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平西抗战•夜老虎连的故事

2023-01-29 10:00 作者:162318-bai  | 我要投稿

我记得很清楚,在上初中历史课的时候有这么一道简答题:抗战时期,一支八路军队伍活动在北平西山地区,把北平城内的敌人搅的日夜不得安宁,他们多在夜间活动,号称“夜老虎连”。 可以说,正是这道题吸引了我,让我对家乡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产生了兴趣。我这才在网上不断搜索相关资料,编辑出来了一些文章,有平西的,有平北的,有冀东的,有平南的。 但是,夜老虎连似乎被我遗忘了,从我开始找的那天过了两个月,我才意识到这个历史事件还没有找到,于是又花了时间去找,最后终于没有辜负我的努力,找到了。 正文↓ 六月底,挺进军军部准备在芦沟桥至南口这片地区展开一系列行动,来纪念伟大的全面抗战两周年。剧社接到了准备赴北平近郊开展纪念“芦沟桥事变”两周年活动的任务。 那些天,整个剧社人人都浸沉在一种亢奋的状态,又是激动,又有一种无着落的感觉。特别是陈靖,他在为了给北平人民准备什么节目而犯愁,其中最为发愁的是缺乏称职的演职员..….古城北平藏龙卧虎,其文化底蕴是“野三坡”无法比拟的。在北平的鼻子底下演出,没两把刷子还真不行。在抗战初期的八路军来说,人才比任何东西都可贵,尤其是某些有特长或有文化的人。 开始,剧社物色人才的目光主要是放在部队本身。十二支队有个叫鲁增的排长,是陕北红军出身。他虽然没有文化、但会拉胡琴、会吹唢呐,还会唱各种各样的陕北民歌。他一身是“节目”,几乎一个人就可以凑齐一场晚会。早在陕北红二十八军编入二方面军建制时,当时的战斗剧社就想调他去,但他所在的部队死死不放。这次挺进剧社成立时,他已经在十二支队当了供给员,剧社通过政治部想挖一二支队的“墙角”,可十二支队就是不买账。 1939年“五·一”那天,十二支队的政治部主任突然将鲁增送上门来,可还留着一个尾巴:明确他为挺进剧社的“半个社员”。 其实十二支队也有自己的“小九九”。陈靖了解到,就在剧社正准备迎接“五·一”的节目时,鲁增所在部队的刘开锡团长和王再兴政委也接受了相同的任务:政治共识和军事打击相结合,对北平郊区展开袭扰,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团长政委亲自到剧社来“商量”怎样共同完成纪念“七·七”的任务。最后,大家商量出了一个方案:由剧社组织一个小分队,配合十二支队行动。这个计划到挺进军政治部主任伍晋南的同意。按照计划,刘团长和王政委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剧社要组织好对妙峰山庙会的宣传,二是配合好北平西郊的政治攻势,三是协同部队搞好“三筹”工作(筹粮、筹布、筹医药)。鲁增是“三筹组”的副组长,剧社必须全力配合他的工作;并做好进入北平市内活动的准备。 陈靖和袁琴谱也笑着提出:如大家配合鲁增圆满完成任务,活动结束后人就必须正式调给剧社。刘团长和王政委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条件。 第二天上午,挺进剧社分为三个小分队,分别奔赴门头沟的金鸡台、涞水县的虎过庄和妙香山开展宣传工作。其中的第一分队把鲁增算上、一共“十一个半”人,人数不算多,带的节目不少:三个小戏剧,七个舞蹈和十几首歌曲;做出决定后,一行人跟随部队向妙峰山出发了。

妙香山地处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每年农历四月 初一至十五和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举办春香 和秋香各一次,以春香为最盛。据记载庙会始于明朝中后期,清代香火最盛,香客数十万。 据《燕京岁时记》载:“每届四月,自初一开庙,半月香火极盛。" “人烟辐辏,车马喧阗,夜间灯火之繁,灿如列宿,以各路之人计之,共约有数十万……香火之盛,实可甲于天下。" 历史上妙峰山香客遍及华北,为华北最重要的庙会之一。日本侵华期间庙宇损坏严重,庙会随逐渐衰落,但从城里赶来的香客仍然为数甚众,是开展宣传政治攻势的绝好去处。 阴历四月十三日黄昏,小分队赶到了妙峰山。在十二支队一个连部队的掩护下,第二天上午,就向来自北平、天津及全国各地的香客们进行宣传和演出。先是宣传党的《抗日一大纲领》、接着演讲武汉、广州失守后的抗战形势和敌后军民的任务。最后剧社进行演出。 时过多年,参加演出的老战士们仍然对当年的场景记忆犹新。 演出的主打节目是歌剧《亡国恨》。这个歌剧共五个人物(阿桑、其妻、其女及两个日本兵)、三场戏,第一场,久旱的田间,阿桑被抓;第二场,日军监狱门口,阿桑妻、女探监;第三场,反抗逃出。全剧可演五十分钟。由于年代久远,剧的作者已经难以考证,它是1936年冬二方面军宣传队向人民剧社学习的一个节目,从陕北演到晋西北,现在又演到了平西妙峰山上。《亡国恨》的曲调是利用《渔光曲》、《湘累》和民歌改编而成,伴奏乐器主要是口琴、胡琴和月琴。当时剧社十分缺乏女演员,男主角阿桑还好说一支由陈靖扮演,女主角只好让袁琴谱扮演。好在这个贵州汉子长得很清秀苗条,有几分女相,因为没有合适的女配角,只好把女儿改编成婴儿,由袁琴谱演女主角--阿桑妻子。 话剧《铁蹄下的反抗》,也是从人民剧社学来的节目。人物可多可少,一般是七、八人出场。这是个动作戏,全剧没有一句话。一幕三场,可演三一分钟,它描写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中国人民,如何利用修筑道路的机会打死日本兵、进行反抗的。 还演了一个说唱戏《都来想一想》。这是我们接受任务之后自己编排的活报剧,一共三个人物。大致内容是:有兄弟二人,芦沟桥事变时,深怀国家民族仇恨,偷偷离开亲爱的父母和左邻右舍,到平西参加了八路军。过去没有向亲人们说明,今天特来这妙峰山上,向亲人们致歉和解释,请父老兄弟们理解和谅解。这个剧是歌谣、快板的形式,其中有一首名叫《今天大家都来想一想》的宣传统一战线的歌曲,以它为主调,表达青年对父母们的深情和希望,号召每一个炎黄子孙不论在什么时候,不可辜负中华祖先,一定要坚决抗战。香客们对这个节目感动极深。有的香客悄悄对我们说;我的侄儿就是前年事变时候,悄悄离开家的。 整个演出大约两个多钟头。本来心里没有底的陈靖没有想到,他们的演出竟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临散场时,香客们依依不舍,主动找到小分队的演职员和十二支队的干部战士们交谈,而大家也借此机会扩大宣传,使挺进军的影响更为深远。 完成了妙峰山演出任务后,一二支队主力在潭柘寺、三家店方向的战斗已经打响。小分队马上转到山下。在北安河同游击队的杜成兴队长取得联系。

这时的游击队为积极配合主力部队的行动,正在加紧在北平西郊展开游击战,三五人一组,七八人为一队,日夜不停地袭扰敌人,配合“三筹组”展开活动。这时,鲁增扮成香客已经进入北平城内活动。小分队和游击队一起,一面不停地袭扰敌人,一面进行宣传攻势、征筹物资。 这时,温泉一带的田野中青纱帐已经将近长成,游击队更加如鱼得水。为了不让鬼子安宁,杜成兴带领大家加紧了夜间活动,在敌人鼻子底下横冲直闯,东击西扰,折腾得鬼子日夜不能安生。本来只是十多人人的游击小组,却号称是八路军的“夜老虎连”,弄得敌人坐立不安。

海淀温泉镇 游击队的活动惊动了北平城里的日伪头目,负责温泉一带治安的日本大佐向他的情报人员大发雷霆,限期弄到八路军“夜老虎连”的详细情况。这一消息传到了杜成兴队长那里,他找到小分队一起研究之后,决定按照敌人情报人员的所要内容,写一份“诗传单”给日本大佐。当天下午,我们的侦察班长真的把这张诗传单放到了日本大佐的桌上了。这首名为《自我介绍》的诗传单内容是这样的: 姓--中华民族, 名--坚决抗战, 字--平西抗日根据地,(一说:冀热察挺进军) 号称夜老虎连。 生在中国土地, 来自五岳三山, 最恨帝国主义, 誓为独立而战。(一说:最爱持久抗战) 往来八达岭上, 出入居庸关前; 芦沟桥头常散步, 西直门外总遛弯。 喜在平郊走走, 也进城里转转, 皇军如有兴趣, 请来一块玩玩。 介绍到此结束, 大佐可以心安, 白天好好休息, 晚上咱们再见。 --夜老虎连敬上 一九三九年七月七日于温泉

当杜成兴队长的游击队同日本大佐“玩”得很起劲的时候,十二支队的主力部队已经攻下潭柘寺,冲出门头沟,全歼焦家岭的日军之后,正正沿着西山朝北杀来。很快把石景山、八大处、香山和温泉包围起来。为更加扩大政治影响,十二支队还攻下了温泉和羊场,把昌平、南口、居庸关和八达岭隔断孤立起来。这一行动,使冈村宁次“一夜三惊”,在北平城里无可奈何的直跺脚。

石景山钢铁厂与永定河对岸的门头沟县城

香山 小分队跟随十二支队在芦沟桥附近活动了三个多月才回到了妙峰山。和主力团的同志们分手时,他们召开一个总结联欢会。在联欢会上,鲁增讲了他在北平城里遇到的许多新鲜事,当时有同志即兴编了一个顺口溜,其中有这样几句: 鲁增三下妙峰山,化装香客巧打扮, 大摇大摆进了北平城,又逛北海又逛万牲园; 东四西四贴标语,天桥天坛撒传单! 汉奸吓得脸发紫,皇军急得翻白眼……

20、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平西抗战•夜老虎连的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