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小说教程】简单易懂的人物情绪描写
春节即将来临,在此提前向各位拜个早年,祝各位新年快乐!

没想到竟然会在新的一年的年底,并且又是即将来到除夕前会有一篇新年开篇专栏。
会写这个专栏的动机有两个:
一个是因为这个月连续白嫖到B站赠送的主题皮肤。
另一个则是一个基友在群里发了他写的小说里的一段关于情绪方面的小片段。
因为对此有点感兴趣,经过他的同意也自己进行了修改,后来发现——嗯,好像写一下关于情绪描写方面的内容似乎也不错。
那就进入正题吧,还是老规矩——
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所有人。

情绪描写的关键词
之前关于如何写人物的那篇专栏里,似乎很多人对人物描写方面很重视,或者说很有需要弄明白怎么写吧。
当时在这个专栏里有说“心理描写只有心里感受到,才能写出来的一种描写,不是用什么公式、理论方法写出来就谁都会写的。”。
情绪描写也是一种心理描写——既然已经有了想要写一写的冲动,那就写一写吧。
所以,用三个关键词总结情绪描写,就是共情、情绪发展与行为。

共情:
既感同身受。
这点没办法展开说,也不是说用什么公式就能拥有共情能力。
有时候无法让读者感受到角色当时的情绪并不一定是作者没写好,也可能是读者对这样的情绪不敏感,或者说没体会过等原因。
当然,也不排除确实是作者没有将这个部分写好,让读者无法感同身受。所以共情这点上不能说谁对谁错。

情绪发展:
指情绪的变化过程。
这点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点。
特别是当你非常想要突出这个角色的情绪,或者想要告诉读者,这个情节着重是要体会这个角色目前的心情,想要写出这样的画面感的时候就更加需要掌握这点。
掌握这点后,情绪体验会更加强烈,代入感也会更强。

行为(包括动作和神态):
有情绪自然就会有行动,哪怕角色只不过是叹了口气也是行为。不同的情绪会根据不同性格的角色来决定TA的行为。

为什么你写的角色情绪非常直观?
有的萌新可能会问:
“大神也是这么写的啊,我就是模仿大神写的,为什么我写的就是不行?”
我:那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你的重点过于分散,另一个是写了太多细节。
因为不是什么东西都必须写得越多越细就越好,特别是关于情绪、情感、心理这些需要用心去体会和感受的东西,写得越细反而越无法突出这种感觉,甚至会把读者的注意力分散到其他地方,无法沉浸在角色的情绪中。
比如最常见的——
会出现类似“她生气地说”这样比较直白地说出角色的情绪。
过多又过于用力地去描写因情绪而产生的生理感受。
经常喜欢借景抒情。
……
这些写法本身没错,错是错在模仿的时候你可能只模仿到了你眼里看到的,没有模仿到大神心里所感受到的。
首先得知道,人的情绪有的是由外界引起的(这里包括生理因素),也有的是个人天生敏感等别的原因从而引起的。
(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大伙们最好是去了解一下心理学的原因)
有情绪后,不管它是从有到无,还是波动从低到高,都会有一个演变过程。
想要掌握这点,又不想花时间去了解这样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话,那就拿自己的情绪作为参考吧,说白了就是观察自己的情绪。
不过这点对于萌新来说很多时候尽管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变化过程,但写出来依然有种看图写话的感觉。


如何写人物情绪?
不管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要写出情绪的话,重点还是要清楚:
第一:
不要把情绪直观地写出来。
因为你的重点是在写情绪,不是景物,也不是生理变化,所以要着重描写的点不要过多地集中在这些地方上,这些描写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些地方只是辅助。
第二:
情绪的变化要写出变化过程,而上面说的借景抒情生理变化等写法,在这时候就要成为情绪变化过程中的“过路人”。它们是必须要有的,但它们不是“主角”,而是“主角”路上一定会遇到的“过路人”。
关于变化过程举个最简单并且最常见的栗子——愤怒。
比方说,你要写一个男主与女主发生矛盾的剧情。
你想让矛盾由男主引发,并且是非立刻就引发出来的,那在前期就可以开始针对男主的性格,从而对女主的不满,或者表现出什么对女主不好的行为进行铺垫。
例如,他可能会生闷气、故意找女主的茬等等。让读者知道这时候男主对女主很不友善。
随着主线剧情的发展,男主可能会从一开始的不满转变为下定决心要对付女主而采取行动,但因为某些原因,情绪还没有完全爆发,这时候他做了行动后会怎么想?
是很自信地以为自己会成功,还是为了保守起见而再稍加思索?
直到达到高潮,男主可能会因为女主的某些原因而让他炸开,可以是女主踩到男主的底线,或者做了什么背叛男主,让男主无法接受的事等等都可以。
这样的过程起到推动剧情的作用的同时,也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被角色的情绪带跑,直到高潮点情绪完全爆发,抓住读者的眼球。
第三:
要有角色的感想。
我觉得这个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容易在你只要非常口语化地写出来,不用为了特地强调而写得很长很详细,戳到重点就好。
难则难在要结合角色性格来写出这种口语化的角色感想。
拿我自己的作品举个栗子吧。
怎么可能会有可能……
我吃了一口依然还是有些苦涩,但不至于吃不下去的歌剧院。
这根本不是我做的歌剧院。
有颖彤在,做出的任何法甜,口感和味道上都比自己做的还要好。
做这么多努力还不如直接让颖彤看着做的好……
呵呵,怎么这么好笑……
我把打蛋棒从打蛋机上拆下,当作垃圾往洗碗池里。

这里当时在写的时候是想写出维乐对于自己拿命地来练习做法甜,结果都没做成,反而有颖彤的帮忙就做好了,她感觉被现实狠狠地嘲讽了一番,也感觉自己“输”给了颖彤。
这样的结局让她非常失落,当初的自信一下跌入谷底,同时又对自己做法甜的能力表示怀疑。
因为是第一人称,所以我第一时间考虑的是必须口语化,并且要以她的口吻说出来。之后再结合维乐目前的情况和她的性格,从而写出的这样的效果。
尽管如此,这段当时其实还改了很多次。
不够口语化是其一,其二是这样的情绪也是当时自己能感受到,但一直无法写出那样的效果。
也有尝试添加一些突出维乐当时心情的生理变化,发现效果不是很好,整体看下来也没感觉到她失落。包括“有颖彤在,做出的任何法甜,口感和味道上都比自己做的还要好”这句依然还是不够口语化,看着挺尬的,但也实在是想不出什么更适合的句子了。
第四:
重点还是感受。
这个真说不来,情绪感受本身不能强行去理解,顺其自然地多去看一些其他的作品,或者小说以外的艺术作品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地就会明白。如果越是想要让自己能感受到情绪,反而更无法真正理解情绪。


总结
假设把人比作一个魔法瓶子,情绪则是里的水。
高兴的时候会从外界不停地往瓶子里灌水,让瓶子装满水,瓶子因为本身自带魔法,自己也可以让水变多。
生气时,水会在里面开始升温,慢慢地沸腾起来。
哭泣时,如同瓶子被外界扎破了一个洞,水开始慢慢从洞口流出。
如果漏完了,可能这个人已经绝望了,如果还没完全漏完,或许这个人只是陷入暂时的痛苦。
如果这时候有外界来帮忙“填补”回这个洞,制止水继续流出,并且不断往瓶子里灌满水,这个人的情绪就会慢慢恢复过来。
又或者瓶子本身意识到身体上有个洞,自己知道要自我修复了,于是用魔法将洞填补好,防止剩余的水继续流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又会慢慢地增加。
等一下,我是不是说跑题的同时又弄出了什么新的设定出来,搞不好可以写出一个新的短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