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蚊香要被设计成盘式?有没有可以轻松掰开蚊香的方法
和孩子一起掰蚊香的时候,想起小时候最幸福的就是完完整整地掰开一整盘蚊香,蚊香不断也不掉屑,那自豪劲儿别提了!直到孩子问我,为什么蚊香要做成盘式的呀?想分开真的好难呀。
突然有点想刨根问底的念头,对呀,为什么蚊香不能设计成线香那样呢,一把放在那里,想点的时候点上一根不就行了吗?
查了下相关资料,感觉还蛮有趣,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蚊香起源:
盘式蚊香最初是100年前由一位叫上山英一郎的日本人发明的。他家种柑橘特别招蚊子,海外有个小伙伴就给他寄了一种据说可以除蚊的菊花,那会还叫除虫草,让他种在自家的橘子树旁边,可以驱赶虫害。

很有生意头脑的上山英一郎种了一大片,想着能靠这种植物大赚一笔,结果完全没人买。
直到有一年,他被蚊子咬得实在不行了,从自家地里薅了一把驱蚊菊扔到屋里。此后的好几天,蚊子都安安静静,没来打扰他。
这时,上山英一郎的脑筋又动了,他觉得这种产品这么好用,只是没人知道而已,推广一下肯定能卖出去的。
蚊香迭代:
最开始将驱蚊菊做成了粉末,难用时效又短,完全没人买。

后来他又做成了线香状,一支支的,倒是有人肯尝试了,但问题也很大。一来是线香燃烧的时间短,早先驱蚊菊产生的气味对蚊子的驱赶效果也有限,完全没法整夜用。再就是剂量也不够,一次得点好几根才能赶走全屋的蚊子。
这也就算了,线香还很脆弱,一不小心就掰断了。
盘式蚊香:
这事困扰了上山家族很久,直到有天,上山英一郎的妻子上山工作,在仓库里看到一条蛇。她被吓了一跳之余,发现蛇在盘起来后,不但不占地方,体积也小了不少,加长了也不容易断。
于是,蚊香就从线香改成了盘式蚊香。但那会,盘式蚊香还只是单片,并非我们现在看到的,将两片合在一起的样子。
那为什么又改成了现在这样两片式的蚊香呢?

跟它的流通很有关系。最开始的旋涡式蚊香虽然省了掰的麻烦了,但那会物流很差,靠骡马,颠簸后很容易断。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蚊香不但流通不起来,货损也会超出想象。
于是,上山英一郎带着研发人员思考了很久,终于想出将两盘蚊香彼此缠绕,来增加圆形稳定性的方法。
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盘式蚊香。
虽然掰起来比较费劲,但既稳定又便于运输,也让上山家族赚了个盆满钵满。
(关于盘式蚊香怎么掰,我也找了下相关的视频,大家可以看看,其实蛮简单的)

当然,不但蚊香的外型有所改进,里面的配方也有所改进。以前的盘式蚊香是受光热影响的,换句话说,随着天气、时间,味道变淡后效果会变差,方程式也极不稳定,燃烧后还有讨厌的烟雾。
到近代后,科学家根据菊酯的原理,合成出拟除虫菊酯,这种成分稳定性更好,不但可以在阳光下用,也更容易保存。这种成分也成了盘式蚊香、电热蚊香液的主要驱蚊成分。

另外,针对盘式蚊香点燃后升起的烟雾,也有了更好的解法。那就是利用发烟量相对更少的木炭粉来取代植物性粉末,以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悬浮颗粒。
榄菊无烟蚊香在燃烧时的烟雾仅在1.6mg/g,国家对无烟蚊香的检测要求是低于5mg/g,榄菊无烟蚊香的烟雾远远少于国家要求范围内的烟雾。

入手请到榄菊旗舰店。
深究了一番后,发觉这类历时已久的设计都是有缘由的,都是迭代来的经验和教训才使它们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现在的蚊香发展历史也足够久了,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所提升。蚊子又要嚣张了,驱蚊要提前用起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