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80+答案— —2019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答案与解析(第三题)

三、某省政府举办了一个农村发展战略研习班,其中一项研习内容是“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构想” 。假如你是工作人员,请根据“ 给定资料3” ,围绕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及其现实意义,写一份导学材料,以指导学员更好地学习。(20 分)
要求:
(1)内容全面、准确;
(2)层次清楚,分条作答;
(3)不超过600字。
【林宇划线】
材料3
段1:某学者发表文章,介绍了中国现代史上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乡村建设方面做出的历史贡献。该文章摘录如下:
段2:卢作孚于1893年出生在原四川省合川县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作为一个没有念过大学的农家子弟,他却创造了中国现代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教育史上的奇迹。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
段3:1927年,卢作孚开始在中国西部开展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被誉为“北碚之父”,和晏阳初、梁漱溟并称中国现代史上“乡村建设三杰”。他的核心思想是: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在“乡村现代化”。他认为:“乡村是不断供给城市人口的地方。如因教育缺乏,供给的都是无知识的人口,那不惟于城市文明没有帮助,反而妨碍不小。乡村教育不发达,不但是乡村问题,而且变成城市问题了。”而“乡村经济事业如没有(和城市)同样的速度进展,亦必引起城市原料的恐慌”,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市人口无休止地逐渐增多,更会成了城市问题。”——这些近百年前说的话,仿佛针对的就是当下的现实。他始终抓住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关系,来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从而突出乡村建设的基础意义,抓住了要害。
段4:“乡村现代化”,既是一个奋斗目标,更规定了推动乡村运动的范围与方法。这也是最具启发性之处:从事乡村运动,既要落实为一个个具体问题(教育问题、救济问题等)的解决,但又不能局限于此,要有一个“乡村现代化”的大视野、大目标,既立足局部,又着眼全局。
段5:卢作孚在设计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时,一开始就提出了“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为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的目标,并且具体规划为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社会建设、环境建设、自治建设等几个方面。这表明,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现代化”的概念,并不局限为物质的建设,而追求乡村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环境的全方位的改革。其一,卢作孚规划中的文化教育建设,不仅以“教育事业”为中心,而且把“研究事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在他看来,乡村建设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他因此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的研究,“要注意应用的方面,有生物的研究,有理化的研究,有农林的研究,有医药的研究,有社会科学的研究”。后来北碚建立了西部科学院,就具体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在城镇设立研究机构,当时这在全国是一个独创。其二,卢作孚特别重视社会建设。他不仅积极发展公共文化娱乐建设,创办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而且大力推动“公共事业”,开展“社会工作的运动”,这背后又是“人”的建设。他要通过这些公共事业,培育新的“人民”:“皆有职业,皆受教育,皆能为公众服务,皆无(不良)嗜好,皆无不良习惯”。其三,他对环境建设也倾注极大热情,提出“凡有市场必有公园,凡有山水雄胜的地方必有公园”,他的理想是把北碚乡村建设实验区建设成“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居住”的人间净土、乐园。其四,他在推动乡村社会建设时,特别关注的是,所有的公共事业,都要“大众出钱,大众出力,而且是大众支持。由这些具体的活动引起大众管理公共事务的兴趣,以形成大众管理公共事务的方式”。
段6:如何着手乡村现代化?卢作孚的回答是:“政治、经济、文化这三方面的建设诚当并重,但更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当集中一切力量于经济建设。”只有经济建设的发展,才能“增进人们的富力”,人民富裕了,才能增进其“完纳赋税的负担力”,从而增强国力。而卢作孚更要强调的,是“经济活动为国家最大多数人所必须参加的活动”,经济建设是最能动员最广泛的民众参与的。
段7: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以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和北碚峡防局局长的双重身份,动员民生实业公司的财力、物力和人才、技术优势,全力支持北碚峡区的乡村建设,着手五大工程建设,即投资煤业,开创峡区煤矿业;投资交通业,修筑铁路;投资纺织业,建立大明染织厂;投资科学研发,创建科学院、博物馆;投资教育,创办兼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企业养学校。而民生公司自身也从中获得了发展新机遇:不仅获得经济利益,而且利用乡村建设所提供的良好的社会、学习环境,培训了近千名的建设骨干人才。卢作孚力图构建一个“以工辅农,工(工商业)农(乡村建设)互动”的发展模式,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这一点在强调以工哺农,建设新农村的今天,就看得更加清楚了。
段8: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最核心的一个层面,即他所提出的“训练人是一切问题的中心问题”的命题与任务。他提出以“人人都能自立,人人都能立人”为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这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乡村现代化建设最终要落实到“立人”,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的现代化”。二是乡村现代化建设又要依靠“人人都能自立”的建设者去推动。
【林宇解析】
这是一道公文写作题。公文写作题很广泛,目前国考、省考题中,考过的公文写作题,应该有三十来种,可谓种类众多。如果我们没有掌握好申论的基本逻辑,没有按照林宇申论的核心“全面性、逻辑性、条理性、整体性”来把握,我想在公文写作题中,很容易栽跟斗。因为,不管你怎样来准备公文写作题,哪怕你准备了四十种写作方式,但命题者总会出一道你准备不到位的题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用“全面性、逻辑性、条理性、整体性”作为指导思想,来备考公文写作题,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以核心逻辑来应对内容变化。而在此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回到申论的本质,归纳概括与综合分析,这才是申论的基础。把归纳概括和综合分析学好了,才能够为整个申论奠定基础。
再来看一下导学材料。看到这个题型,假如你是一位申论水平很一般的学员,且没有经过高水平的训练,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会有几个疑惑:一是导学材料是什么东西?二是导学材料属于什么题型?三是导学材料怎么导怎么学怎么写?四是怎么用材料中的内容去整合成一篇答案?且看完整个材料后,有一种看似很懂却又不懂,材料看似很简单但组织答案却很难的感觉?不知道有没有把这个心里活动过程讲出来。其实如果听过我对2018年国考“想象力经济”这道题目的讲解,这份导学材料的第一部分是比较简单的,其思路具有异曲同工之,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换了一种说法,但本质是换汤不换药。
那回到这道题目,其实这道题目看似很长,但关键信息无非是这么几个。一是这份导学材料,主要是讲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构想。写这份导学材料,主要是让农村发展战略研习班的学习,能够熟悉了解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构想,能够了解卢作孚乡村建设构建的核心思路,知道何为卢作孚乡村建设构想。二是这份导学材料要写两大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写什么是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把其理念展现出来的核心思想、目标等写明白;另外一部分,就是写明白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为我们现在的建设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首先,来看看答案的第一部分,什么是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
段1:引言,提出卢作孚在乡村建设方面做出历史贡献。
段2:简要介绍卢作孚的生平事迹。
段3:简要介绍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核心思想,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在“乡村现代化”。因为只有乡村现代化,才能促进城市现代化,为城市发展不断供给高素材人口,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段4:介绍乡村现代化这一概念的意义。
段5:主要介绍卢作孚乡村现代化所包含的内容,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环境建设、自治建设等,是一个全面现代化的概念。
段6:主要介绍如何进行乡村现代化,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段7:主要介绍卢作孚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践行自己的乡村建设理念。并在后半部分,提出了“以工辅农”的发展模式。
段8:主要介绍了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的根本目标,即“人人都能自立,人人都能立人”。
这些材料每一个段落,都有其相应的侧重点。而通过这些材料,我们其实就看懂了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尤其是段3、段5、段6、段8,这几段内容,把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勾勒的清清楚楚。要在这个导学材料中,把其乡村建设理念写清楚,无非是介绍其核心思想、核心目标,这两部分都是来自材料原文,不需要进行过多提炼都能得到。需要提炼的,是在段5、段6。通过提炼,我们可以发现段5主要介绍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的核心内容,包括了哪些东西。段6主要介绍怎么去实现乡村现代化,也就是建设途径。而段7,是其具体实践。
因此,我们就得到了这份导学材料答案的第一部分,即核心思想、核心内容、建设途径、根本目标。
确定了答案的第一部分后,第二部分就好写多了。确切的说,如果这份导学材料的第一部分没有写好,那么第二部分你根本就无从谈起,不知道从何写起。虽然你可以从材料中找到一些现实意义,但你却不知道其为何而来,这个意义的来源出自何处。
明确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的核心思想、核心内容、建设途径、根本目标后,要确定其现实意义,也就是其乡村建设理念给我们目标的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带来哪些思考、带来哪些启发。
通过其核心思想,我们通过段1“仿佛针对的就是当下的现实。他始终抓住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关系,来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从而突出乡村建设的基础意义,抓住了要害”内容,可以看出意义就在于要重视乡村建设,而不是像以往一样,主抓城市建设,乡村建设放在最末端的位置。
通过其核心内容和建设途径,结合段5、段6、段7,就给我们提出了乡村发展的路径,乡村的发展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乡村经济发展了,群众致富了,才有可能进行其他建设。而目前,精准扶贫等,就是来源于此。
通过其根本目标,结合段8“这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乡村现代化建设最终要落实到“立人”,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的现代化”。二是乡村现代化建设又要依靠“人人都能自立”的建设者去推动”,我们就明白了乡村发展的最终目的,找准了价值依归,不管做任何事情,最终都要回到人的身上,促进人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
终上,现实意义也出来了,整篇答案也就出来了。
【林宇答案】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导学材料
卢作孚于1893年出生农耕家庭。其虽未念过大学,但却在诸多领域创造了奇迹,尤其是在乡村建设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形成了卢作孚乡村建设构想。
一、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
1、核心思想: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在于“乡村现代化”,只有乡村基础打牢了,才能促进城市的现代化。
2、核心内容:乡村现代化,强调的是“全面现代化”,不局限于物质建设,而是追求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环境的全方位改革。
3、建设途径:乡村现代代建设,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构建“以工辅农,工农互动”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4、根本目标:要以人的现代代为核心,实现“人人都能自立,人人都能立人”。
二、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的现实意义
1、厘清了城乡之间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城市与乡村关系,突出乡村建设的基础意义,要把乡村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
2、提出了乡村发展的路径:乡村发展要以工促农、以工哺农,实现工农结合、工农互动。
3、确定了乡村发展的目的:乡村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建设,一方面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更需要现代化的人去继续推动乡村现代化。
— —节选自林宇《两次国考申论76+给大家分享一下申论高分答案和解题心得》系列(申论咨询答疑辅导+V:linyugongkao)
编者按:
作者2016年国考申论79分、2017年国考81分,后于19年参加国考77分、21年国考81.5分。2017年国考取得81分后,遂于2017年3月28日在QZZN论坛上开始把考场答案和解题过程,以题为《两次国考申论76+给大家分享一下申论高分答案和解题心得》进行发表,后续每一年都写了一篇真题解析,故而形成了这个真题解析系列。发表后,在QZZN论坛阅读量达到1500万+的爆款,因影响论坛招生被删。后为满足大家需求,于19年陆续发表在知乎,并每年更新一篇国考真题解析,目前获2000万人阅读、27万人收藏、11万人点赞、10万粉丝关注,成为知乎全网最受欢迎、最实战派真题解析系列。现于2023年7月发表于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