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德阵地的攻防——《被颠覆的文明》

关键词:道德优越感、美化自己,丑化别人、虚荣心
在大概18年接触到“道德优越感”这个概念,指的是必要求让座,嘴里说着没有道德批判却挂人,字里行间暗示别人要给自己让座这类以道德之名,全然不顾及别人的行为。看到这本书,我才发觉这个词至少06年便出现了,而且影响更大,不像现在人们能一眼看出来并反过来批判这种利用道德高地的行为,当时可是人人以批判自己人为荣,单针对现象,没有找到背后的社会关系物质关系的原因,归咎于Westerners文明、素质高等后天因素,将自我两千多年的文明古国贬低为低素质文明,似乎这样就可以和“高雅”的Westerners站在道德高地上,同他们一起“指点江山”,自己顶着nationality却不属于这一个群体批判自己的同类,成功的占据道德优越感,引起社会性的跟从。
典型套路如下,先给个案例(可惜只找到这种套路的结果,不过看过早期《意林》、《读者》的应该有印象):
(案例请大家自行上Weibo搜索和素质有关发言,仅供参考操作方式,不建议隔山打牛)
首先灌输概念如素质、human rights、moral等很好听的概念
接着选择性的列出事实,运用概念加以评论
然后需要自己人带头,将个体上升到群体、民族、nations;很多人会忽视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就连真理都具有条件性,这些评价也必然只适用一群特定时期的特定人群,但因为过于隐晦、缺少训练,反而容易被Ta们带跑,跟着他们或是出于义愤、恨铁不成钢,或者出于批判带来的高人一等的虚荣感;
与之伴随的,往往还有对比,除了这个我们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还有一条必不可少的是Us与Ta国的对比,将我们与万里之外的不熟悉的陌生国度的情况相比,美化自己,丑化Ta国,将上世纪末的屈辱卑劣再一次压到身上;
这些前期工作完成了,之后自然有人、媒体、报纸、杂志会不断接力,最终造成集体共识性的错觉:We确实在方方面面都不如外国,Our文明比他们更低劣,从此一跪难再起。
接力者中不乏有恨铁不成钢的针砭时弊的patriots,但也同样有“经营丑陋”的外人。“自古弃国者都是夹着尾巴做人的。”如果那些背弃motherland的人被赋予了道德优越感,道德天平被推翻,道德优越感的目的也就成功实现了,它成功的消除了民族的自尊心,自甘成为Ta国的附庸,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能力,沦为一点不足就被放大为民族性的文明性的自戕。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看破背后对方恶意的俯视时,还是要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拿来用的地方,除了这种路数,更重要是我们内部矛盾,自身文明的提高,用学习的态度而不是跪求的态度,去了解他们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尚存在的问题,能否有合乎自身的改进,让别人的武器成为我们的武备,也算是废物利用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