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号线官宣?官媒发声能不能走点心!真正超级详细的26号线解析!
昨天,新闻坊等官媒所发的26号线文章、报道可谓是血洗了上海轨交、房产等的自媒体、群聊等,不少人惊呼“最长环线”、“70km、56站”、“26号线终于官宣”、“2030年建成通车”,但与此同时,这些报道不仅严重失实,其信源也远不是什么官方渠道,而是经过自媒体加工后的远古方案。尽管本号实质上已经对26号线介绍过多次,但借此机会,还是再重申一些重要的东西吧。
昨天晚上坑次坑次写完已经是凌晨了结果今天发的时候一堆更大的媒体比如观网都开始转了……
1. 二环线是否存在?
没错,这也是一个问题。报道中对于26号线演化过程的描述偏差不算太大,但是仍存在部分问题。
(如果只是想看现在的26号线方案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段可以跳过)
如今的26号线西段沿袭自中RML时期(即L线全体重组后)的原规划16号线。

原16号线的线位于2040总规(即2035总规过程稿之一)被肢解,北段给了20号线,西段给了当时的22号线,南段直接凉了,而这条22号线在2035总规时番号后延,成为了26号线。彼时该线起讫点为康宁路共康路-高青路东明路,并预控成环的线位。成环的线位分为两条,于黄兴公园附近分岔,在浦东分别走德平路-科苑路和金科路。尽管存在这两条预控通道,但实际仍然以实线的C型线作为26号线。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责任企业开始推动26号线成环,其实线成环设想首次出现于公众面前的是《世界轨道交通》杂志2020年1月刊中时任申通董事长的俞光耀所撰写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环线规划的思考》,其中提到了“基于规划26号线及规划控制通道或结合20号线,形成贯通运营的环线”,并配图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核心保护环”即4号线扩环,之后再也没人提过,可以认为是官方YY,不要在意):

这张图正是本次官媒文章中所使用的中介改图的原图,显然这个方案采用了利用德平路-科苑路预控通道进行成环,局部线位有小改。另外,文章中另配有其它几幅图也被本次官媒所使用。这篇文章于2020.3.17在该杂志的官方公众号被免费公开,公众号轨道交通俱乐部(即今1435之间)亦对此进行了转载,进而走进了大众视线。
而在2020.6.30发表的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的唐则昊撰写的《上海轨道交通线网中环线发展和增设二环的思考》则对该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
结合网络中各放射线的运营情况,建议该环线以城市中心为圆心,半径大小控制在10km以内,线路总长度控制在70km左右,采用100~120km/h的列车,站点以换乘车站为主,站间距控制在2~3km,通过大站车和站站停列车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提供快速化的轨道交通服务。
为提高环线效率,推荐第二环线采用独立成环方案,并在独立环沿线落实车辆基地选址。原规划26号线庙行至大华段(环外段)及车场可与线网中其他线路结合。
也就是说,26号线在申通等方面是推荐无支线独立成快速环的方案,原本的单线站被大幅砍去,仅真金路一站得以保留,站距被拉得很大,如下图所示。

后来,于2020年年底,一份未知来源但可确定为相关责任企业所出的图被意外泄漏,其中的26号线恢复了支线,东段亦出现了一个走隆昌路-长岛路-金科路的新方案,该图如下图所示,由于未知本次设站方案,因此就不描出来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心港快线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当然这个方案老得不能再老了)。

再后来,去年,由时任申通总裁、今董事长毕湘利所撰写的论文以及时任申通董事长的俞光耀所参加的直播间中,均出现了成环的26号线的身影,并冠以“新环线”、“快速环线”等称号,弱化了“26号线”这个名字。


这版方案与2020年年底版相差并不大,仅支线再度消失,部分区段线位微调,设站相比于最早的一次成环方案有所恢复,这也是目前仍维持的三大比选方案之一。
除却既有的德平路-科苑路方案与上图所示的方案外,杨浦-浦东过江线位亦有松花江路过江比选,浦东方面则提出了张江段外扩孙桥,此三大比选如下图所示。关于支线的问题在后面再讲。

不知道各位读下来有没有发现什么,没错,对于26号线成环,一直是申通方面推进得最为强力,其它相关部门却未明确,甚至连预控工作都是以原C型段为主。另外,26号线目前方案的北段换乘能力非常差,作为一条具有联络、屏蔽外围客流功能的环线,换乘功能的重要性远大于市中心的加密线。北段与1、11、20号线均为超长通道换乘,祁连山路站、上海马戏城站都是大于龙阳路7换18的级别,还与3、7、10、20号线存在交而不换,北段仅与8、15、18、19号线的表现尚可,加上曾经城乡规划部门或设计院推荐过组合环方案(当时的20号线、原22号线、24号线),相较于换乘条件更好的今20号线,此段能否落地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本号在四期建规名单分析(见同名公众号,搜索“四期”)中也提到过这一点。
综上所述,26号线的确有从原先的C型线延伸为环线的官方想法,但是是否以环线落地仍需进一步研究。
2. 70km和56站的数据到底对不对?
实际上,这涉及的就是线站位问题了。显然,官媒中所发的图片以德平路-科苑路方案为底图,并由中介自行添加了金科路方案的设站。根据上面的描述,已经可以知道实际上仍有三大比选。而对于整体的方案选择概率,可以划分为几个问题来一一解答。
★设站是否会维持早年的高密度设站?
概率极低。
首先,目前的研究工作均是以低密度设站、快速环线为方向,并未出现倒退回高密度设站的迹象。
其次,作为一条超长市区线(即使是最短的方案也有70km左右),即使有许多段落已经预控了多年,但并非只有窄路需要大量拆迁,宽路也会因为管线问题而产生巨量工程难度与拆迁量,区间盾构段尚且可以直接暗挖下穿,车站的部分以上海的地质条件几乎必须明挖,自然需要大量占地,从而造成高昂的造价,像是19号线总价已破千亿,20号线单价也正在向30亿/km迈进,26号线作为施工条件与20号线相仿的线路自然也低不了,而减少设站也就等于减少拆迁,能够有效降低造价。
另外,减少设站使得旅速加快对于重点地区的发展乃至全市的交通状况都是有利的。26号线目前的方案经过了漕河泾开发区、临空园区、桃浦开发区、市北高新区、杨浦滨江、沪东金滩、金桥副中心、张江副中心、新杨思等目前已拥有或规划拥有巨量岗位的地区,更快速的环线不仅能够依靠更低的通勤用时增强这些地区对外围居住区的吸引力,还能够通过更快的旅速争夺原穿城市区线的长乘距客流,降低放射段的断面,缓解客流压力。最后,外围线路可以通过衔接环线达到“入环即入网”的效果,减小外围线路多次换乘低旅速线路所带来的低效率问题。
★三段比选到底谁最有机会?
线站位并不是单一部门马上就可以说了算的,但凡现在说已经定了的全都是骗人的,距离稳定仍有漫漫长路。至于比选的概率,则需要分析相关部门的想法与利益。
过江段三个线位主要涉及杨浦与浦东的利益。
对于杨浦而言,自南向北三个方案对于杨浦滨江的服务是逐步减弱的,腾越路站所在的隆昌路杨树浦路已有明确的高强度开发计划,过复兴岛方案的内江路站距离滨江稍远,但复兴岛上也预备有高强度开发计划,该线位为此留出了调整空间,而松花江路方案则只能经过杨浦滨江北段,周边开发时序偏后,同时强度也较低。综上,杨浦区的意愿是隆昌路越江>复兴岛越江>松花江路越江。
对于浦东而言,复兴岛越江和松花江路越江对于重点地区的服务是一样的,都能服务即将进行高强度开发的沪东金滩与金桥副中心,而隆昌路越江方案不仅不能服务沪东金滩和金桥副中心,还与德平路-科苑路线位绑定,偏离张江副中心的高强度开发地区,因此这个方案是最不受浦东欢迎的。

至于张江段,金科路方案略微偏离张江副中心高强度发展的地区,并且与27号线(心港快线)复复线达3km,覆盖面不足,孙桥地区得不到轨交覆盖,因此浦东更倾向于孙桥方案。
再有一个则是申通方面的意见。2020年初版的成环方案中,26号线有沪嘉高速车辆段、杨浦公园停车场、三林停车场三个场段,另有支线庙行车辆段。但目前前二者均已不再有利用计划,三林停车场则大概率改为临近的上农批地块,而即使认为北段与支线依旧存在,庙行车辆段涉及大场机场地块实际也难以利用,对于这样一条超长线自然需要寻找新的、足够大的场段地块。松花江路越江方案能够利用原计划给20号线利用的翔殷路停车场地块,不过该地块拆迁量较大,孙桥方案则能够提供一块超大的场段地块,起码可以解燃眉之急。另外,隆昌路-德平路-科苑路方案下穿建筑多,道路红线较窄,实施难度高,孙桥方案线型较绕曲,里程长,但实施条件好于前者,金科路方案实施条件最好。
最后,前文已经论述过了26号线换乘功能的重要性,这几个方案的换乘功能也有着天壤之别。
隆昌路-德平路-科苑路方案能够与8、12、24、14、6、27、2、13、16号线换乘,与9号线交而不换,换乘条件最好。但倘若26号线不选择该方案,27号线能够顺理成章裁撤科苑路站,加快旅速。
复兴岛越江方案的内江路站尽管能够与24号线换乘,但这高度依赖24号线方案的稳定,实质上,24号线内江路方案与12号线交而不换,而24号线另有能够与12号线换乘且有其它优势的图们路方案与复兴岛方案,内江路方案最后能否胜出仍需要打一个问号。松花江路方案则多一个21号线正好切到能够换乘。往南,这两个方案均不能换乘6号线,相距约400m,尽管后期不是不可能变成超长通道换乘,但换乘条件仍较差。台儿庄路站与9号线的换乘受制于车站设置位置也极远。云顺路站得益于26号线的推荐方案在20年中下旬至今基本稳定经过金桥副中心,得到了快线网中的枢纽地位,东西快线与崇明线均引入该站。再往南,金科路方案换乘条件极好,无交而不换,还能与27号线形成两处同台换乘。而孙桥方案则充斥着匪夷所思的交而不换,自北向南依次与2、21、21、27、11、16号线交而不换,但实质上紫薇路站距离21号线的高斯路站约300m,并非遥不可及,绿晓路站也仅需西移即可与21号线换乘,盛荣路处也可通过27号线加站解决,至于与11、16号线的交而不换就更搞笑了,目前的方案走了一个穿过川杨河基地的线位并在非开发区内设站,但旁边的御桥路却能够在帮助形成罗山路三线换乘枢纽的同时,绕避川杨河基地、服务旁边的开发地块,后期再进行改动的概率不小。
因此,就目前的方案来看,自内向外的三个线位换乘功能依次变差,服务条件依次变好。

综上所述,出于车库这一技术问题与浦东对孙桥地区服务的需求,最终选择松花江路-孙桥方案的概率最高,但该方案对于换乘的可优化空间仍然十分巨大,因此有可能在保持孙桥段线站位基本不变的同时对其它小段落进行一定的优化。
★支线到底还有没有?
环线上挂一个支线在国际上并不罕见,但运营部门并不喜欢这么做。以下引自《上海轨道交通线网中环线发展和增设二环的思考》:
运营模式较为复杂,若采用贯通方案,需设置多组交路,相互间行车干扰较为严重,环线本身通过能力受限;若采用拆分方案,早晚首发车对接轨站内调车组织能力要求高,影响正线的正常运营。因此,无论采取何种运营组织模式,对运行图编制以及日常的调度执行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若列车发生延误,则调整范围可能波及全线。
而支线实质上的好处仅为提供一个额外的场段,在目前已有上农批、孙桥、翔殷路三个基本可用地块的情况下,额外场段的必要性降低,尽管远期仍需寻找新的地块,尤其是线路西段,但庙行车辆段受制于大场机场的搬迁,利用的可能性极低。这边暂时不清楚沪嘉高速车辆段不再被考虑的原因,但如果可以的话,及时开始协调利用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项。
与此同时,上文已经论述过,北段自身难保,挂靠在北段上的支线自然命运多舛。
另外,申通规划部门所提出的南北快线利用了支线的康宁路线位,结合线网调整利用路由也是一个选择。
因此,支线仍然存在的概率较低。
★目前稳定的其它段落有没有改动的可能?
西段的通道已预控接近二十年,实施条件是相对较好的,尽管沿线区、相关责任企业或部门等提出过外扩虹桥、内缩南站等方案,但目前均销声匿迹,继续维持原方案的效益也较好,因此更改概率较低。
而北段的情况上文已经提过一部分,在换乘功能极差的同时,还与20号线相距极近,覆盖面不足,经过的重点地区相较于其它段落也较少,因此留待未来另行研究其它线位的概率是比较高的。
至于东段,出于各方面的利益权衡,目前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除了孙桥方案有可能进一步优化换乘外,其余变动空间较小。
3. 网传设站与换乘29、30、31号线?
线站位上面已经讲得非常详细了,这里就不重复了,主要讲讲29、30、31号线的问题。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28-31号线均为“预控通道”,即作为一个能够让未来的轨交线路能够走行的通道而存在,并非实际的线路,仅仅是给它们编了个号便于识别,实质上在进行研究时,基本是不考虑这些“线路”的。另外,26号线的孙桥方案实质上就已经利用了部分预控31号线的线位,显然这几条线路以线路的形式落地的概率极低。
至于其它表格中的规划线路……反正这图是中介做的,官媒直接拿来洗稿了,别当成官宣就行了,我这里也没精力每条都介绍一遍,想知道什么后台问吧,我们这里尽量给出解答。
4. 纳入四期建规,2030年建成通车?
关于四期建规的问题上面讲了很多,之前本号也有文章分析:
(见同名公众号,搜索“四期”)
这里就不重复了,就讲一下结论:除北段外有极大概率进入四期,称四期的年限为2024-2030年也是符合主流预估的(本号认为2025-2030年),这部分没什么问题。
但是……2030年通车?
我也不把话说死,但是给你们讲讲别的几条线路。2018年,19号线、20号线一期随三期建规(2018-2023年)获批,2022年,20号线一期西段开工,工期八年,计划2030年通车。19号线、20号线一期东段与东延伸……至今未开工,计划开通……前者2031年,后者更久。
如果您非常乐观地认为26号线能够获得如同机场联络线(市域铁路示范工程)、27号线(临港新片区)那样国家政策的支持,还能够顶住如同19、20号线一般高难度、高投资的Debuff在四期建规得到批复后以最快速度开工,还能够一直得到资金投入,不像13号线西延伸一样屡次拖延,也不出什么幺蛾子,成功地飞速在2030年开通的话……并不是没有可能,但是我非常佩服您的乐观精神。
5. 对官媒的运营人员讲几句:
城市轨交是一个非常容易引发社会舆情的事物,居民对家门口车站的期待、对被下穿带来的噪音与震动的恐惧,房地产行业对轨交的趋之若鹜、购房者对此的高额押注,等等等等,哪一项不牵动着巨量人员的心。前不久南枫线的申港大道站改花柏路、庄行站的取消等,19、20号线巨量的下穿建筑等,相信利益相关的人们都还历历在目。
而对于信息发布层面,自媒体们不是直接的从业人员,天然地就拥有比官媒更低的说服力。而我们希望能够尽可能对各路信息进行搜集,尽量保证准确、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作为一个体量并不大的公众号,就算发布的内容有公开的来源渠道,也依旧已被官方gank多次,可见轨交这样的事物敏感性是极高的。而官媒作为官方的信息发布渠道(别告诉我STV不算官媒),对这些内容没有丁点敏感性,搜集有卖房目的性的中介推文进行洗稿、报道,对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实在不是一件合理的事情。
然后现在确实就被交通委发了辟谣,笑sk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