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02期《天工开物》观影札记
2021年3月7日晚上央视播放《典籍里的中国》第2期节目,这一期节目讲的是明朝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
袁隆平先生的禾下乘凉梦
1961年湖南安江农业学校的试验田里31岁的袁隆平发现了1株有230颗籽粒的水稻,但培育后第二年发现水稻参差不齐,袁先生认为这是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于是为了他的那个禾下乘凉梦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之路。
在1637年出版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养蚕人通过杂交之法,以使蚕获杂种优势。
宋应星的天下衣食富足的美梦
宋应星,江西人,字长庚,明万历年间生人,乡试第3名;其兄宋应昇sheng,大其9岁,乡试第6名;同乡好友涂绍煃kui第4名。宋氏兄弟会试连考6次均失利,但其在6次赶考中,走遍大江南北,记录下了当时百姓的工农业技术,为书的编纂打下了基础。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宋应星从明万历活到清康熙年间。晚年宋应星回故里隐居,在家乡教书,耕读持家。
早年与其兄双双中举,一门两举人,被称为奉新二宋,乃是奉新名儒。
同年秋,与涂绍煃一起进学赶考,均落榜;三年后涂绍煃二甲第45名,但宋氏兄弟仍落榜;天启二年、天启五年、崇祯元年、崇祯四年,依然双双落榜。此时宋氏兄弟已经分别54岁和45岁。六上公车十六年,依然落榜。(公车: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代指入京会试。公车转运应试举人赴京。汉代公车为官署名,臣民上书征召可由公车接待)
《天工开物》
1637年(也就是距今384年)出版,《天工开物》即“物自天生,工开于人”,全书18卷,123张手绘图,记录了130多种生产技术和工具,是一本关于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代表了17世纪明朝农业手工业的水平。被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上部6卷、中部7卷、下部5卷,共18卷
01、乃粒(种粮食);02、乃服(做衣服);03、彰施(取色);04、粹cui精(打粮食);05、作咸(制盐);06、甘嗜shi(制糖、蜂蜜);07、陶埏shan;08、冶ye铸;09、舟车;10、锤锻;11、燔fan石;12、膏液;13、杀青;14、五金;15、佳兵;16、丹青;17、曲蘖nie;18、珠玉(如何生产玉石珠宝)乃粒在前,珠玉在后,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何为“天工开物”?:即人利用自然,通过自己的才智开发万事万物。
《尚书》:天工,人其代之。天工即自然的能量和职责。
《易经》:开物成务。即开发万物成就万物。
1637年首版,由于是在好友涂绍煃的资助下完成的,因此称为涂版
序中有言: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先人之智慧,今世之技艺,利益家国,造福后世
雕版印刷分为四个阶段:写样、雕刻、刷印、装订
先秦《考工记》、东汉张衡天文学著作《灵宪》、宋沈括《梦溪笔谈》
古时中国农业发展
上古之时,神农氏发明耒lei、耜si,开辟农耕;尧帝时后稷分辨良种教百姓种五谷,《尚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烝民乃粒,万邦作乂yi”
重农固本。国无农不稳,民以种为先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乃粒
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
即,人靠五谷而生存,五谷靠人才能生存。
乃粒第一,珠玉最末,意指贵五谷而贱金玉
舟车
凡京师为军民集区,万国水运以供储,漕舫所由兴也
即,京城是军民聚集之地,所有物资从各地由水运运此以供使用,漕运因此而兴。
陶埏shan
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
即,中华驰名四方的瓷器,都是景德镇生产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窑民行》沈怀清
乃服
名自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昇任浙江桐乡县令,此乃丝绸之府
《尚书》:嫘lei祖所创,兖州盛产彩绸
汉丝绸之路,贸易西域各国;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蚕浴之法:以卤水或盐水沐浴蚕子,以淘汰劣种。
白丁会元案
宋应星三人第一次会考,遇到了沈同和舞弊案,当科会元沈同和是依靠亲戚赵鸣阳协助才考上的会元,引起众怒,被考生用黄泥污其榜上名字,又被礼部尚书吴道南检举,后复试校验,发现其只交了白卷,被处杖责并流放千里,其亲戚赵鸣阳被处以杖责,并革去功名,永不叙用。
结局
顺治2年,涂绍煃全家逃难,于君山湖,舟车翻覆,全家无一人幸免
顺治3年,其兄为成臣子之义,追殉前朝而去
现在
南昌西——北京西:高铁——6个多小时;飞行——2个多小时
长征号火箭、奋斗者号深潜器
第3代高产杂交水稻,双季稻突破三千斤亩产
2018年起,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
附录
【名言】
甘嗜:凡造兽糖者,每巨釜一口,兽糖五十斤
佳兵: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佳兵者,不祥之器,盖言慎也。
冶铸:九牧贡金,用襄禹鼎,从此火金功用日异而月新矣。
【参加人员】
主持人:王嘉宁、撒贝宁
访谈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
典读会:
艺术总监——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
总编剧——张昆鹏
导演——李浩天
宋应星扮演者——李光洁
宋应昇扮演者——李晓川
涂绍煃扮演者——修庆
【后记1】
由于这一期播出后争议极大,并且在不断发酵,央视紧急在3月21日播了第3期,我当时还以为我总结的一月一集的播放规律是错误的,直到我发现4月没有播新节目,才确定我总结的规律没有错,只是遇到了意外。
另外,央视虽然没有直接处理这一期,但是还是有所行动的,至少经我观察,已经重播几轮了,但都跳过第2期,一般是用第3期代替,即一轮连播2次第3期。
【后记2】
今天是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先生在今天的中午13:09去世,走的过于突然。遥想当时看这一期的时候还在猜,节目组会不会在结尾安排真的袁隆平出现与宋应星交流,那还不直接爆表。我当时是真的没有想到袁老爷子的身体已经出了这么大的问题,我一直以为老爷子很硬朗,再重温这一期,真是百感交集。这一期的“握手”那一幕本来应该会成为名场面的,但可惜啊!
(20210307——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