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奖竞猜与解析(致敬史图馆)

2021-03-01 16:55 作者:ACG-Researcher  | 我要投稿

无奖竞猜:(致敬“史图馆”B站主页

(1)她是哪艘舰船?

(2)她的姐妹舰是是哪一艘?

(3)提示信息6、7、9、10中的“那次行动”是什么?

(4)提示信息6与8中,“希佩尔”级重巡的名字?

(5)提示信息9中,皇家海军的那一艘“大型战舰”是?而唯一幸存于战后的那艘“同类型战舰”是?

(6)提示项信息10中的那枚鱼雷来自于?

(7)提示信息11中,那艘“356mm口径主炮的新式战列舰”是?

(8)提示信息13中,“试图救援她”的那艘潜艇是?以及“己方潜艇部队的重大失误”是指什么?

(9)提示信息14中,在战后不久打捞回收拆解她妹妹遗体的“原占领国”是那一国?

提示信息:

1.她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的战舰,是当时军备竞赛的产物,舰名源自本国上世纪的一位军政伟人。这位运筹帷幄型伟人的一项重要功绩便是帮助祖国在战场上击败了隔壁的法兰西帝国,以至于使其很快覆灭,而他也成为了本国某项事业的奠基人;

2.这艘战舰有一艘姊妹舰,舰名也是同时代但稍晚一些的本国历史上的军政名人,在国家军事建设上也有重大作为,并且影响深远,只是这些影响未必都是积极的;

3.她的下水典礼“轰动一时”,而且包括元首在内的一大批国家政要都亲自出席典礼;

4.她以高航速与高防护著称,但一般认为其防护理念已经相对落后了;

5.相对而言她的火力是“短板”,毕竟她设计的初衷是进行“破交战”,而且她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过渡品”色彩;

6.大战期间的某一行动中,她曾与一“希佩尔”级重巡并肩作战,但似乎自己是被献祭的对象,这艘重巡却完好无损;

7.该行动中途这艘重巡就离开了,而这次行动所取得的战果其实也与这艘重巡没啥关系;

8.插一句“希佩尔”级重巡中的一艘似乎相当“克”己方旗舰,不仅她是受害者而且另外一艘己方重要战舰似乎同样也曾被这艘重巡“献祭”以换取自己的无伤;

9.这一行动中她干掉了皇家海军的一艘大型战舰。这艘皇家战舰建造于一战时期,以高航速与381mm的重火力闻名,但在装甲防护上有明显不足。二战开始时皇家仅有三艘同类型的战舰,而且只有一艘幸存到了战后;

10.可惜的是,由于她的舰艉部分被皇家海军的一枚“意想不到”的鱼雷命中,使得此次行动明显得不偿失,尤其是对于实力本就十分弱小的德国海军;

11.皇家海军对有她和她的妹妹恨之入骨,妹妹曾一度在基地被轰炸成重伤。而她终于也在皇家的周密安排下被集中优势兵力围剿击沉,其中有一艘356mm口径主炮的新式战列舰,这艘战舰还担任过本土舰队旗舰;

12.她的最后一战极其悲壮,在丧失了引以为傲的高航速后她只能坐以待毙。在被大量炮弹与鱼雷击中后她仍然奋力反击,并因此博得了对手的敬意。最后以她为旗舰的指挥官、舰长、全体军官以及绝大多数水兵都与她一并沉入了大洋;

13.与此同时,一艘附近己方的潜艇试图救援她,但最后却也是无能为力。而且她的战沉也与己方潜艇部队的失误有重大干系;

14.她的战沉对德三海军是一个沉重打击,尤其是对于水面舰艇部队,以至于她的妹妹完全宅在基地无所事事,最终以十分屈辱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战舰生涯。妹妹的遗体在战后不久就被原占领国打捞回收拆解。

答案:

(1)“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易混:“俾斯麦”号战列舰)

(ID:7337548;750386137)

(2)“格奈森瑙”号战列舰(易混:“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ID:66996462)

(3)“朱诺”行动(易混:“莱茵演习”行动

(4)6-“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8-“欧根亲王”号重巡

(ID:73190398)

(5)“光荣”号航母(易混:“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暴怒”号航母(易混:“声望”号战列巡洋舰)

(ID:71554657;66323171)

(6)“阿卡斯塔”号驱逐舰(易混:“皇家方舟”号航母)

(ID:69065338;66655912)

(7)“约克公爵”号战列舰(易混:“乔治五世国王”号战列舰)

(ID:79184669;75038782)

(8)U-314(易混:U-556或U-74);在挪威熊岛海域负责监视JW-55B船队的潜艇部队传递了混乱且错误情报(易混:U-110被俘导致德国海军的密码被英国破译)

(9)波兰(易混:挪威)

(毫无波兰与挪威森林)

解析:

1.“沙恩霍斯特”于1935年6月动工,是为了对抗法国的“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而设计建造的(而“敦克尔克”级则是为对抗“德意志”级装甲舰而建造,“德意志”号的建造拉开了欧洲30年代的海军军备竞赛)。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标志着纳粹德国的建立。

沙恩霍斯特是19世纪初普鲁士卓越的军事改革家,他被认为是“一个具有科学知识和高度文化修养的参谋长”。他主持了在耶拿会战惨败后的普鲁士军事改革,为普鲁士重整军备击败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打下了坚实基础。1813年普鲁士参见第六次反法同盟,沙恩霍斯特任参谋长,并于当年6月出使奥地利,为促成普鲁士与奥地利的联盟做出了贡献。最终普奥联军等于当年10月的莱比锡战役中打败拿破仑,给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致命一击,迫使其于次年3月的投降。沙恩霍斯特被认为是普鲁士(德军)总参谋部的奠基人。

干扰:俾斯麦(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是19世纪下半叶德国杰出政治家,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缔造了德意志帝国,其中“普法战争”中领导普鲁士击败法兰西第二帝国,俘虏拿破仑三世,直接导致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覆灭。俾斯麦被认为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缔造者

2.格奈森瑙(1760年10月27日-1831年8月31日)稍小于沙恩霍斯特(1755年11月12日-1813年6月28日),普鲁士陆军元帅,是普鲁士军事改革和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中的重要人物。格奈森瑙曾与与沙恩霍斯特一起在普鲁士进行军事改革,为普鲁士(德军)总参谋部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总参谋部也在日后成为了德国军国主义的策源地之一。

干扰:提尔皮茨(1849年3月19日—1930年3月6日),德意志帝国海军元帅,德国大洋舰队之父。其海军扩军主张激化了英德矛盾,造成了军备竞赛,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笔。

3.“沙恩霍斯特”1936年10月下水,包括希特勒、希姆莱、戈林、赫斯在内的一大批纳粹军政要员参加了此次下水典礼。“沙恩霍斯特”是当时德国建造的最大战舰,因此备受瞩目。

并且诸多著述均用“轰动一时”一词来形容“沙”舰的下水典礼。有材料称“沙”舰下水时发生了(类似“可畏”)事故。参见马文会著,“厄运缠身的‘沙恩霍斯特’号”,《航海》2006年第5期,第30页: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 (“沙”舰)不仅悄悄地下了水, 而且还把附近的两只舢板撞得船毁人亡”

干扰:1939年2月14日,“俾斯麦”号战列舰举行了下水仪式,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及大小官员数千人参加。“俾斯麦”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战舰,因此备受瞩目。

4.“沙恩霍斯特”最高航速达32节,且配备的十分厚重的侧舷垂直装甲,但是水平装甲防化相对薄弱,并缺乏强有力的上层装甲列板,在远距离交战中容易被呈“抛物线”而来的穿甲炮弹击穿。

干扰:“俾斯麦”号战列舰最高航速达30节以上,并采取了介于全面防护和重点防护兼顾的设计。俾斯麦号拥有穹甲和较强的320毫米厚主装甲带构成了较强的舷侧防护,是一战时的穹甲设计改进。但是,穹甲的高度有限,重要设备又不敢布置在穹甲之上的部分,因此这种设计浪费了舰内的大量空间和一些吨位。穹甲之上的上部装甲防御力不足,在远距离交战中穿甲炮弹有可能将上部装甲区击穿,更重要的是水线下区域的防御力也较差。

5.“沙”舰主炮口径仅283mm,是当时所有战列舰中主炮口径最小的,德国海军对她的定位就是进行“海上破交作战”。“沙”舰(乃至之后的“俾斯麦”级战列舰)都是德国海军建设中的过渡性产物。

干扰:“俾斯麦”号主炮口径380mm,相对其吨位,其火力强度并不突出。而且“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主炮性能也并不优秀,威力在当时各国列强的15吋舰炮中基本垫底。(参见:搜狗百科https://baike.sogou.com/v10805.htm?fromTitle=%E4%BF%BE%E6%96%AF%E9%BA%A6%E5%8F%B7;或维基百科https://de.wikipedia.org/wiki/38_cm_S.K._C/34)

6、7、9、10. 1940年6月4日,“沙”、“格”两舰在“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4艘驱逐的陪同下,在挪威的哈尔斯塔附近向盟国海军部队和运输船队发动了攻击,代号“朱诺”行动,击沉盟国油船和运兵船(19500吨)各1艘。之后“希佩尔”号因燃料不足而返航,未参与之后的“重头戏”——击沉“光荣”的作战。

易混:“欧根亲王”在与“俾斯麦”击沉“胡德”的战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由于她的存在,使得“胡德”在一开始就发生了误判——将“欧根亲王”作为“俾斯麦”攻击,当“胡德”发现自己误判后又重新攻击“俾斯麦”,因此白白浪费大量时间;2.之后“欧根亲王”的主炮命中了“胡德”,对其造成损伤与干扰;3.之后“胡德”又开始攻击“欧根亲王”,使得火力更加分散。这一系列因素最终使得“俾斯麦”能够较为从容地击沉“胡德”。

6月8日16时45分,“沙”舰和“格”舰发现了英航空母舰“光荣”号,英军意识到危险试图逃离,17时27分德舰开火,在两小时内“沙”舰和“格”舰先后击沉“光荣”号和2艘担任护航的驱逐舰。

在战斗中,“沙”号舰遭驱逐舰“阿卡斯塔”发射的鱼雷重创。之前“沙”舰已经成功规避了英军的7枚鱼雷,唯独在最后一枚鱼雷的规避上发生了疏忽,而且这枚鱼雷命中时“沙”舰时已经明显超出了其最大射程。

受重创的“沙”舰随后入坞进行为期6个月的修理工作,让本就兵力局促的德国海军更是雪上加霜。

干扰:“俾斯麦”在击沉“胡德”后意识到自身暴露,于是准备返航布雷斯特军港。但在途中被来自“皇家方舟”号的15架“剑鱼”式飞机的攻击,并被2枚鱼雷,其中1枚炸毁了右舷的方向舵,“俾斯麦”号失去了控制,导致无法逃避英国舰队的尾随攻击而最终被击沉。“俾斯麦”的沉没时对德国海军的重大打击,之后德国海军的大型水面舰艇再未恢复在大西洋上的“破交作战”。

8.“希佩尔”级三号舰“欧根亲王”在“雷霆—地狱犬(瑟普鲁斯)”行动中与身为旗舰的“沙”舰并肩作战。在该行动中“沙”舰两次触雷,受损严重,而“欧根亲王”在整个行动中都基本完好无损。

同样在“莱茵演习”行动中,旗舰“俾斯麦”与僚舰“欧根亲王”一并行动,最终“俾斯麦”被皇家海军击沉,而“欧根亲王”平安返回基地。

9.“光荣”号是一战时英国建造的“勇敢”级“大型巡洋舰”二号舰,标准排水量24600t,舰长224m,最高航速30节,主炮为两座双联门381mm火炮,但牺牲了几乎所有的装甲防护,这种极端的设计在世界上无出其右。“勇敢”级大型巡洋舰仅有三艘(勇敢、光荣、暴怒),后均改装为航空母舰,仅有“暴怒”号于大战中幸存。

易混:“胡德”号(英国当时仅有的三艘战巡之一)的较之前的战巡在防护上有明显强化,并不是“明显不足”。

11.“沙”舰创下了战列舰击沉航母、最远舰炮命中距离诸多记录;在“柏林——四轮车”行动中击沉了大量英国商船,重创了英国的海上运输线;并且“沙”舰在“雷霆—地狱犬(瑟普鲁斯)”行动中担任旗舰,指挥舰队成功突破了被皇家海军视为“后花园”的英吉利海峡,在对皇家海军造成了极大羞辱。皇家海军称“沙”“格”二舰为“蛇蝎(丑陋的)姐妹”。

“地狱犬”行动后的2 月13 日,受轻伤的“格奈森瑙”转移至基尔港进行简单维修。2月26日晚,皇家空军的178架轰炸机对基尔港进行了猛烈的空袭,“格奈森瑙”被一枚 454 千克穿甲弹击中,而这枚炸弹穿透了装甲并引爆了炮塔“安东”的弹药库,剧烈的爆炸使这座巨大的炮塔被炸离轴承,“格奈森瑙”受重伤,并在之后再未能恢复战斗力。

“沙恩霍斯特”在1943年12月26日的“北角海战”中先后被皇家海军以1艘战列舰(“约克公爵”号)、1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与9艘驱逐舰的优势兵力攻击,最终战斗时“沙”舰独自面对皇家海军1艘战列舰、2艘轻巡洋舰与9艘驱逐舰的饱和式火力打击。

“约克公爵”号是英王乔治五世级第3艘,二战时期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于1941年11月4日建成服役,是当时皇家海军的新式战列舰,并在1946年底担任本土舰队旗舰。

干扰:“俾斯麦”号因击沉“胡德”号而被皇家海军“记恨”,其姊妹舰“提尔皮茨”长期在挪威基地遭受英军的轰炸。“俾斯麦”号最终被皇家海军以优势兵力围剿击沉,其中最后围剿“俾斯麦”的皇家海军主力舰艇包括当时本土舰队的旗舰“乔治五世国王”号战列舰(1941年3月、1946年春两次担任本土舰队旗舰)。

12.北角海战中,“沙”被“约克公爵”一枚炮弹重创动力系统,航速骤降,导致被皇家舰队合围。事后参战的皇家舰船经过统计,她们对沙恩霍斯特总共发射了2195发炮弹与55枚鱼雷(其中至少有11枚鱼雷命中)。战至最后,“沙”舰的主副炮均已被催毁,但仍然以仅有的少量20mm机炮进行象征性抵抗。“沙”舰战沉时全舰1968人,包括舰队指挥官贝少将、舰长欣茨上校、全舰军官无一幸存,仅36名水兵获救。

出于对“沙”舰勇敢作战的尊敬,战斗结束后皇家舰队指挥官弗雷泽向他的军官们作简报,称:“先生们,与‘沙恩霍斯特’号的战斗已经以我们的胜利而告终。我希望当你们中的任何人指挥一艘战舰面对强大数倍的对手时,会像今天沙恩霍斯特号的指挥官一样勇敢。”并且在次日,弗雷泽下令“约克公爵”返回在“沙”舰沉没出投放了一个花圈,以示纪念。

干扰:“俾斯麦”号被来自“皇家方舟”号航母的剑鱼818中队“断腿”,导致自己被追击的皇家海军围剿击沉。“俾斯麦”战至最后时,上层建筑已几乎完全遭到摧毁,丝毫没有投降的迹象。

“俾斯麦”号沉没后,皇家海军指挥官约翰·托维上将说:“‘俾斯麦’号致力抵抗数倍于己的敌人,她表现出最英勇的战斗精神,更无愧于昔日的德意志帝国海军,她下沉时旗帜仍然飘扬。”

易混:“俾斯麦”号沉没后有一百余人获救,包括少量军官。如冯.穆伦海姆-雷希贝格男爵(Brukard Freiherr von Müllenheim-Rechberg)(著有回忆录《SchlachtSchiff Bismarck》),就是当时“俾斯麦”号上幸存的四枪炮官

冯.穆伦海姆-雷希贝格男爵(1910-2003),出生于柏林附近的施潘道,1929年4月通过了高中毕业考试,后加入海军。入伍后一年的学员实习满后,1930年随舰访问了非洲、西印度群岛和美国。之后在海军学院里作为候补军官接受了武器培训,于1932年底毕业。

1933年秋被授予少尉军衔,后任水兵排长并在轻巡洋舰“柯尼斯堡”号和“卡尔斯鲁厄”号上担任测距官;1935年晋升中尉,到米尔维克海军学院任教官一年;1936年初在基尔的舰炮学院接受了炮术军官的培训课程,取得了炮术专业资格;之后在驱逐舰上服役了两年,担任第一驱逐舰分队的司令副官和枪炮官;1938年升为上尉,被派往伦敦任海军武官助理,直到二战爆发。1939年10月于战舰“沙恩霍斯特”号上任第四枪炮官,1939年11月随舰参与了法罗-设得兰海峡的战斗。后奉命调任驱逐舰Z12的副舰长,经历了1939-1940年冬在英国东海岸的战斗以及1940年4月参加了进攻纳尔维克的战斗。Z12在纳尔维克被击沉后不久被派到了刚刚入役的战列舰“俾斯麦”号上,后来作为俾斯麦号战列舰的第四枪炮官亲历了1941年5月底的战斗,并且幸运地幸存了下来。战后成为了一名外交官,曾任联邦德国驻北约代表和驻刚果大使,后任驻多伦多总领事,最后回到非洲任驻坦桑尼亚大使,1975年退休。

13.当“沙”在北角海战受到围攻时,U-314艇被指挥部派去营救。但当U-314到达时战斗已经结束。

北角海战前,德国海军现行将一支潜艇部队(包括U-601、U-277、U-387、U-354、U-607、U-716、U-957和U-314)派往熊岛海域,其任务是监视、拦截盟军JW-55B船队,以配合“沙”舰行动。但最后这支潜艇部队向“沙”舰传达了混乱且错误情报,对“沙”舰造成了严重误导,导致了其被皇家舰队围剿。

干扰:“俾斯麦”沉没一小时后的5月27日11:40,英军发出U-艇警报,随后撤离。当时德军总部派遣了U-74前往救援,但并未参与战斗,只是搜救起3名幸存者。

1941年5月初,皇家海军俘获U-110,并缴获艇上的“恩尼格码”密码机与潜艇部队密码本,致使之后德国海军的大量机密信息被英国截获,当月底“俾斯麦”号的战沉也与之密切相关。

14.“沙”的战沉对德国水面舰艇的最后一击,自此以后德三水面舰艇再无作为。其在格丁尼亚的姊妹舰“格奈森瑙”的改造计划也无限期推迟,最终1945年3月被就地凿沉作为阻塞舰。战后“格奈森瑙”的残骸被波兰政府打捞,后切碎作为废铁处理。

干扰:“俾斯麦”号的战沉标志着纳粹德国计划用大型水面舰只赢得大西洋之战的战略彻底破产,自1941年6月起,德国水面舰只的破交战日益降至次要地位,潜艇开始成为破交战的主要手段。

易混:“提尔皮茨”的残骸留存在原处直至战后,当德国与挪威开始进行联合打捞行动。但是这一工作进行的时间十分漫长,从1948年一直持续至1957年,而且舰只碎片仍由一家挪威公司出售。






无奖竞猜与解析(致敬史图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