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晴心理丨科普知识丨孩子爱看闲书不可怕,不会引导才可怕!

在探讨“孩子看闲书”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闲书”?
百度解释说,闲书的意思是指供消遣娱乐的书;通常与正业无关。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课外书,是学生按照兴趣选择的书,既包括名著经典,也包括某些流行读物,杂志、漫画等等,范围是很广的。
很多家长将课本、教辅以外的书统统划在闲书行列里,觉得它们和学校课业没有直接关系,读闲书只会占用孩子时间,让孩子分心,是影响学习成绩的“罪魁祸首”。
可是家长却忽略了一个心理常识,越是限制越是渴望。
如果老师、家长画地为牢,只容许学生读他们指定的书,甚至只读与考试有关的书,那么读书、学习就成了非常功利的行为。总是围绕考试需要读的那点课文,顶多还有一些教辅,限制那么死,怎么可能有阅读兴趣,怎么可能拓展阅读面,又怎么可能提高语文素养?对孩子的学习提升而言,这也是下下策。

一个不爱阅读的孩子,很难爱上学习;而一个会自主阅读的孩子,肯定就会自主学习。“闲书”的六个作用,希望家长牢牢记在心中。
一.培养阅读兴趣
撇开兴趣谈知识,这完全是行不通的,阅读在启蒙阶段,最大的作用就是激发兴趣。所以看课外书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非常有益的,孩子读“闲书”可以扩大视野,家长千万不要太过功利,认为读“闲书”就是不好好学习,非要让孩子去看与学习有关的书,这样会适得其反,反而让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
二.开阔成长视野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提升文学修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优美的散文不仅能陶冶情操,带给我美的享受,还能激发我们超凡的想象力,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并且巧妙的构思,帮助我们快速地提高写作水平。

四.丰富精神世界
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都是一场和作者的灵魂交流。孩子们要读丰富的图书,书中作者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都引发着孩子的不断思考与精神探索,一个博览群书的孩子的价值观体系构建往往比同龄人要更成熟、完善。
五.了解孩子的探测器
一个孩子选择读什么样的书,反映了他的个性和兴趣。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经典名著,有的孩子喜欢武侠小说,有的孩子喜欢插图漫画。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就可以通过孩子的阅读偏好看到孩子内心的需求,底层性格,甚至发现孩子的天赋和优势。
六. 营造家庭学习氛围
不仅孩子要看丰富的图书,家长也要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积极地和孩子探讨阅读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思考方向,拉近亲子关系。长时间坚持下去,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受到熏陶,自发主动地学习。

我们没有办法说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合看什么书,但要想培养孩子养成看书的好习惯,第一:家长要陪伴孩子阅读才有乐趣;第二:要允许孩子看点闲书,因为孩子读得有趣了才会爱上看书,就像吃饭一样你得允许他吃肉,不能要求他只吃主食和蔬菜。要把打造孩子的阅读力作为培养孩子各项能力的重中之重。
点亮【在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