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的推理剧

(全文约60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关于这部番,我昨天发了一条动态,大概说是我爸之前一直不是很赞成看日漫,但是却比我早看完这部番,还力荐我多去看推理番的事。
UP主虽成绩优秀,但是逻辑推理能力却一直是一块短板。我的父亲是一名英语教师,也没少教过日漫迷学生。父亲一直知道我这个弱点,所以就有一次,当他看过一名学生写了关于《名侦探柯南》(以下简称《柯南》)的观后感之后,受到启发,打算让我也入坑《柯南》。尽管我也很喜欢日漫,但是像《柯南》、《火影忍者》、《七龙珠》、《犬夜叉》之类的大长篇,我却没有多少观看的兴趣。尽管《柯南》也算是日常番——跳着看也没问题,并且20几年来口碑一直很不错,但是不知为何,我就是不打算看。
直到UP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也就是在三年前,有一次,在酷狗音乐中意外听到了《Resuscitated Hope》,让我认识了《GOSICK》。这算是我理想中的推理番了吧,尽管和这部《虚构推理》一样,也有一些奇怪的设定(比如维包子所说的“混沌”),但是只有24集,比较符合我的观看口味。
但是,《GOSICK》终究是由好几个小故事组成的,还不算是严格意义的连续剧。在这期间,我也继续保持着每到一季,就对一些优秀的作品(其实应该说是我认为不错的作品)追番的习惯。直到去年11月,我看到了这个视频《台词都没几句,祢豆子的声优到底领工资的吗?》,在这个视频里,作者就提及了当时即将上映的新番,鬼头明里不像在《鬼灭之刃》之中那样只有“嗯嗯啊啊”之类的台词,而是台词众多,这部新番就是《虚构推理》。

当时,我一看到“推理”二字,就怦然心动。于是,在它的PV问世那一刻,我就毫不犹豫的追番了。可惜的是,由于还有其他的更加令我兴奋不已的番剧,比如《盾娘》(即《因为太怕痛就全点防御力了。》)、《超炮》第三季、《地(缚少年)花(子君)》等,加之我还在准备升学和毕业论文的事情,这部番一开始就只能鸽了,直到几天前,一直到昨天,我才利用家里的大电视把这部番看完。当时看第1~5集的时候我父亲和我都是一起看的,周六周日我在家中,家里的电视看不了,父亲就在公司里头把剩下的7集全看完了,而我只能用手机看了6~8集,于是就有了我昨天发的动态那一幕。其实一开始父亲是拒绝的,但后来居然比我早看完,父曰:“真香!”

这部番只有短短12话,比当年的《GOSICK》又短了半截。剧情也不同于《GOSICK》的“半日常番”,而是“连续剧”——前面的2.5话为序言,交代了女主岩永琴子的身份背景和能力背景——她11岁时被怪异们掳入深山并成为了它们的“智慧之神”,作为祭品失去了左腿和右眼。以维持世界的规则,解决各种异常的问题,被怪异们所依赖。被怪异们亲切地称作“初音未来公主殿下”。而男主樱川九郎也是个不一般的人物——11岁时吃了人鱼和件的肉,同龄的同时吃了这两件东西的哥哥姐姐们很多都没能活下来,只有他和另一个堂姐(樱川六花)活了下来,可能是他的特殊体质,说白了就是主角光环的作用。“件”就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预知未来;而人鱼则是不死之身。因此,男主就可以在不付出生命代价的情况下预知未来,并且能够和怪异搏斗而不会死亡。而这一点为自身妖怪特性,被前女友弓原纱季发现,纱季因过分恐惧而取消婚约,再加上琴子的“介入”,使得九郎和琴子两人最终走在了一起,尽管九郎一直不敢直接承认。

一开始,我也没能看到半点推理的影子,或许也有不少观众认为“分类错误”,这应该不是什么推理剧,而是鬼怪剧。但是,这却是必要的铺垫。如果没有这些剧情交代,后面的剧情就会显得突兀、不合理。这也是文学上“做铺垫”的作用——增加剧情张力,使后续剧情显得合理。
在序言中,通过琴子和水神之间的对话,以及琴子推理分析,借助怪异的帮助,层层推理,拨云见日,最终破获一起命案。如果看到这里,那么就和正常的推理番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然而,正文的展开,才是这部番最为精华的部分。

在此之后就来到了正片部分——序言的两年后。纱季在一次下班途中意外遇到了琴子,并见到了传言中的“钢人七濑”。这个“钢人七濑”据说是前偶像七濑花凛被钢筋砸死后形成的亡灵变化而成,实则是互联网上的幻想怪物。
在这里我穿插两段我自己的想法。首先,我也不知道作者这样的设定是什么,但是我所能想到的是网络传言的巨大威力——仅需三人,便可成虎。明明是不存在的东西,但是只要相信的人一多,自然而然就“出现”了。这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阐述了谣言对社会的巨大危害性,所以我们才会反复提倡“不传谣、不造谣、不信谣”。
第二,就是七濑花凛的遭遇。七濑花凛生前背负着杀父的罪名——尽管她什么都没做,只是平平静静地作为一个偶像。在看琴子和九郎揭穿事实真相之前,我原本以为,七濑花凛死的地点和时机都太巧妙了,还以为是他杀的。然而,最后的剧情证明,七濑花凛的确是“近乎事故的意外死”,其实说白了也是自杀。自杀原因,无非就是忍受不了网络上的流言蜚语。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网络暴力的侵害。2018年的“安医生事件”,当事人安医生最终也是因为不堪人肉搜索与无尽的谩骂,自我了结。网络暴力就像一把无形的但又十分锋利的剑,刀刀见血。

而随着剧情的深入,钢人七濑也逐渐水落石出——不仅是由人们的幻想所造成,而且还有一个专门的网站,就有点类似于国内的“贴吧”。而这一切的背后,很大一部分就是樱川六花的指导——她让人们深信“钢人七濑”的存在。她这样做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打压岩永琴子——因为她夺走了本应在樱川六花身边的九郎(这也是我的主观臆想,实际上是什么原因其实我可能也没看到,但十有八九是这个原因)。
说完了上面的背景,我就应该开始说这部番最vital的部分了——岩永琴子联合弓原纱季和樱川九郎,并运用了多种方案,攻破了“幽灵”钢人七濑的存在,使钢人七濑在世界上消失。
而方法也是十分特别——
正常的推理番,应该是如同福尔摩斯探案一样,拨开重重迷雾、揭穿无数谎言、揭露无数伪装,全力还原事件的真相,通过蛛丝马迹去推导真凶的存在。而在这部番中,推理的过程却变成了拼尽全力用谎言去掩盖真相,甚至动用了多套思维方式,最终让人们深信“钢人七濑”根本不存在。
这不禁让人怀疑,这还是我们印象中的推理剧吗?三观都快被颠覆了!至少,这不符合推理的概念特征——所谓“推理”,就是要基于某些现实存在的结论,运用理智得出结论的行为。虽说有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但是无论是何种推理,还是要基于现实,哪怕是不考察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而只根据部分对象作出的推测,还是不真正意义上的推理,更何况是基于不存在的事物或者假的事物呢。
可是,正是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剧情设计,才使得这部番的名字合情合理,对得起“虚构”这种说法。因为钢人七濑并不是现实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主观臆想的信念集合体,不是一个简单的幽灵。解决它的办法,就是让人们深信它的不存在。而一开始,这种剧情的设计方式,或者说是这种推理的合理性,也是备受争议的。但是,我愿意称它是一种独特的创新方式——因为在此之前,在日本国内,已经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推理番,既有大家最熟悉的、连续播出二十几年仍然经久不衰的《名侦探柯南》,也有一些“半推理番”——不是特别重视推理的过程,而是比较重视主角的成长过程的番剧,诸如《冰菓》和《GOSICK》等。但无论如何,它们的事件侦破,无一不是揭开作案手法或者是查清和还原事实真相。如果这个时候再延续这一推理形式,就会显得“老套,毫无创新之意”,观众自然就没有多少追番的兴趣。
而能让主角能够做出“虚构推理”,就需要编剧者十足的智慧。前面两集半,在讲一则杀人案,在这个案件中,案犯本想让大蛇吃掉尸体,可是大蛇对这个答案不满意,所以,女主作为一个“调停人”,需要左右逢源,在给大蛇一个满意的答复的同时,还需要使得这个答复符合现场以及案前所有的迹象和证据。推理的证据都是基于事实的基础上的,而不是瞎编胡编——不是有些人所想的胡说八道。这就好比要解一道题,用的数据,条件都完全一样,而且计算过程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得到了两个完全相反的答案一般。这时,就需要原作者提前规划两条“解题路线”。
这种创新方式本意是好的,不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过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状可怕,丑陋凶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需要勇气。但谁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放在这部番,使用现有的事实条件,构造虚构之理,虽说历史上不是没有,但是能把它以“番剧”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的,实乃少数中的少数。
要是做得很好,那么就可以赢得众人之赞赏,而如果存在争议,就会引来两极分化——觉得好的人把它跨上了天,觉得不好的就视之如草芥一般一文不值。这部番确乎属于后者——因为好的人觉得就是一种创新的形式,而觉得不好的人,觉得女主就是在瞎扯淡,胡言乱语。

放在商业上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涉足一个新产业领域,不一定总能带来巨大的利润,不仅是因为可能不能为大众所接受,还有可能是因为当前的经济、消费背景和环境不符合这个产品所需要的环境。
共享单车,这是一个大家都十分熟悉不过的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我们不需要担心单车被偷,不需要买一部单车,就能享受和买单车一样的感觉,享受方便。
其实,早在8年前,也就是2012年,在北京就已经出现了四五家共享单车公司。那时候,每家公司的投入都有数千万人民币。
但是为什么那个时候共享单车没能发展起来呢?因为那时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不像现在几乎人人手中的手机都是智能手机,那时候的智能手机大概每十几部只有一部。
因为没有智能手机这一载体,而非智能手机却功能有限,不能解锁共享单车,于是在这种消费背景下,共享单车的计划在那个时候夭折了。直到几年后,互联网技术升级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才使得共享单车这一经济领域重新崛起,到今天几乎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生活中的一环。
任何一个新东西起来的时候,先让子弹飞一会。等到时机成熟再做起来,为时不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承担的是对未知的恐惧与巨大的风险承担,这时,宁愿去做在第一个人后面不被子弹打到的人。

回到番剧的剧情上来——原本,主角团也没有必要虚构一个现实,因为只要没有人死在“钢人七濑”的手下,这一说法就会不攻自破。

然而,正是寺田警官惨死于“钢人七濑”的手下(谁叫女主乱立flag),人们开始纷纷相信“钢人七濑”的实际存在,于是主角团不得不编造谎言,使人们深信钢人七濑其实是不存在的,而这个谎言,就是想法设法自圆其说,寺田警官是死在其他人的手里,而不是钢人七濑。于是,在剧中9月4日晚上,主角一行三人就来到了钢人七濑出现的地方,琴子利用网络阐述钢人七濑的不存在性。而为了防止钢人七濑去伤害更多无辜的人,九郎就来拖住钢人七濑,让她只会伤害自己。之前也说到了九郎拥有不死之身,就算被钢人七濑打死,也可原地复活,说白了就是主角光环太强大了,反正谁也记不清九郎死了多少次,动画没呈现的又不知道有多少次(486:我后继有人了)。
而琴子所体现的智慧,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点,她面对的是众多相信钢人七濑存在的网民们,况且自己还是瞎编乱造的,无论是人数上还是理论上,她都处在劣势。然而,在推演过程中,琴子始终不慌不乱,即便是有网民提出反对之声,也能够沉着反驳,继续推演。这样,她就得以面对众多网民,为九郎预知未来提供最大的“可能性”。

第二点,她做足了准备才来辩论,具体体现在,她不仅着手准备了四套方案——“虚构事实”,更重要的是,这四套方案不是相互支撑或者是并列的,而是当一个方案被否定时,下一个方案就是来否定前一个方案的。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是有些不理解,既然后一个方案是来证明前一个方案是不成立的,那就准备后一个方案不就得了?但是经过我的细想,我才明白了这种高明的智慧——因为后一种方案的想法否定了前一种方案,前一种方案也是被网民所否定的,那么,网民就更容易相信后一种方案了——因为网民很有可能会认为,自己的意见和后一种方案有些地方是一致的,就不会急着先去反驳,除非是有明显漏洞。而且,这种方法也能让琴子通过网民的反驳言论,抓住网民的弱点,在下一个方案中在网民言论的漏洞基础上加强自己的观点,使一些反驳观点无法成立。
第三点,是她能抓住对手的要害。其实钢人七濑这个角色就是樱川六花所创造出来的,只要有充分的证据抓住这一点,并指出杀害寺田警官真正的凶手,人们就不会去相信钢人七濑的存在了。琴子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在自己的言论被樱川六花一次次驳回之后,指出了樱川六花在管理“钢人七濑”网站以及创造了钢人七濑角色的事实,并加以佐证——因为六花想通过反驳琴子的观点,不愿看到钢人七濑就此被抹杀。但是被琴子揭出老底之后,自然就无法自圆其说,从而落败。

以上这三点,不仅可以用于辩论中,或者是对簿公堂,其实在商界用处也不小。都说“商场如战场”,企业之间的竞争,又何尝不像古时候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呢?只不过,在这个战场上看不见弓矢与硝烟,只有资金和客户的流动;也不是只有一味的打仗,而是竞争合作并存。宏观经济不景气时,不必惊慌,冷静应对,想出一套解决方法,而不是“顺流而下”;企业的战略运营,也不能只靠一个战略方案走天下,而是充分分析各种战略的优缺点,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选择有利于企业运营的战略;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企业间互相了解的过程,但也不是去一味地深挖对手要害,而是与此同时要保住自己的要害不为人所知,以及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能不能靠此压制对手,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除了“虚构事实”的争议之外,广大观众还有另一个争议——这部番挂着“恋爱”的标签,但真的是恋爱番吗?
有些人认为,剧情主要还是琴子在虚构事实,把道理和推理过程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和九郎在一起的画面十分有限,平均一集下来可能也就几十秒的时间。但是以我的观点来看,我仍然愿意把它归为恋爱番——不一定说要多少笔墨花在两个人之间的牵绊上,比如《GOSICK》的维包子和一弥一样。在这个故事中,男主和女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最后走在了一起,就证明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敲定下来了。

除了情节设定,人物形象也是这部番的又一个加分点。最大的加分点,莫过于女主角岩永琴子了。在推理时,她一丝不苟、专心致志,推演过程也是层层递进;但是在私底下的生活中,她却是九郎身边一个纠缠不休的“麻烦鬼”,总是对着九郎撒娇,构成了反差萌。阿伟快出来走一下程序!
男主樱川九郎则是看似永远都是一副死鱼脸,对岩永琴子的死缠烂打没有多大的行动与心动,但实际上,他对岩永琴子的爱是实在的,如果不是如此,他也不会同意岩永琴子编造虚构,让她一个人与众多的网民对线,也不会在战斗结束后让岩永琴子痛痛快快睡上一天,虽说最后还是被岩永琴子怀疑和纱季约会去了。
而另一位女主角弓原纱季,看似反感于琴子和九郎之间的过密交往,但是内心还是在支持着他们的爱情,是个伟大的支持者。若不是如此,恐怕,她也不会同意让琴子和九郎两人一个面对众多网民,另一个被钢人七濑虐死无数次,因为谁都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琴子和九郎之间的羁绊会提升不知多少个等级,至少很多番剧都是这样的套路,也意味着自己和九郎关系的更加疏远。但她最后还是支持着他们走在一起,尽管一开始她并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最后一集,狗粮是真的甜啊~


总而言之,虽说推理的过程不能为大众所接受,然而我还是能够收获不少智慧。我还是挺这部作品的~不敢说我文笔多好多好,但是还是求个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