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O人物介绍】BGR威廉·伯格多夫

威廉·伊曼纽尔·伯格多夫(Wilhelm Emanuel Burgdorf)
生卒年:1895.2.15(德意志帝国,普鲁士王国,勃兰登堡省,菲尔斯滕瓦尔德)~1945.5.2(纳粹德国,柏林)
角色:陆军统帅
能力:LV.4,A2D2P3L3
特性:保守派、组织者、步兵专家
现实派系:无
TNO派系:纳粹党保守派(NSDAP - Konservativ,国社,战前)&纳粹党建制派(NSDAP - Loyalisten,国社,战后)
现实最高军衔:德意志帝国陆军少尉(Leutnant)、魏玛共和国陆军上尉(Hauptmann)、纳粹德国陆军步兵上将(General der Infanterie)




TNO最高军衔:大日耳曼国陆军一级上将(Generaloberst,战前,文本明确提及)、大日耳曼国陆军元帅(Generalfeldmarschall,鲍曼线,文本明确提及)




现实最高职务:纳粹德国陆军人事部(Heerespersonalamt)部长
TNO最高职务:大日耳曼国陆军总司令(Oberbefehlshaber des Heeres,鲍曼线安全部长,实为军方首脑定位)

备注:在鲍曼线,OKW总长为第一部分优先选择的派系首领(舍尔纳或斯派达尔),OKH的陆军总司令为另一人。考虑这位失败的临时陆军总司令(无论是谁)必然死于第一阶段大清洗,再加上入侵北欧(丹麦和挪威)的剧情中同时提到了OKH和伯格多夫的主导作用,基本可以肯定伯格多夫的真实职务是陆军总司令。
现实履历
布格多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以军官学员的身份加入德意志帝国陆军,并于1915年出任第12掷弹兵团的步兵军官。战争结束后,布格多夫服役于新成立的威玛国家防卫军中,并于1930年晋升为上尉。1935年,布格多夫以少校军衔出任德累斯顿军事学院的教官,主要教授作战战术;随后于1937年又被指派为第9兵团参谋部副官。1938年,布格多夫升任中校,并于1940年5月至1942年4月间担任第529步兵团团长,随后于次月出任陆军人事部第二局局长。布格多夫于1942年10月成为陆军人事部次长,同时晋升少将。
1944年10月,布格多夫升任陆军人事部部长与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首席副官。不久后,他晋升为中将;随后复于1944年11月1日获授步兵上将军衔。布格多夫曾下令:国防军内的所有军官与法官须对怀疑德国将获取最终胜利的怀疑论者施以最严厉的惩罚。他曾表示:“军官公然蔑视国家元首的行为在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中是不可容忍的。”
身为希特勒的首席副官,布格多夫在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之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隆美尔被指曾参与意图暗杀希特勒并夺取政权的7月20日密谋案。希特勒十分清楚将隆美尔这样一位广受人民与军队爱戴的将领送上人民法院将会引起国内不小的骚动,因此采取了另一项权宜之计。
1944年10月14日,布格多夫与陆军人事部军官教育福利局局长恩斯特·梅塞尔中将抵达隆美尔住处。布格多夫告知隆美尔后者的罪刑,同时表示念在其过往的战功上,元首与陆军元帅威廉·凯特尔愿意给隆美尔一个机会,即自行服毒自杀,并获得国葬礼遇,其家人与部属亦将免于刑事追诉之累,否则即须面临审判并遭处死。隆美尔选择了前者,随后与布格多夫以及梅塞尔等二人一同乘车离开住处。约莫10分钟后,隆美尔的家属接获电话表示隆美尔已自杀身亡。
在柏林战役爆发前不久,曾参与7月20日密谋案但幸免于难的国防军中尉菲利浦·冯·柏瑟拉格偶然听见了布格多夫说道:“当战争结束时,我们将需要肃清军队中的天主教军官。”柏瑟拉格本身即是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国防军军官,因此出言反驳这项论点,同时表示自己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并不亚于非天主教军官;他在布格多夫回答前便径自离去。
当苏联军队进入柏林时,希特勒与其随行人员一同进入元首地堡躲避战火,布格多夫也是其中之一。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得知亲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透过瑞典外交官福克·伯纳多特的协助私自与西方盟军交涉德国投降事宜。布格多夫参与了对希姆莱的副官、同时也是希特勒情妇伊娃·布朗的妹夫、亲卫队中将赫尔曼·菲格莱因的军事法庭审判,并由武装亲卫队少将威廉·蒙克主审;参审的还有帝国安全勤务局局长兼亲卫队中将约翰·拉滕胡贝尔与步兵上将汉斯·克雷布斯。受审时,菲格莱因严重泥醉,不时哭泣与呕吐,且几乎无法站立;他甚至小便在地板上。审理的法官们一致同意菲格莱因当时的身体状况不适合进行任何审判,主审法官威廉·蒙克因此宣告停止审理,并将他交予拉滕胡贝尔处置。
1945年4月29日,布格多夫、克雷布斯、帝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与元首个人秘书马丁·鲍曼一同见证并签署了希特勒的遗言与遗嘱。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戈培尔接替其职务成为德国总理。5月1日,戈培尔派遣克雷布斯上将向柏林战区的苏联指挥官瓦西里·崔可夫上将递交了一封信件,表达希望暂时停火的意愿,但遭崔可夫断然拒绝。戈培尔因此认为再多的交涉与努力都是徒然,并发表了长篇大论谴责元首地堡内的将领,同时一再提醒他们希特勒严禁他们投降。国民教育与宣传部国内新闻司司长汉斯·弗里切随后离开房间,前往自己的办公室,并提笔写下给苏联元帅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的投降信;布格多夫随弗里切一同来到办公室,并质问后者是否打算投降。弗里切回答他正是打算这么做,布格多夫因此大怒,向其狂吼道希特勒严格禁止投降,而且弗里切仅是一介平民,没有权力这么做。布格多夫随后掏出手枪意图射击弗里切,但一位无线电操作员即时出手拦阻,子弹因而击中了天花板。在场的众人将布格多夫劝离了办公室。
当日午夜过后,即1945年5月2日的凌晨时分,布格多夫与其同僚参谋总长汉斯·克雷布斯上将一同举枪自尽。苏联官兵稍后在检查地堡时发现了两人的遗体。



电影名场面:

TNO剧情(1.1.2a)
作为一名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俄战争的白发老兵,陆军元帅威廉·伯格多夫自 1915 年被分配到普鲁士军队的第 12 掷弹兵团以来一直是一名军人。 1930 年代见证了他从国防军的队伍中跃升并进入阿道夫·希特勒的内部圈子,伯格多夫担任首席副官。
虽然一些军官对自己的私事保密,但布格多夫却因袖手旁观而臭名昭著。他支持元首马丁·鲍曼 (Martin Bormann) 和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就像他鄙视犹太人、天主教徒、改革派和军国主义者一样恶毒。然而,如果他最讨厌一件事,那就是失败主义。
同秉持着老普鲁士容克贵族传统并鄙视纳粹主义的军人不同,伯格多夫属于在纳粹的影响下崛起的新一代军人,对纳粹主义持有各种意义上的支持,正如隆美尔和舍尔纳一样。作为陆军人事部门负责人和希特勒的副官,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希特勒用于控制国防军的手段之一,并因此而晋升为一级上将。
然而,西俄战争时期的溃败和两次未遂政变严重地冲击了伯格多夫的仕途。包括保卢斯在内的大批国防军将领战死,另一部分军国主义者则被斯派达尔击败,以斯派达尔为首的改革派军人控制了OKW。局势似乎要逆转过来,亲近纳粹主义的军人一败涂地。尽管伯格多夫同样不怎么喜欢军国主义者,但是他不能忽视斯派达尔将要把国防军带回老路上的倾向。那么,作为希特勒的亲信之一,与另一个亲信鲍曼结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国防军是支持国社主义的支柱,而不是反对它或取而代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而大量倒向鲍曼的建制派军人成为了鲍曼取胜的关键。但是,伯格多夫非常清楚,国防军是德国的立国之本,过分削弱敌对派系以至于把国防军本身摧毁无疑是自取灭亡。
“阿尔伯特·施佩尔和他的布尔什维克匪帮仍然下落不明,”威廉·伯格多夫叹了口气,鲍曼皱着眉头阅读了这些报道。军官脸色苍白,憔悴,从来没有这么疲倦过。 “戈林也消失了。我们审问了费迪南德·舍尔纳,他表示对戈林目前的位置一无所知。”
“我们很快就会找到他们,”鲍曼揉着眼睛回答。 “我希望他们在日耳曼中心的绞索中荡来荡去。”
“元首,我听说有传言说你打算赦免元帅?” 巴尔杜尔·冯·席拉赫把烟斗木管放进嘴里,开始抽烟,眼睛一眨不眨。没有多少人敢如此挑衅地盯着鲍曼。贵族新获得的力量显然已经到了他的脑海中。鲍曼沉默地瞪了回去。
“我们已经赦免了许多有才华的军国主义官兵,”伯格多夫迅速回答,从突如其来的紧张局势中缓和下来。 “没有他们,国防军将被严重削弱,尤其是在这样一场灾难性的内战之后。”
“更重要的是,赦免舍尔纳会控制他,”鲍曼解释说。 “如果舍尔纳觉得他和他的运动有一点影响,他只会是我们身边的一根刺。如果我们处决他,我们就会为军国主义者创造一个能让他们团结起来的烈士形象。”
在争夺国防军控制权的过程中,鲍曼青睐的一方将成为新的OKW总长,而暂时落败的一方将成为陆军总司令。这似乎对伯格多夫并不公平,因为他才是真正毫无保留地支持鲍曼的军方首脑。不过,伴随着第一次大清洗的结束,主要敌对派系在OKH的势力已经被扫除干净,伯格多夫成为了陆军的掌门人,这也是他真正走向指挥岗位。
伴随着鲍曼收回德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雄心勃勃的伯格多夫也在策划着对北欧的重新控制。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在更可能出问题的东欧军事作战上指手画脚会毁掉他的名声,而在难度更低的北欧问题上做总规划、把具体工作扔给总参谋长,反而可以维持他的角色。别人的陆军元帅头衔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他的陆军元帅几乎是在办公室里坐出来的,
“丹麦沦陷了!”伯格多夫将军咯咯地笑着,举起他的杜松子酒。 “丹麦万岁!”
巴尔杜尔·冯·席拉赫和瓦尔特·黑韦尔笑着举起酒杯,而内阁的其他人则积极地拍打桌子以示庆祝。鲍曼叹了口气,翻了翻他的文件。
“冷静,同志们,”鲍曼厉声说。 “我们他妈的又不是征服了美国,不是吗?丹麦又回到了我们的控制之下,马丁森将被公开绞死。让我们选一个吧!”他把目光转向伯格多夫和黑韦尔。 “党内有些人建议我应该将丹麦转变为国家专员辖区,为真正的融合做好准备。这个想法很诱人,我必须承认。你怎么说?”
“我相信军国主义者会非常喜欢的,”伯格多夫苦涩地回答。 “如果你想听我的建议,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傀儡共和国,实际上是由丹麦人管理的。那会给我们我们渴望的稳定,我保证!”黑韦尔和其他几人点头表示同意。
鲍曼坐了下来,脑子里想着这个提议。一个由丹麦人管理的傀儡共和国——例如卡尔-波普·马德森——肯定会带来稳定;然而,党内的许多人也确实希望将丹麦融入的言论转化为实际政策。
接着是挪威,这将是伯格多夫最后一次有机会在战争计划中施展他的能力,然后他将在鲍曼德国的和平时代中逐渐退场。新时代的德国需要的是稳定,需要的是团结在元首身边的一致性,而不是一大群看似很有个性但影响了元首原则的人。军队只是在战争时代消灭敌人的工具,和平时代的军人不该继续表演,不然他们的下场就会和斯派达尔还有舍尔纳一样。
当国家被叛徒撕裂时,外围的国家专员辖区感到痛苦,因为他们的恩人的支持枯竭。其中一个国家是挪威专员辖区,它在支持其政府的本土崩塌时震动。在国家陷入暴力和混乱的沸腾之床之前,专员特博文将他的驻军撤出该国,将他们送回德国,为他们想要的任何人而战。在这个过程中,他相信由NS领导的文职政府可以守住堡垒,直到德国回归。
他们惨败。
今天的挪威处于叛军的控制之下,他们自己屈从于美国资本家和冷漠君主的召唤。我们努力实现的进步在几个月内就被摧毁了,挪威再次成为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和堕落的蜂巢。不能允许这样一把匕首刺在我们的心上,OKH之间的争论不是要不要入侵,而是要先发动政变还是干脆进攻。无论结论如何,有一件事是明确的——不能允许目前的挪威存在。
虽然伯格多夫的手段看起来温和一些,比如更倾向于建立当地人的傀儡政府而不是继续搞日耳曼化政策,但有时候事情并按照他的预想发展……
灾难!政变企图失败了!我们赋予如此重任的人彻底失败了,我们在这些行动中的踪迹已经向国际社会揭露。在世界各地,我们的大使馆充斥着来自数十个国家的激烈谴责,我们的国际声誉已降至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随着计划被抛到窗外,OKH 混乱地召开会议,需要采取行动。
元首鲍曼厌倦了我们一直在玩的这些游戏。他厌倦了试图怯懦地回避问题,试图用语言而不是子弹来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他厌倦了依靠挪威人来以正确的方式完成任何事情,挪威人显然充其量只是雅利安人的劣等版本。
没有更多的游戏。没有更多的反手交易。不再有谈判,不再有政变,不再有使国家成为“外交大国”的闹剧。我们是德国,我们是地球上最好的士兵!我们在 1940 年击败了挪威人,我们将再次这样做,以两倍的力量和一半的时间!我国不是建立在文字之上,而是建立在征服和纯粹的军事力量之上,现在是我们提醒世界这一点的时候了。挪威将是我们教会他们如何不轻视德国的最新鲜的例子。
征服挪威的行动是伯格多夫最后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在德国结束了收复原有势力范围的战争后,他忠实地扮演着陆军总司令的角色并小心翼翼地听从鲍曼的指挥。不过,如果有朝一日鲍曼倒台,作为保守派军人的伯格多夫也不会试图抵抗到底,而是立即向政变方投降以维持国防军的完整性。
正如他自身所处的保守派那样,有选择的情况下他就效忠于自己支持的领袖,没有选择的时候他就接受现状。作为NSDAP培养起来的新一代军人,伯格多夫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提线木偶——他贯彻落实的一切政策都来自元首的指示而不是他自己作为军人的素质和能力。随着斯派达尔和舍尔纳等老将被鲍曼铲除,只有时间能够证明这支在鲍曼德国治下不断内斗的腐化堕落的国防军是否能在第二次西俄战争中经受住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