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周边 | 清华校歌,典籍弦音

百岁清华校歌的文化密码
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成立于1911年,创建之初的英文校歌词曲均不令人满意。1923年前后,由汪鸾翔先生作词、张慧珍女士作曲的中文校歌问世,其既蕴含学校的育人理念,又承载中国的文化气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汪鸾翔先生文理兼修、学识渊博,曾是溥仪的数理化老师、梁实秋的国文老师,参加过维新变法运动,践行着教育救国的理想。从他创作的清华校歌歌词中,我们得以丰富文言知识,见证清华精神的百年传承。

1 校园气象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
岿然:高大独立貌。常与“风雨”连用。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荟萃:像繁茂的草一样聚集。
“萃”也可引申为人群、物类之意,
例如《孟子》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爰:音“圆”,于此。跻:音“机”,升,登。
大同:语出《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原是与“小康”相对应的概念。
“小康”通常指人们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
而“大同”向往的是
消除了人与人之间政治、经济地位差异,
“外户而不闭”的平等世界。
言清华人的使命与理想。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莘莘:音“深”,众多貌。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未央:没有边际。央:尽。
例如曹丕《燕歌行》“星汉西流夜未央”,
及霍去病《琴歌》“国家安宁乐无央兮”。
书院路牌:未央书院,行健书院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语出《周易》,呼应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 治学修身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左图右史:唐朝杨绾性格沉静(“沈靖”),
“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恬淡)也”。
邺架:即邺州侯之架。邺,音“业”。
唐朝李泌,家富藏书,曾封邺州侯。
目前清华大学图书馆实体藏书近六百万册,
为师生们创造着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
致知:语出《礼记》,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探微:语出《韩非子》,
“圣人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末。”
书院路牌:致理书院,探微书院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肴核:美餐,
这里是意动用法,指以仁义品格为精神享受。
闻道:语出《论语》,“朝闻道,夕死可以。”
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
服膺:衷心信服,牢记于怀。
服:敬佩,信服;膺:胸。
语出《中庸》,颜回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
语出《荀子》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及曹植《当欲游南山行》,
“东海广且深,且卑下百川。”
喻指求学时谦卑虚心的品格。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意追韩愈《答李翊书》,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3 瞻瞩四方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器识:器量和见识;
文艺:具体指局限于某一方面的聪明才艺。
唐朝裴行俭语:
“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
立德立言:语出《左传》“三不朽”,
穆叔认为,家世显赫不能称为不朽。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无问西东:博采东西文化成果,融会贯通。
汪鸾翔先生道:
“文与行交修,德与言并重,
东圣西圣,固有若合符节者哉?”
书院路牌:为先书院

孰绍介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绍介:介绍人。
这里作动词,谈学术环境的开放包容。
《史记》“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
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
秀:人才;钟,聚集。
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
悃:音“捆”,诚心;矢:发誓。
语出《楚辞》,
“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原是屈原向郑詹尹的发问。
与其在无穷的世态炎凉中疲于奔命,
毋宁保持诚恳、忠实的本色。
言师生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图文主要整理自清华大学官网及校史馆资料
感谢排版:@xu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