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尚氏形意拳“趟步”的窍要
尚氏形意的趟步,是形意拳中独具的功法。既是基本功,又是击法。是尚云祥宗师“三大绝技”之一。它与“鹰捉”同样是区别其它支形意的标志。在恩师李文彬先生的恩准下,我利用工作之便,东奔西跑、到处求教、印证,有幸得到了多位师伯和师姑的指点、赐教及宝贵资料。经整理、总结,结合恩师心传口授的体会,仅对趟步而言,据我所知,此功法在尚氏形意门里的第一、二代传人中唯有恩师和师弟李宏练入了精微,真正掌握了其技法窍要。
为了便于同门研究、习练,防止以讹传讹,浅谈一点窍要,仅供参考。
(1)趟步不是“迈步”,也不是“跨步”。拳谱中讲的很清楚:“趟步用踝骨,一趟一丈五。若是劲力尚不够,即用膝来补。”明确地说,是用自己的踝骨去找对方的踝骨;如果一刹那间感到对方起的低又不远时,快速用膝点击其膝部。同时用“鹰捉”等击其身,对方必被放起并被摔出老远。不把对方趟离地、扔不远,就不是尚氏形意。
(2)“行如槐虫”、 “出脚好似卷地风”,这是拳经中的精辟论述。练趟步时,前脚跟紧靠后脚窝(子午步),两膝靠紧,两膝尖正对前方与地面成45度角、身体下蹲(这正是槐虫前行前的大致姿势);两手后背、右手外“劳宫穴”紧贴“命门穴”,身体下跪(脚不离地),当即要跪倒在地时,前脚突然贴地趟出,左跨随即用力夹、收,左脚贴地前跟半步,成三体式的步型。
(3)趟步的发劲。一是将内气由下丹田经“长强穴”引至颈椎第七节 ;二是力起“涌泉穴”;三是后脚五脚趾用力抓地(这就是槐虫尾部的爪,牢牢地抓住树皮,不论风吹树摇都不会掉下来),脚内侧随即用力后蹬;四是抖丹田,前脚贴地,五趾扣地上翘趟出。正是谱中说的:“足如五牛耕地”、“犁椆五趾顶”;槐虫行前身体是上弓的,前爪与后爪基本上是靠在一起的,前进时后爪抓蹬、上弓的身体突然还原成直线,用此力将其前爪和头贴树皮射向前进方向,后爪再贴树皮前梛使身体再上弓……周而复始。这就是“行如槐虫;好似还弓一力精”。建议同好亲自去槐树下仔细观察一下槐虫!必有所悟、所得。
掌握了趟步的窍要,还可以左趟、右趟、后趟、外趟、内趟,这就要看习练者的悟性、身法、内功内力的修为和速度了。

【作者简介】苏立志,1948年12月11日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是中国武术十大名师李文彬先生入室弟子,“四大金刚”之一;中国尚氏形意拳第二代传人、中国尚氏形意拳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武恊副主席、传统武术委员会主任;丹东市武恊主席,中国武术八段。
数十年来,他尊师重道,深得李老先生的心传口授和尚芝蓉师姑、陈子江师伯等前辈的赐教指点。他在理论与实踐的结合上探索精微内涵,尽得尚氏形意拳要诣,能练、能打、能教。他为人正直豪爽、谦虚谨慎,赢得了武林中人的好评。
为了发扬尚氏形意拳,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服务,他紧密结合人体力学、中医学、经络学和辩证法等科学观点和学说,亲自撰写了50余万字的专著【中国尚氏形意拳】一书,并与国家权威部门合著了【中国武术系列套路‘形意拳’】、【中国太极推手】,任副主编,还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文章。
苏先生胸襟开阔、大度无私、乐于奉献。在部队工作时,培养了500余名营以下基层军官的五形拳(36变)和擒拿格斗技术,在战斗中、维护社会治安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到地方工作后,心传口授了一大批弟子和学生。其中有许多人获得了国家高级、中级武术段位并在国际与国家、省市级武术大赛中摘金夺银;有的在省市武恊担任了领导职务,还有的在大学里担任武术教练,可谓桃李满天下。
为了光大武术和社会和谐,他至今已担任了22年丹东市武恊主席和辽宁省武恊领导。仅在丹东市就组织了30余个武恊分会、180余个辅导站,习武人群达到数万人。他领导的市武恊被辽宁省评为先进武恊,个人被评为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他的武术业绩已被入编【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中国武术名人辞典】和【中国专家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