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杂谈 死亡与信仰

2018-03-17 21:41 作者:晨怜惜风  | 我要投稿

恐怖电影已经成为现在的一种主流电影类型,如果单纯从缓解压力的方向来看,恐怖电影反而是最适合的,也是效果最好的。无论是被黑暗布满的昏暗房间,或是被一闪而过的雷光微微映照出的巨大身影,黑色似乎都是最适合点缀恐惧的颜色,即使是在恐怖游戏中也不会缺少黑色的掺入。黑色能够带来不安和想象,在一些宗教中似乎也会以闪亮的颜色来作为展示点,比如金色,这种相比黑色而言过于耀眼的颜色,像是刻意针对黑色般的尖锐。

在远古时期,从发现火光开始,人们的生存保障就高了一个档次,因为许多动物都害怕火焰,这是来自本能对于未知的恐惧,在黑暗中点燃火光能很大程度上确保自己不会在晚上遭遇野兽的袭击,以人类的思维可以解释为它们并不会思考,所以火焰一直被下意识的分类到未知的领域,但人类在这一点上不同。建立在语言基础上关于知识的传承渐渐的让人类总结出火焰的特性,火焰在时间的推移下被归类到科学的范畴,从而火焰开始了被人类所合理使用的漫长道路,也将其从未知的领域划分到已知的领域中。

再来看下一个现象,鬼压床在现代已经得到了合理性的解释,这属于精神问题,身体在当时还处于肌肉张力极低的状态,这是睡眠状态的一种本能保护,防止翻身就会响起巴掌声,对此完全不了解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处于慌乱状态是很正常的事情。随后肌肉张力恢复,身体从睡眠状态中脱出,恢复行动能力,这是现代对于鬼压床现象的解释,但在当初医学还不甚发达的当时又是对如此现象如何解释的呢?

鬼压床这三个字已经能够解释大半,十分的贴切,恐怕大部分人还抱有着这一认知,对此深信不疑,这意味着什么?人们恐惧未知,恐惧到对于未知宁愿找一个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东西来硬生生的解释,这样才能得以让自己安心,这未尝不能当做是一种逃避现实,信仰也是如此。

从人体结构上来说,人类每天接收到的所有信息超过80%以上来自视觉,因为缺少光线的原因,黑暗隔绝视线,人类无法从视觉中得到相应的信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很容易感到不安,也会胡思乱想。在不安中本能的想要驱除自己的不安,也就是寻找一个得以让自己安心的支撑点,沉浸在不安的时间过长后甚至会变得狂躁,更严重的会失去自我,因为失去了对比,三观作为判断标准也在这个过程中崩坏、散落,最后只剩下一个人偶。

当然,一般人根本不会遇到这么漫长的黑暗,更多的恐惧要拜一些影视作品所赐,那些被植入的恐惧在一些相应的场景中很容易被联想到,从而将自己代入那些即将被血腥填满的场景,产生恐惧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而死亡作为一种最终的恐惧,如同一把死神镰刀,沉甸甸的停留在每个人的头顶上,在时机到来之际毫不犹豫的挥下,没有血腥味,也没有被斩断的躯体,却只留下了一具空壳。这是一种形式,死亡的形式有多种,有的根本不会留下一具完整的身体,有的外表完整但内部早已残破不堪,但不管是哪种形式,对于生者而言死亡都是一种恐惧,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已知能战胜死亡带来的未知,在恐惧下许多生者甚至可以做到不顾一切。

死亡的根本是因为什么?因为它是未知的,没人能告诉你死亡后会是在怎样的一个世界,死者无法再联系到生者,人们为了驱散这种恐惧所以开始创造出死后的世界,即使它是虚无缥缈的、从未出现过的,但它至少能驱散黑暗。在常年的影响中许多人甚至开始深信不疑,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信仰,另一个词语,叫做希望,但很多时候,叫做逃避。

但不得不说,过于安稳的世界让一些人已经不再对信仰抱有希望,因为他们对于恐惧的驱散并不迫切,而我对信仰也并无好感,首当其中的自然是一些迷失在信仰中的“朝圣者”,从需求的角度上来说我并不反对信仰,就算是从大义也就是社会发展价值观上来说,将单独的恐惧进行放大,放大到影响整个社会,那社会崩溃肯定是必然,失去知识结晶的人类个体并不强大,灾难之大可想而知;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如果信仰可以给自己带来安稳,那也未尝不可。

但有一点很不好把握,如果真的要给自己带来安心感,那么一定程度上的相信是绝对必要的,但过度相信后又很容易迷失自己,沉浸在虚拟的信仰带给自己的安心感中,为了虚拟的安心做出一些旁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很多情况下,这种人被叫做傻子。

没多少人想当一个傻子,这种负面意义上的傻子。

信仰的作用有两点:一是让自己做的事情看起来更有意义,典型情况是幻想出神会注视自己,因为神爱世人;二是寻找安心感,给自己找一个心里支柱,给与自己活下去的希望。在此基础上甚至开始盲目奉献,认为神会接受自己给与的一切,但矛盾的是,他们幻想出的神却又是无所不能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神既然无所不能,为何单独注视与你?

人类的生命形态并不能算是完美,如果神真的无所不能,那么创造出更加接近完美的其它生物是很正常的吧?为什么偏偏是人类?如果是因为思考是人类的独有技能,神既然无所不能,为何不能创造出人类之外的其它智慧生物?许多人将自己看做是特殊的存在,是神眼中的特殊存在,可曾想过在什么状态下自己才会觉得自己能够成为对方眼中的特殊存在?

当然是将对方和自己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了,将自己与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放在等同的位置上,这不能算是傲慢吗?至于所谓的奉献……如果神无所不能,那就不需要奉献。

在习惯中很容易迷失自己,这是所有生物的通病,在习惯中甚至会忘记初衷,习惯的作用是强大的,强大到忘记质疑的程度,他们就是那些失去了质疑的人。他们是可悲的,他们宁愿相信虚拟的信仰也不愿相信现实,因为现实在他们看来已然失去了能够回应他们期待的可能性,他们需要的仅仅是回应自己的期待而已。

但信仰真的就是错误的吗?建立在社会发展价值观的基础上它确实是错误的,因为这违反了大义,怎么判断它违反了大义?将这种现象进行放大,代入到每个人身上,推断出对社会的影响,如果它威胁到了社会的发展,自然是违反大义。很明显,极致的信仰不利于社会发展,但如果从个人出发呢?

这只是一个单纯想要寻找精神满足的人而已,不过他恰巧撞上了大义这枚旗子,也不见得需要以站在社会发展价值观的顶端的角度来进行审判。

是的,审判,不是批判。

那么对于信仰就说到这里。

就这样了。

杂谈 死亡与信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