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型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之如何确保生产流程正常开展8
响应型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之如何确保生产流程正常开展8
在前一篇文章中,晓闲介绍了3种生产管理制度,分别是:生产管理汇报制度,工厂管理奖惩制度和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今天,晓闲接着介绍其他的一些重大或重要的日常管理制度,这类管理制度需要企业在日常运营工作中频繁使用,是生产管理中最核心的几种制度,它们对于企业的安全运营甚至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一、生产流程
1.生产管理制度
A.管理制度
q.物料管理制度
物料管理制度是生产工厂管理物料的最核心的制度。
物料管理制度的价值在于对物料进行全面、深入和专业的管理,以保证物料的安全、产品的质量、设备运行的风险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以及生产前后的人员安全和健康。
物料管理制度所涉及的物料种类比较多,比如原材料、原材料包装、产成品包装、半成品、在产品、中间产品、产成品等几大类型。需要注意的是:物料在生产设备中会发生一些反应,此时的物料也属于物料管理制度所管理的范畴,一般这种物料类型可以被我们划分为在产品的范畴。
物料管理制度所涉及到的环节包括企业所使用的物料的方方面面,最直观的范围是从物料进入工厂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物料变成被包装的产品,到物料发出去给客户为止。当然,如果产品或者原料等物料一直被存放在公司的仓库中,其依然要受到物料管理制度的约束。
上面这一段是物料管理制度所涉及的一个比较狭窄的领域,但实际上,物料管理制度并不仅仅只管理上面这些环节,而且还会涵盖下面的一些环节:
a.从公司的供应商生产时,采购的物料就应当符合物料管理制度的要求:
比如:在制药行业中,企业所使用的很多物料应当是无菌的,因此,企业一般会要求其供应商所交付的物料应当是无菌的,而这里所说的无菌通常都是供应商先将产品生产好,然后再进行专门地灭菌处理。
通常而言,即使在制药企业,D级洁净区所生产的物料都不一定能够直接达到无菌的条件,因此,该生产商会将物料转至经授权的辐照机构进行辐照处理以达到无菌的目的。
当然,不同的行业或者不同的企业,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物料时,其所使用的灭菌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在食品行业中,灭菌可能会采用巴氏消毒灭菌,或者超高温瞬时灭菌,等等。
b.采购的物料和该物料的原料均符合法规的要求且是低风险的:
物料的质量风险的最大来源之一是其原料风险,尤其是法规方面和质量上的风险。
按照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当原料的法规风险和质量风险超过一定程度时,人类将无法将这样的原料生产为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法规的要求和质量符合标准的产品。
在全球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依然是一种优质的医药原料,在医药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人类通过其他方式试图替代此种物料的效果有待评估和普及。
据晓闲所知,广泛性地开展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替代的商业普及性依然不太高,要么因为其他替代品的质量不佳,功效可能不好;要么这种产品的效果还可以,但生产企业无法符合法规要求;要么成本高昂,很难广泛应用这种原料。
某些牛血清白蛋白的替代品价格比较贵,且同样有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很难普及;而另外一些替代品则价格非常高昂,其价格可以高达牛血清白蛋白的数百倍,甚至几万倍,仅仅适合于某些高端需求。
不过,牛血清白蛋白却有一个潜在的致命隐患,牛血清白蛋白来源于牛,存在着疯牛病风险,可能会导致牛血清白蛋白所生产的产品被污染,而导致患者感染疯牛病的潜在风险,同时也会导致相关环节都可能面临被疯牛病污染的可能性。
目前人类对这一类物料的风险防控措施是产地管控,比如美国属于疯牛病病区,通常国内一般都不会使用美国的牛来生产牛血清白蛋白。
c.产品和原材料在货架期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符合要求的:
对制药行业来说,某个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经过漫长的测试方可符合要求,其中,一种测试方法就是产品的稳定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价。
稳定性的评估方法比较简单,其相对容易评估,只是评估周期较长,比如通过长达3年的稳定性测试,或者采取加速实验测试其稳定性。
而产品的安全性的评估就较为困难,风险较大,且周期极长,往往需要企业通过毒理学研究、临床三期实验、药监局审批、现场审计等等一系列的评估,整个周期可能要长达数年。
很多经过了非常复杂评估流程的药物,虽然顺利通过了上市这条路,但可能过了二十多年后被爆出来产品有着非常严重的副作用,或者更早,上市仅6个月就被宣布副作用过大而需要企业将产品进行召回、销毁。
这里比较经典的案例是:曾经震惊欧洲的反应停事件。
d.产品和原材料等物料在运输环节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运输环节可能会对产品和原材料的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运输环节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比如温度波动、湿度波动、路途震荡、阳光直射等等,此外,运输周期长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
以医药行业药物或者药物原料为例进行说明。
很多药物、药物原料或者药物原药等都需要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比如零℃左右,甚至更低温度,因此,医药采用冷链运输就是一种非常恰当的选择。
医药冷链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在于冷链运输车辆内的温度条件和湿度条件的控制和稳定,尤其是温度的稳定非常关键。
如果温度不稳定,比如药物在非正常温度条件下运输24h,就可能导致药物出现不可控的质量风险,这样的药物就不能正常投入使用了。
企业该如何评估和控制冷链车辆内部的温度呢?
物料管理制度会对运输环节的安全性进行管控,但晓闲不再对具体措施进行介绍了。
具体说来,物料管理制度是如何约定的呢?
严格而言,物料管理制度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制度,如果企业对这项制度详细约定,就需要使用大量的文字记录和描述,因此,晓闲并不考虑专门针对物料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扩展介绍,仅针对主要条款和要求进行介绍。
为了解释方便,下面晓闲仅介绍物料管理的某些内容。
a.物料的使用管理要求
这个方面主要是针对原料、半成品、中间品和产成品等几个方面。
这里主要是针对这几种物料在进出车间时以及在车间内的管理要求,比如:如何才能将原材料运输至车间,物料要经过什么样的处理。
b.物料的监控管理要求
这个方面主要是针对原材料、半成品、在产品等物料的性质,判断其质量和指标有无异常。
c.物料的存储条件要求
这个方面主要针对的是物料应当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存储,其储存的要求都有什么,比如物料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中存储,物料需要在避光通风的环境中存放,物料储存的温度条件应保持在22℃左右。
d.物料的运输条件要求
这个方面主要针对的是物料在运输条件中的要求,比如运输时要保持低温条件,运输不得碰撞,运输时要保持低氧条件,等等。
e.物料处理人员的要求
这个方面是对物料的使用人员或者接触人员的相关要求,比如人员不能直接接触物料,在接触物料时应当佩戴口罩、头套并戴上手套,相关人员不得身患疾病,医药行业的生产人员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而食品行业的生产人员不得身患传染病,比如乙肝等等。
以上内容是关于物料管理制度的相关介绍。
r.产品包装管理制度
相比物料管理制度而言,产品包装管理制度的内容较为简单。
产品包装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产品包装的管理所设置的一种制度,比如包装的验收、存储、入库、领用、清洁、使用、废弃、报废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和管理制度。
以下进行产品包装管理要求的简要介绍。
包装验收:
这个环节关注的是包装物的外观有无受损、变形等异常状态;包装物上的logo、文字等印刷有无异常情况,比如印刷的文字或者logo的颜色变化,颜色不一致等;包装物的尺寸大小有无异常情况,比如其厚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其长宽高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其形状是否正常,比如要求正正方方的纸箱包装却是歪的;包装物的重量是否正常;包装物的材质是否正常;包装物的硬度、柔韧性和强度是否正常;包装是否发生了受潮、发霉等问题;包装是否干净,包装是否使用了外包装进行防护,等等。
包装存储:
包装存储主要关注的是包装的存储条件有无异常:
比如纸板类、纸箱类包装是否存储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储存纸箱和纸板的仓库是否防雨和防水;储存纸箱和纸板的仓库是否做了防火灾措施,比如是否加装了烟感和火灾报警装置;其存储仓库是否存放了一些容易爆炸或者自燃的物料;如果存储了此类物料,是否做了降温措施;包装物储存仓库是否具备防盗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的条件;包装物存储仓储是否安排了专人进行管理,等等。
包装领用:
包装材料的领用属于比较普通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要避免包装材料在领用运输环节中发生受损的问题,比如包装材料不出现变形、破损、淋雨等问题,包装物是否出现了被需要包装的产品或者其他物料污染的情况,包装物表面的logo、文字等是否被其他有颜色的物料所影响,比如logo处沾上了某种有颜色的物料且无法完全清除该物料。
包装清洁:
包装清洁是发生在包装使用之前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企业需要对现有的包装材料进行清洁处理,其作用主要在于:确保产品包装或者灌装时的产品质量,同时确保不干净的包装材料不会对洁净度要求较高的生产车间产生污染。
包装使用:
在包装的使用环节中,主要是针对产品进行包装之用。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要注意产品灌装和包装的要求,包装材料进行密封的要求,以及产品标签的使用要求。
产品灌装和包装的要求相对较为多样,不同企业以及不同产品所需的包装方法、包装要求等都存在差异,因此,晓闲不打算对产品灌装和包装进行展开介绍。
对桶装产品而言,其中产品包装的密封环节非常关键,比如桶装包装的桶盖要拧紧,如果桶盖拧不紧,可能导致货物外泄而出现很多相应的问题,比如货物的净重减少,包装桶外表面被产品污染,客户不信任,导致桶盖直接崩开而导致货物直接完全漏出,甚至导致环保事故的发生;而有些产品除了要进行包装密封外,还需要对包装进行充气处理,充气处理的效果好不好将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而标签使用也是产品包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包装是否需要张贴标签,以及标签张贴的位置,标签所用的材料,标签中印刷的文字和logo都是需要注意的方面;此外,张贴标签的包装箱或包装桶中标签是否需要进行扫码处理,以及扫码的要求,同样是标签使用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包装废弃:
包装废弃主要是指针对某些使用不当、不干净、沾染太多灰尘、破损、不再无菌、变形、开裂、受潮、发霉等不能再次投入产品包装环节的包装材料进行废弃处理。
请注意,在多数情况下,对于很多产品而言,对包装物进行废弃处理的前提是该包装没有灌装产品或者没有直接接触产品。
正常而言,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包装物的废弃较为简单,比如:将该包装物从生产车间取出,然后存放到专门的废弃包装物之处,后续,企业将此类包装物销售给回收企业,或者赠送第三方。
包装报废:
包装报废主要是指包装物接触了产品或者已经灌装过产品,且该包装无法再次进行产品灌装或包装的情况。
通常而言,包装物所接触或者灌装的产品往往是一些比较特殊的产品,比如危险化学品,或类似的物料。
通常而言,此类灌装过产品的包装,在企业的员工确定无法再投入生产使用后,往往需要由企业中专门的岗位或部门进行管理,通常而言,对于企业而言,此类包装的管理部门是环境与安全部门,或者叫EHS。EHS需要定期找外部的专业危废处理机构对此类包装材料进行处理,这一类危废处理机构应当具有危废处理资质。
此外,在此类包装的储存过程中,EHS部门还需要确保此类包装存储的安全性,安全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产品包装不会出现丢失:
危废包装的丢失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潜在风险。
通常而言,包装上都会有包装生产企业的信息以及包装的批次号,一旦丢失,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包装上的信息最终确认导致包装丢失的企业是哪一家。危废包装丢失有可能导致危废的泄露而产生环境污染事故,而且可能由于盗窃人员不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甚至可能发生公共安全事件。
其二、危废包装中的危废不发生泄露:
在保管危废包装时,要防止危废出现泄露的情况,比如泄露在地面上,一旦遇到下雨天,厂区地面上的危废物料可能顺道会进入到下水道,这可能会导致公司存在非主观排放的问题,与环保法规的管理要求不相符。
通常而言,企业都需要将危废包装存储在一个专门的环境中。
以上是关于产品包装管理制度的具体介绍。
以上内容为关于两个管理制度的介绍,在下篇文章中,晓闲会介绍其他的生产管理制度,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后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