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济应用文写作33 消息

2019-12-25 17:56 作者:墨麟hupo  | 我要投稿

第六章 新闻文书写作

第二节 消息

一、消息的概述

(一)消息的概念

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就是消息。消息是众多新闻体裁中最主要的形式,狭义的新闻就是消息。

(二)文种的特点

1、反应的迅速。新闻最突出的特点是“新”,传播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决定着新闻的价值。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许多新鲜的东西,其中一些有价值的事实需要迅速及时地传播给读者,让他们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满足他们的对事实真相了解的心理需求。

2、内容的客观真实性

所谓的客观,就是作者对报道的事件不过多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评论,也不直接地流露自己的观点和倾向,通过事实本身来显示作者的态度。这里强调客观,并不否认消息本身含有作者主观看法,事实上,人是写作的主体,完全摆脱主观是不可能,重要的是作者往往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叙述间接地流露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事实说话。

3、篇幅的短小性

消息的时效性最强,这一点决定了它的内容不可能有太长的篇幅,消息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几十字、百把字或几百字,从而保证了每日新闻的信息量。

4、语言的简明性

消息总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报道时间的时间、地点、人物、时间和原因。只需寥寥数语,便道出大概的情况,仅用三言两语,写出主要的精神。如果文字冗长、罗嗦、庞杂,就难以保证消息写作的时效性。

5、表达的叙述性

 消息的写作以叙述的笔触为主,很少议论、描写,完全避免抒情的语言。即使是评述性消息,也必须依据“事多于议,述多于评”的原则。

(三)类型

根据消息写作特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动态消息,是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是消息体裁中报道量最大、时效最快的一种体裁。它总是用概括的语言报告受众发生了什么事,而不必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动态消息所报道的多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点,“一事一报”,内容单一、集中、短小。

2、综合消息,指的是反映带有全面性的、全局性的消息报道。它报道的面比较宽,往往是一个时期里、发生在某一地区、某一系统的带有全局性的新情况、新动向、新成就,主要从宏观上报道,给人以总体印象。由于综合消息的篇幅相对长,反应速度不如动态消息,但综合消息在材料的深度和广度上更加丰富。

3、典型消息,是指介绍先进单位、人物、先进经验,剖析典型问题的消息报道。它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能够指导全局,带动一般,产生较强的指导意义。

4、评述消息,是一种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消息报道。它在写法上往往是对事件的报道告一段落后,不失时机地进行评论,指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以帮助受众开阔视野,提高认识。

二、消息的写作

(一)基本结构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

1、标题,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有人把标题称为“消息的眼睛”。

标题的写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三行标题

三行标题是指引题、主题、副题俱全的标题。引题也叫肩题、眉题,位于主题上方,起着揭示新闻意义,交代背静、指出时间、烘托气氛的作用。主题是一则消息中最主要的内容和事实进行概括说明,揭示中心。副题又称子题,居于主题下面,起着对主题的内容作补充和说明的作用。

引题:纽约商交所油价一度跌破每桶六十美元

主题:国际市场对原油供应担忧减轻

副题:中东北非能源业建设项目等待巨额投资(《人民日报》 2006-09-26 第07版 )

(2)双行标题

 双行标题是由引题和主题或主题和副题组合而成。

由引题和主题组合而成的,如:

 (引)利用职务之便 盗泄中考试题

(主)青海教委招生科科长被查处

由主题和副题组合而成的:

(主)晚上用电制冰 白天融冰送冷

(副)宁波冰储冷中央空调系统启动引题:搭建开放平台 促进中部崛起

(3)单行标题 单行标题只有一个主题,没有引题和副题,如“大理游,如何走出利益困局”。

2、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它是“事件纲要”,是“诱起读者读欲之饵”。导语的写作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导语写作的主要有六类:

(1)叙述式导语

它以简练的语言,扼要地将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的中心意思叙述出来。如:“1月20日上午,镇党委书记周小川、党委委员甘国顺等到泮沙村调研,与泮沙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和村民代表畅谈镇村两级联动发展的思路,为泮沙村的发展解疑答惑。周小川书记鼓励泮沙村利用临近城区和工业区的优势,积极发展集体经济,让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描写式导语

 它以形象化的语言,描写的方法展示事物的形象和事件的场景的主要特征。如:“为了抢一个发言机会,来自澳门的32名委员齐刷刷举起了手,甚至不惜派出女委员冲到过道上以吸引主持人注意;省政协委员王理宗右手还缠着绷带就直接上场了!”

(3)议论式导语

它采取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进行恰如其分的评论,突出新闻事实中所包含的重要意义。如:“‘40岁以前租房,40岁以后买房’。听闻省政协委员、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的一席话,网友们又开始打嘴仗了。不过这次支持林书记的明显是少数派,多数都狠狠拍砖,觉得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房子老婆娶不上,户口没处放,孩子上学解决不了。有网友戏谑:‘这话不该跟年轻人说,应该跟准丈母娘们去说’。”

(4)说明式导语

它采用简洁通畅的文字和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词语”,对某一事物的性状、特征、基本概貌进行介绍、解释和说明。如:“九九寓意久久,象征人长寿,1989年,我国把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成为中国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5)提问式导语

它不直接叙述新闻的事实,而是先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也可以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作简明扼要的回答。如:“大学城频卖地,教师苦叹买不起房。两天来,这一话题成为政协委员教育组讨论热点。昨日下午,主管教育的副省长宋海下组,多名政协委员‘趁机’踊跃建言。有委员对大学城用地规划提出质疑:当初低价征地是以教育的名义,但为何如今进来的都是商品房?”

(6)引语式导语 引用诗词、歌谣、谚语、警句、格言,或名人的含义深刻的或富有代表性的谈话、话语构成的导语。如 “被媒体誉为两会‘炮手’的省人大代表卢光霖昨天没有‘开炮’。在广州代表团第二组,卢光霖最后一个发言,‘我想了好久,今天到底讲不讲,不讲的话,作为一个人民代表,我觉得我是失职的,但我希望我的发言对社会有一个正面的效果。我确实感觉到现在的党委政府很需要听真话。所以只要不是带攻击性,是真心实意,我想这是需要的。’”

(7)摘要式导语

摘取主要事实,对消息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然后在主体里将消息内容进一步展开,也是导语常用的。如:“昨日,在省委礼堂举行的省政协大会即兴发言,保持了以往的热度。短短两个多小时,共18名委员抢到麦。所谈主题既关广东发展,又紧系民生,涉及教育公平、生态保护、房价、行业垄断等多个领域。”

(二)正文

消息的正文由新闻背景、主体、结尾组成。

1、背景

狭义的新闻背景,仅指写作过程中涉及到的与新闻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相关的历史、原因和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材料。广义的新闻背景,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的了解,也包含向写作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背景材料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主题;可以代替作者的议论而使报道显得客观;可以补充情况、介绍知识、增添情绪。

背景材料在消息中位置灵活,有的直接插入导语中,有的置于导语之后,有的分插于主体之中。

 2、主体

消息最主要的部分,它要求用足够的、典型的、生动的而且有说服力的材料,对导语中概述的事实进行阐述、说明,具体详尽地表达新闻内容。主体的写作要紧紧围绕主题;层次分明。

3、结尾

消息写作以事实结尾,常用的有以下六种方式:

(1)总结式

在结尾处对新闻的内容加以小结,点明事实的意义,加深读者印象。写作方法上,既可以单纯对新闻事实作归结,也可以对事实进行适当评论

(2)提问式

由新闻的事实加以延伸或“借题发挥”,在结尾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让人掩卷长思。一般都采用反问的手法,强化问题的力度。

(3)背景式

在新闻结尾安排一些与新闻事实相关的另外的背景事实,目的是增加新闻的信息量,或让背景事实与主体事实形成对比。

(4)描写式

在结尾时用描写手法,呈现一个场景或一幅画面,使读者读完新闻留下鲜明的印象,难以忘怀。

(5)呼吁式

针对报道的事实,在新闻结尾提出呼吁,目的是引起读者和社会的重视,使问题得到解决。

(6)引语式

结尾引用人物精辟的话语,既总结全篇,点出主体,又可增强现场感和可读性。

3、体例

消息的主体部分的写作体例有以下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

这种结构就是把重要、新鲜的事实安排在主体的最前面,次重要的东西放在稍后段落里,最次要的放到最后,依次形成一个“倒金字塔”的结构形式。

   (2)按时间顺序展开

即新闻主体按事物的自然发展、时间先后来安排材料。这种结构方式,往往导语部分已简要交代了事实梗概或结果,主体部分则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层层推进,脉络清晰,比较清楚地反映出新闻事实的始末。

   (3)按空间顺序展开

这种结构方式是指将发生在一定时间内、不同地点的新闻事实,按横向空间顺序展开,就像电视镜头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地扫描过来。  

(4)按逻辑顺序展开

即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来组合材料,展开主体。事物发展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材料与材料之间或是因果关系,或是并列关系,或是递进关系,主体结构便按这些逻辑脉络展开

三、写作要点

(一)采访是消息写作的基础。采访不仅是消息写作的基础、也是所有新闻体(尤指新闻报道体裁)写作的前题和基础。要写消息,要写出好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首先要求写作者深入细致地采访,占有丰富、典型而真实的材料;其次,写作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善于获取新闻线索,掌握基本的采访方式、方法、技巧,要做到巧问详听,勤记细想,在有限的时间地进行成功的采访,为消息写作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采访和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看起来是先有采访、后有写作,前者是认识实际的过程,后者是反映实际的过程,而实际上,采访能力强自然有助于写作效率的提高,而写作能力强,则可做到在采访中心中有数、心里有底、针对性强,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

(二)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只有事实才有强大的说服力。事实越具体越能准确地体现事物的实质。消息的主旨、观点不是作者直言不讳地说出来的,而是把观点渗透、隐藏在事实之中,用事实说话,客观、冷静地叙述事实表现主旨。

   四、例文评析

   例文一:

                           十五斤牛肉干成了难题

南市区老西门工商行政管理所里来了一个操四川口音的外地人,要求把他随身带来的15斤牛肉干收购处理。

原来他是四川省某农机二厂的干部,名叫向友府。他这次来上海出差,联系业务,本以为“圆图章不及熟面孔,不送礼办不成事”。为了使工作进展顺利,他特地在当地买了15斤优质牛肉干,作为联系工作时拉关系之用。可是他到上海两个星期来,去了化工局、农机公司等五六个单位,这些单位都拒绝收礼,15斤牛肉干一斤也没有送掉。向友府在要求收购的申请书上写着:“我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所带的牛肉干只得请你们协助,按照上海规定牌价处理。”南市区工商局最后按市价作了收购处理。

评析:

这则消息先用导语告诉读者一个具体的事实,随后带出了疑问:外地人为何要这样做?主体展开的结构按照阐述原因——告知结果这样的顺序来安排,环环相扣,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意义,增强了说服力。

例文二:

侗乡物流业飞速崛起  

每天清晨,一辆辆大型货车披着霞光驶入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各个物流站点,来自区内外各地的货物在这里分流集散,再配送到各个乡镇,商家业主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货物收发自如。如今,三江已经拥有大小物流企业近10家,现在三江已经形成了外通广东、贵州、湖南,内达各个乡镇的物流网络,每天吞吐货物都在100吨以上。  

近年来,随着三江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茶叶、茶油等特色农业与工商业发展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物流需求,是催生三江物流产业的根本原因。2008年,三江县种植茶叶面积已经达到11.2万亩,茶油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鲜农产品需要外运。而随着三江人民生活水平和购买能力的提高,刺激了三江工商也市场的迅速繁荣,这些都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三江物流企业入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三江道路交通的日益发达为物流产业的飞速发展夯实了基础。近年,三江县通过改扩建321国道和209国道,并扩宽、硬化、改建了几乎所有通往各乡镇的道路,使全县道路交通十分发达,以运输为主的物流行业如鱼得水,发展速度迅速加快。  

随着过境三江的贵广高速铁路、厦蓉高速公路的相继开工,以及即将动工兴建的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三江县路网日益发达,成为湘黔桂三省交界物流中心将为期不远。  

评析:

这篇稿件的新闻事实就是三江县的物流业迅速发展,而后面的第二、三、四自然段都是新闻背景。是对第一自然段里的事实进行说明,也就是解释三江县的物流业为什么发达。 

五、文种辨析

消息和一般的宣传报道在本质上、表现方法和工作方式上均有明显不同,宣传报道侧重直接地表述,目的性强,而消息,多用事实说话,把观点隐藏在事实的叙述中。当然,两者也有很大的联系,比如政治新闻,因为体现了某种倾向和观点,所以又有明显的宣传教育作用。



经济应用文写作33 消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