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笔记: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3版)
根据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下列反映学生需求的是( )。[311统考2022年研]
A.小张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尊重
B.小王希望自己规划假期活动
C.小赵希望自己的英语发音越来越好
D.小李希望得到最新款手机
【答案】B
【解析】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动机过程理论。这种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是自主需要。自主需要是指个体希望具有控制事情发生、发展及其结果的能力,即希望能够更多地依赖自己而不是他人做出决定。如果受到他人或外部事件控制时,大多数的人会感到不愉快。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部动机。B项,“小王希望自己规划假期活动”,体现了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外界的奖励或压力决定了自己的行为,当选。
下列属于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的是( )。[311统考2022年研]
A.根据背景推测照片中人物的身高
B.预测神舟飞船返回地面的时间、地点
C.测算某一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D.评价某年轻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答案】D
【解析】根据问题结构的完整性,可以将问题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其中结构不良的问题是指没有明确的结构或解决途径。ABC三项,均有明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D项,需要确定评价的方式或者维度等才能进行评价,所以属于结构不良的问题。
根据科尔伯格道德理论,学生最有可能出现创造性行为减少的阶段是( )。[311统考2021年研]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相对功利定向阶段
C.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答案】C
【解析】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①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定向阶段;②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③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其中,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治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此阶段是学生最有可能出现创造性行为减少的阶段。
根据维果茨基观点,属于心理工具的是( )。[311统考2021年研]
A.微信表情
B.毛笔
C.无人机
D.口罩
【答案】A
【解析】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有两种工具,一种是物质工具,一种是心理工具(精神工具)。心理工具是指人为创造的标记、符号、文字、公式、图像等。它们能够帮助个体去掌握并适应于自己所在文化的心理功能,如感知觉、记忆、注意等。题目中只有微信表情属于符号。
为了顺利背诵课文,某学生在理解课文各个段落意义的基础上,认真整理了各段落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策略是( )。[311统考2020年研]
A.监督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制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D
【解析】A项,监督策略是指监督自己的学习。B项,复述策略强调重复性。C项,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信息的加工,使知识易于理解和记忆。D项,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一种学习策略。“解课文各个段落意义的基础上整理了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组织策略。
某学生数学基础好,学习教育统计课程时感觉学习很顺利。这种学习现象属于( )。[311统考2020年研]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逆向迁移
D.重组迁移
【答案】B
【解析】A项,“横向迁移”指同一抽象或概括水平之间的知识的迁移。B项,“纵向迁移”又称垂直迁移,指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迁移。教育统计课程是数学学科在教育领域(包括实践领域与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其抽象概括水平低于数学,学生数学基础好,学习教育统计课程很顺利是纵向迁移。C项,“逆向迁移”是指后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影响。D项,“重组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知识中的要素,调整其关系以适应新的情境。
简述程序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关系。[311统考2022年研]
答:教育心理学界对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争论已久,分歧较大。
(1)两者的定义
①程序性知识,又称作操作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是指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主要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践操作。
②操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如书写、体操、骑自行车等技能。
(2)联系
在认知心理学中,广义的知识包含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包含了技能与策略,技能又包含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因此操作技能是程序性知识的一种,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安德森)
(3)区别
①我国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程序性知识不同于技能,程序性知识属于认知经验,而技能属于活动经验,两者属于不同层面的经验。
②从形式来看,操作技能往往通过外部动作来体现,而程序性知识是内含于动作中的。
简述斯金纳与班杜拉强化观的区别?[312统考2021年研]
答:斯金纳与班杜拉强化观的区别体现在:
(1)强化的范畴不同:班杜拉区分了3种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斯金纳关于强化的概念,属于直接强化的范畴。
(2)强化的作用不同: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班杜拉则认为直接强化的作用并不是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替代强化往往能够唤起观察者的情绪反应。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
(3)理论的侧重点不同:班杜拉尤其强调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重要作用。这无疑强调了学习的认知性和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总之,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对于强化的解释非常“机械化”,忽视了内部机制与过程,而班杜拉强调了认知因素的参与,解释了强化起作用的原因;斯金纳强调参与型学习与直接强化,而班杜拉更加强调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的作用。

篇幅有限,请百度「曹小值题库网」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