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突破北极冰层上浮,有何实战意义?

美国的核潜艇突然突破北冰洋的冰层上浮,俄罗斯立即认为这是对他家的严重战略威慑,并且声称美国核潜艇这样做意义不大。因为俄罗斯宣称他家在苏联时代研发的各种核潜艇,包括最近30年研发的新型核潜艇,绝大部分都有突破北极冰层快速上浮的能力。因为这些苏式的核潜艇,大多采用了艇首舵和流线型的高强度围壳。不会因为首先用围壳顶破冰层而导致围壳本身和围壳舵的损坏。而俄方说美国大多数老旧的、早批次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和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仍然是传统的围壳舵,虽然有个别潜艇采用了偏转围壳舵的设计,但是远远不如艇首舵的核潜艇,容易突破北极更厚的冰层实现顺利上浮。不过美国军方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根据情报判断,认为苏联时代建造的大多数核潜艇已经太老旧,不能出海,而俄罗斯时代新建造的各种攻击核潜艇和战略核潜艇。
都还没有在实际部署中证明自己的能力。最近20年,俄罗斯军方在海外部署过的潜艇,几乎都是基洛级常规潜艇。因此美国军方认为,具有突破北极冰层能力设计的海狼级和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在实际部署数量上已经多于俄罗斯海军目前可以动用的、可突破北极冰层的核潜艇数量。因此可以在俄罗斯国家防御最薄弱的正北方,频繁突破冰层,对俄罗斯展现出威慑姿态和战略优势。到目前看来,俄方的反制能力似乎确实有限,没有同样派出自家的先进核潜艇,也去突破北极冰层,却只派遣了极地巡逻飞机进行了警戒,而且还受到了来自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起飞的对方战斗机的驱赶。那么核潜艇突破北极冰层上浮到底有什么战略意义?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就来简单的捋一捋,看看从冷战时代,两个大国就频繁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个首要因素,就是北冰洋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北冰洋总面积不大。而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又占据了北冰洋沿岸海岸线和专属经济区的最大部分。从美苏严重对立的冷战时代就开始的核导弹竞赛,一直到今天的美俄相互提防,如果双方对对方的大城市和重点陆地目标突然进行洲际导弹齐射,那么大部分弹道将越过北冰洋海域甚至直接飞过北极点附近。双方互相打击的弹道投影距离在8000公里到1万公里之间。从起飞到命中需要大约30分钟。而如果有任何一方战略核潜艇突然上浮顶破冰层,再发射导弹,那么打击距离会缩短一半;打击时间压缩到15分钟之内,这对美俄双方都是极大的压力。不过北极冰层在一年中除了夏季,大部分时间相对较厚,大吨位的核潜艇即使顶破冰层上浮,也只能露出围壳,而艇身的大部分仍然在冰层下面,或者即使大面积顶破了冰层,大量冰块也会继续覆盖潜艇发射筒的井口,需要人工清理掉大量冰块才能发射导弹,这实战价值就不大了。

因此美俄双方曾经顶破冰层上浮的大多数核潜艇,其实是攻击核潜艇,并无直接发射洲际导弹的能力。顶破冰层上浮,可以为艇内换气,同时进行大容量的卫星通信,而且在夜间和极地天气不良的情况下并不容易被快速发现。核潜艇虽然可以通过超长波电台实现水下200米之内的通信,但是效率极低,大半天还发不完一句话。破冰上浮可以实现高速数据通信,自然也是向对方摆出一副从头顶上威慑的架势;还可以对正在北冰洋区域活动的水面舰船现实严重的威胁能力。对目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北方航线和北极的资源争夺增加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