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作为基建狂魔,为啥不造航天飞机?原因曝光,老外感慨太明智

2022-01-12 22:26 作者:霹雳火军事  | 我要投稿



 图为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想象图


作为全球排得上号的航天大国,中国在载人航天探索之初,就曾经提出过建造小型航天飞机的计划,但是这些计划最终都被否决,中国作为基建狂魔,但为啥不造航天飞机?原因曝光之后,老外感慨太明智。航天飞机,是一种往返于近地轨道和地面间的、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它既能像运载火箭那样垂直起飞,又能像飞机那样在返回大气层后在机场着陆。



 图为航天飞机风洞模型


追根溯源,早在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刚刚开始执行时,除了目前依然表现抢眼的神舟飞船方案之外,其他的载人航天器设计方案,清一色的都是航天飞机,所以,为什么中国不研发航天飞机,实际上已经有了官方答案,航天飞机和火箭飞机虽然是未来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能的发展方向,但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基础和投资力度,尚不宜作为21世纪初的跟踪目标,而从中国载人航天后续发展的技术路径来看,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而正确的。美国和苏联研发航天飞机的初衷,无非是看重航天飞机可以多次使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发射成本这一优点,按照当时美苏两国发射火箭的平均成本,1.5亿美元执行一次载人航天任务计算,就算航天飞机的造价远高于运载火箭,在进行10次左右的发射之后就可以收回成本,之后继续进行发射完全是净赚,出于这样的考量,美国建造了5架航天飞机,而不甘示弱的苏联立刻跟风,建造了更加先进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在美国航天飞机只能无动力滑翔返航,全程必须有人操控的情况下,暴风雪号已经实现了有动力的全自动返航。



 图为中国亚轨道飞行器想象图


不过,在一段时间的运用之后,美国发现航天飞机的使用成本并没有最初预计得那么低廉,由于再入大气层时受到的强烈烧蚀,每次返航之后,航天飞机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检修,更换全部的隔热材料,否则下次飞行时就很容易产生危险,再入大气层时发生事故机毁人亡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是由于隔热瓦失效而导致飞机解体的,对航天飞机进行全面检修的成本居高不下,甚至接近了运载火箭发射一次的耗资,这意味着航天飞机在节约成本这一方面是完全失败的,按照美国的计算,一架航天飞机每年的维护和运行成本需要65亿美元,而中国航天部门获得的经费,据估计只有20亿美元左右。而且,由于技术上的超前性,航天飞机在运用时,很容易出现可靠性问题,而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产生灾难性的结果,美国建造的5架真正进入太空的航天飞机当中,哥伦比亚号毁于再入大气层时的隔热瓦损坏,挑战者号在升空时毁于助推器爆炸,共计14名航天员在两次事故中遇难,尽管航天飞机确实代表了未来大型航天器的发展方向,也就是大有效载荷,高载员数和可重复使用,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条件,航天飞机想要真正实现成熟,还需要不懈的探索。 



图为中国新一代亚轨道飞行器想象图


不过,中国虽然没有发展航天飞机,却并不意味着中国不重视航天飞机的价值,目前,中国将较多的精力放在了空天飞机的研发上,这种新型航天器既具备了航天飞机可以重复入轨的优势,日常运行的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灵活性上更胜一筹。


中国作为基建狂魔,为啥不造航天飞机?原因曝光,老外感慨太明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