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应用文写作35 新闻评论
第六章 新闻公文写作
第四节 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概述
(一)新闻评论的概念。新闻评论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阐明道理,分辨是非,则重于说理。评论直接阐明观点,表达态度,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鲜明。
(二)文体的特点
1、 针对性。新闻评论是对现实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或思想倾向进行评议分析,因此它有着明确的针对性。它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基于客观事实的精辟分析,目的在于引导读者对新事物、新问题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2、理论性。新闻评论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刻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给人以理性上的启发、教育。
3、逻辑性。新闻评论是对社会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评析,有严密的逻辑性,论证周密,层层深入。
(三)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新闻评论有以下类型: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从表达方式和篇幅上可分为短论、微型评论、编者按、杂感等;如从内容上,可分为社会评论、政治评论、、文艺评论、经济评论、新闻评论等,下面一一简要介绍:
二、新闻评论的写作
(一)基本写法
新闻评论由标题和正文组成。
1、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是吸引读者的关键环节,它没有固定的格式,灵活生动,它的写作要把握住几个方面:
(1)生动性,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2)幽默性,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 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这篇新闻评论的题目中出现了“猪八戒”这个民间的面貌丑陋的喜剧人物,它与后面的“香饽饽”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形成了幽默的效果。
(3)哲理性,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阐明一个道理,不管这个道理深刻与否,都能让人们听得明明白白,能回味其中的含义。哲理性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能回味无穷。如《夜景照明应量“能“而行》、《小脚未必走路慢》这两个标题都是阐明了一个道理,立意新,让读者深思。
(4)创新性,从来就是超越常识,超越常理。新闻评论就是要体现写作者个人对某个问题的独特思考和认识,因此,题目的与众不同,能够吸引读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杀鸡”亦可用“牛刀”》,这个题目一反常规,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全新的理性启迪。
(5)情感性,评论主要是以说理为主要手段,从思想、概念的角度阐明对事物、事件的看法。而说理一般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这决定了新闻评论无不带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未免显得枯燥些。那这样很难抓住读者或听众,这就需要在情感上下功夫。新闻评论的说服工作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吸引住读者或听众。播电台1989年4月13日对台湾广播)等,都能使受众感到新闻评论有一股股温情的暖流。
2、开头
原人民日报评论员范荣康在其所著《新闻评论学》中列出六种新闻评论的开头方法::
(1)从新闻由头说开去
(2)先摆情况
(3)先把问题摆出来
(4)先把要批驳的论点摆出来
(5)把结论摆在前头
(6)从经典著作中引出一段话来说开去
3、结尾
新闻评论的结尾主要有结论式、期望式、诱发式、抒情式等,新闻评论的结尾总体要求是要深化论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正文
新闻评论就其本质来讲属于议论文,它的结构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或矛盾内部的本质联系,对内容的组织安排要具有内在逻辑性,评论结构的安排还要服从于和服务于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基本结构是:
1、归纳式结构
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的结构方式。(在提出论题、摆出论据之后,运用材料依次说明和论证观点,再由分论点集合成总论点。这种结构方式顺应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2、演绎式结构
是一种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方法。(一般先摆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引入事实或材料,并分别加以论证。这种结构方式符合人们日常的说理习惯,有利于突出评论的中心论点。)
3、并列式结构
是一种将总论点分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方式。(与前两种以纵向展开为主的结构方式相比,它以平行的方式安排观点和材料,使评论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和较为丰富的内涵。)
4、递进式结构
是一种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的结构方式。这类结构的评论,其各个层次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层都既是上一层次的总结,又是下一层次的铺垫,有助于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或问题的实质。
三、写作要点
(一)观点要新。
任何评论都具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其中首要的是选题,也就是论点。论点是评论的灵魂,不仅要正确,而且还要新颖。新颖性首先是要阐发新见解,新思路。发他人未发之声,说他人未明之理。其次,要有新的材料,新的角度。写作新闻评论,每篇都要有新见解、新思路是很难做到的。但努力运用新的材料,寻找新的角度,同样可以起到出新的效果。
(二)论据要实。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实不实,典型不典型,直接关系到整篇评论的基础牢不牢,说服力强不强。因此,对论据的要求要典型、充分、有力。
我们可以选择身边事例、时事新闻、社情民意等作为论据,这些鲜活的事例不仅贴近读者的生活,容易让他们接受,而且,真实性强,对论点具有支撑作用。
(三)说理要透。
写评论的目的是要讲清道理,明辨是非。一篇新闻评论是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固然取决于论点是否正确、鲜明,论据是否充分、可靠,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围绕论点,恰当地安排论据,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即严密的论证。在整篇评论中,论证就好象纽带,把需要的论据围绕论点贯穿起来,组织起来,使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力量。
(四)标题要出彩。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这里所说的“出彩”,有几层意思:一是要求标题能最好地归纳评论的精神,使人一看就明白评论的主题是什么样;二是要求标题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能够抓住人的眼睛。
四、例文评析
例文:
孟学农的诗作究竟意味着什么
潮白
去任省长孟学农最近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首诗:心在哪里安放?报道说,在现今国情下,一位去任省长用此种方式表达内心之情,而且媒体能公开发表,这无论如何是一种进步。结论确否笔者不能判断,前两句陈述的肯定是事实。
前人对诗的本质特征概括为精辟的“诗言志”三个字。孟先生的仕途生涯堪称坎坷,在这个前提背景下,不让人往“言志”的方向上联想都难。唐朝的徐凝怀疑过“诗好官高能几人”,孟先生既然已非高官,诗的好坏自然不是关注的焦点。关键是,他“言”了什么。
从诗里看得出,虽然孟先生当过北京市市长,也有“曾在江南水乡”的工作经历,但弥漫在心底的还是浓郁的山西情结。不是吗?一连四个“心在哪里安放”,要么“汾水吕梁,五台云冈”,要么“太钢炉旁,大同煤矿”;而一连五个“我多想多想”,也主要集中在“让窑洞传出书声朗朗”、“淙淙之水在贫瘠的高原上流淌”,诸如此类,都是典型的山西文化元素。那么,孟诗流露出的,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悲凉,以愚意度之,同时表达了一种于山西再展拳脚的渴望,他在那里的任上时间毕竟只有区区8个月。众所周知,他的仕途生涯正是在山西省长的位置上结束的———这样说也许为时尚早。2008年9月8日发生的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的重大溃坝事故,造成254人死亡,34人受伤。面对这样的惨痛后果,他应该引咎辞职,谈不上冤枉;不过,比较那些同样恶性事故在身却始终赖在位置上的人,惟有孟先生之举才能维护《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严肃性!
被问责的官员还能不能复出?这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近来频频“悄悄”复出的一些官员,更引发了完善复出制度的大讨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应当说就此给出了明确答案:“对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但《规定》同时也留有松动的余地,“一年后如果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如何如何。这个《规定》是辩证看问题的,毕竟,对那些不够“幸运”但属于想干事也能干事的官员来说,“用则王者师,不用则幽谷一叟”。
孟先生的这首诗作究竟意味着什么,这要由时间来证明;也许什么也不意味,孟先生只是不吐不快而已。无论怎样,孟先生看似自说自话的“心在哪里安放”,不啻于对在任领导干部强调了一个严肃的话题。就一些地方不断发生恶性事件的因由而言,这个话题值得展开讨论。
评析:这篇评论从一首诗作入手,作者引用了“诗言志”这句古文,将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婉转地表达出来。然后,列举了诗作者的从政经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化评论的主旨。结尾处作者又在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引人深思。
五、文种辨析
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区别和联系:
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一样,都是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组成。新闻既具有新闻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议论文的某些文体特点,但其议论的对象、目的、方式与一般的议论文相比又有所不同。
(一)新闻评论是针对新闻事实的评论,而议论文议论的对象要广泛的多。
(二)新闻性是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新闻评论的评论对象应该是新闻,具有时效性和新鲜性。而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有感而发,随意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