~。
[dī]
(外)“的士”(出租车)的省称:打~。~哥(称男性出租车司机)…
(…分、化、分化:见《欧几里得93》…)
…目的(百度百科):行为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
人的实践活动以目的为依据,目的贯穿实践过程的始终…
…目的(百度汉语)2: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地。~是想探索问题的由来…
偷换概念有以下几种手法:
第一,任意改变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变成另外一个概念。
第二,将似是而非的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似是而非: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第三,利用多义词造成的混乱。
“转移论题,也称离题或跑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更换了原判断的内容,使议论离开了论题。
请看下集《欧几里得196、转移论题,偷换论题,哲学中的同一律,深刻理解同一律》”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