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楼上的小孩
这种例子我记得最深的是我小时候,那时候我婆婆公公还开着小卖部,那时候的小卖部,柜台常常放着座机,打电话几毛钱一次,我那时候放假了到婆婆公公的店里面,除了快乐的吃吃喝喝就是帮忙看电话,因为电话用的钱少,一般不会有假币——假币通常都是100整的,所以我也可以看电话,这个任务很清闲,实际上我也就在我婆婆公公出门进货时看一下。
有一天我正在看电话,有一个看起来比我还小的男孩一直在外面徘徊,这个一直起码十多分钟,因为他实在太瘦小了,实在很难让人注意到。
如果是一个男人,甚至是一个大一点的孩子,我早就打电话给我公公婆婆叫他们赶紧回来了——这看着就像是踩点,但他真的看着不像,所以我拿出了我小卖部临时主人的余裕,把他叫住了,问他究竟想要什么。
他支支吾吾老半天,最终说他可以打一个电话吗,我心想就这点事情啊,我把电话一指“打吧。”
电话一接通,这孩子就开始哭,他说妈,快来接我,我好饿,电话对面声音听不清楚,老座机声音有点小。
实际上他的话很少,实际上只有个饿,来接我,但他一直在哭,所以打了很久,他打完我一看时间,将近十分钟,算了一下钱,向他要,他又开始支支吾吾了:“我……没钱,能不能先欠着……”这下我有点愣,说白了没见过打个电话还要赊账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幸好我和他没僵持一会,我婆婆回来了。
我婆婆去买菠萝回来了,说起来很怪,我婆婆早年农民,后来工人食堂打饭的,一辈子连个小学本科毕业文凭都没有,大字不认识几个(在我印象中认得免费和打折,还有自己的名字)但她就是知道她卖菠萝能赚一笔,实际上赚了大概5倍,只不过菠萝太难处理了,后来别的店也开始卖,她就卖豆浆去了,也很赚,可以说她把小卖部经营无师自通的玩出了711这种现代快捷超市才有的模式。
说岔了,我婆婆提着一大袋菠萝回来看见我们这个僵持的局面,当场就对那个男孩子说,不要他的钱,还拿了两包虾条给他,甚至还问他要不要吃泡面。
我有点懵,我知道我婆婆是个善良的好人,但她从来就不会和钱过不去(能把菠萝卖5倍的人不可能和钱过不去),但好歹危机解决了,我继续嗦我的棒棒冰,继续看书。
晚上,我妈来接我,顺带吃晚饭,婆婆在饭桌上和我妈聊天,她说:“楼上那家孩子……太可怜了,他爸造孽啊他跟着受罪。”
我才知道,原来那男孩就是常常被婆婆提起的“楼上那家孩子”,我之前就听婆婆说过,“楼上那家孩子”,他父亲和母亲一夜情后结的婚,后来这对夫妻都没有正经工作,都没有钱,很快生活压力就把这个本就不牢靠的家压的死死的,贫贱夫妻百事哀,没钱的时候看谁都不顺眼,他们很快就离婚了。
离婚的时候这孩子不是被抢着要的,而是被抢着推的,最终男方“无奈的”接下了这个孩子的抚养权。
事实证明这男的多少有点本事,因为他很快又结婚了,新的家里面这孩子多少有点多余。
所以他会吃不饱饭,会想着找妈妈——对一个那么小的孩子而言,他又能去干什么呢?他甚至还没有长到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则是可以被打破的年龄,连偷都不知道去偷,在他饿的时候,他只能去找妈妈,他知道找爸爸没用,但他妈妈就是把她丢掉的人啊。
这个孩子,最后,还是活下来,长大了——他父亲和新妻子生不出孩子,新妻子也带了个孩子过来——然而那个被带过来的孩子不可能给他父亲养老,所以他父亲最终还是“关心起来”了。
但未免太晚了,这个孩子最终只考了个三本。
也找不到工作。
这种类似的事情我见的多了,所以我坚决是要弄好物质基础才会和她结婚的,成家立业成家立业,别看成家在立业之前,然而没有立业的支持,成的家又怎么可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