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火炮和航空母舰


重型火炮和航空母舰
潜艇的设汁与使用在多年间都一直被沿用着,没有创新和突破很多试验性质与高风险的项目都没有再像初期那样很快地被付诸实践。 高风险的项目在战时的欧洲,特别能够左右英国海军高层中那些设计爱好者的想法,而此时的军备竞赛就是创新的摇篮。
例如,第一架飞机被当做轰炸机时,立刻就引发了很多人的想象。除了人们总在议论的海面起 降平台,像重型火炮在水面战舰上的使用方式一 样.让飞机从潜艇上起飞的设想也立刻变成了当时的热门话题。1915年8月,无畏级(Dreadnought ) 战列舰的创始者,绰号为“杰克”的海军上校约翰•费舍尔(John Fisher)再次阐释了他的理论,他认为拥有潜艇相当于拥有了一门可以上浮至敌舰编队中的大炮,可以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与破坏。
4艘K级潜艇,K18、K19、K20和K21被改造成M级潜艇,即将其重新改造成具备革命性特点 的潜艇,使这些潜艇更像可潜航的战列舰。改装后的潜艇配备了 60吨、305毫米口径的火炮。这些火炮拥有的射程远非鱼雷的射程可比,但只能从6米深的水下发射,并且隐蔽性差,重新装弹也必须要在海面完成。尽管改造在1916年予以批准,但因工期延误和海军赤字导致用于战争的该级別潜艇无一能如期完工,而最终也只建造了3 艘。这些潜艇被命名为M1、M2和M3,它们各个看着气势非凡,可从未真正开过一炮。1921年, 这些潜艇被华盛顿裁军条约划入可被废弃的行列,条约规定潜艇装载的火炮最大口径不能超过216毫米。
然而变更名称也没能改变K级潜艇的厄运。 在1925年11月驶离出发点后,M1号在下潜过程一样, 要腾空而起避免落入水中,但后者发生的次数也很频繁中,与瑞典贸易船维达号(SS Vidar)发生冲撞后沉没,艇内68名船员全部遇难潜艇的残骸于1999年被潜水员于朴茨茅次东南岸35千米处发现。
与此同时,M2号潜艇安装了一个具备起重机架的飞机库,能够举起一架轻型海上飞机帕内尔•皮托号(Parnell Pel。)。这艘潜艇可连续工作两小时,是英国第一艘潜水航母。它同样遭受着K级潜艇的厄运,1932年1月26日,一艘路过的货轮目睹到M2号潜艇以货轮船长无法理解的 45°角,船头向下俯冲潜人水中。事后经由报纸报道,货轮船长才得知这一消息,而此时潜艇上 的67名艇员和英国皇家空军的两名飞行员,均已经化为白骨。没过多久,一些知道K级潜艇故事的潜艇艇员们就指出这艘潜艇整整服役了13年, 直至遇难。

只有M3号为该级别潜艇挽回了一点儿声誉,潜艇为试验性的布雷舰,在与水流一致的外壳两侧装备了 100枚水雷,水雷是通过链式传送带由船艉排出的。
M2号的失败最终结束了英国对于生产有效的潜水航母的尝试早期皇家海军的工程师们曾尝试将索普威尔•斯内德(Sopwith Schneider) 水上飞机加装在改造后的E22号潜艇上,但结果确以失败而告终,这种潜艇于1916年进行改造, 其目的是用于拦截北海上空的德国飞艇这一潜水航母的明显缺陷是飞机登船后潜艇无法下潜。唯一成功的一次还是在潜艇尚未潜人水中前完成的。
其他国家的海軍也在继续对潜水航母进行试验法国、意大利和美国都研制出了潜艇运载器, 但这些国家无一能与已经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广泛 研究的日本相比日本在1925年已经开始制造飞机 运载型潜艇他们早期的大部分潜艇被归为B1型侦查潜艇.属于I15级潜艇,其水下排水量达到2626 吨,艇身长108.5米。由双柴油机引擎驱动,两个螺旋桨则由电动机驱动潜艇全副武装后可携带17枚鱼雷和一门140毫米口径的甲板炮,是其他攻击型潜艇的两倍,成员共包括97名军官和士兵。
由B1型潜艇搭载的水上飞机,被折叠在潜艇指挥塔前的一个防水型停机棚中:两条发射轨道从停机棚一直延伸到船艏,在此被重新组装的飞机可以被压缩空气弹射到空中、返回的飞机必须在海面降落,然后利用可拆卸的吊车将飞机还原至预备姿态。横须贺E14Y型(Uokosuka E14Y )飞机的攻击航程大约为322千米


美国海军像英国海军一样,在生产潜水航母的尝试中都没取得过成功。他们的试验开始于 1923年,使用S级潜艇在甲板上搭载MS-1型水上 飞机。当潜艇下潜时,飞机被拆卸后安装于一个甲板上的圆柱体内。这之后被证明是一个完全不可行的想法,并在1926年被摒弃。同时,日本在加强和发展本国该领域内技术的过程中取得了进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经具有47艘能够搭载水上飞机的潜艇,例如I14号,就加装有能够容纳两架飞机的停机棚,而巨型I400级潜艇则能搭载3架飞机。当日本投降后得知,原先所有的这些海上准备都是为了攻击美军军舰位于乌利西环礁(Ulithi Atoll )的停靠点。

弹打击的飞机底图所示:英国改装后的M3型潜艇能够装备305毫米口径的火炮,后来成为了 一艘扫雷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