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问:四大名著确认以来从未更改,是否说明中国文学自18世纪以来从未进步?

2020-08-24 23:33 作者:盛堪白  | 我要投稿

回答:

先不谈红楼。不过从四大奇书到红楼梦反而证明了中国小说从俗到雅的融合。


四大奇书,是明初的作品(具体时间未定夺,姑且初步这么想)

首先先明白,这四部作品,基本上都不是个人独立创作,而是集体的成功。所以他们的成功,是属于他们那个阶段与状态的成功。


而中国小说发展的路径,从魏晋六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再到唐代的唐传奇,宋元的说话艺术,再到明代的话本、小说。

魏晋六朝和唐代的作品都是文言小说,士人作品,属于雅。魏晋六朝的“小说”概念还未真正成型为现代意义的小说,而只是目录学角度的史传分支,重实录,史观。直到唐传奇,这时小说才初显现代意义。

文言小说最后的成果是聊斋志异和清末的那几部作品。


而宋元说话之后,小说主要是指话本,是白话为主,是俗的部分。

此分界看上去似乎只是雅俗之分,实则不然。

明代,小说是小道,达官贵人看不上,写了小说的士族,甚至连族宗牌位都进不去。

所以,明代小说不是和作者更有关系,而是与城市、经济、人口等等因素挂钩的。

白话小说是服务于市场的。

书坊主刊刻、印刷、排版、营销,都是为了赚钱,而非艺术。

面对怎么样的读者,作品就会呈现怎么样的形式。

明代读者的大部分,也并不像大家所想的,是士人阶层,反而更多城市的工商阶层。也因此,刊刻的本子,在文字呈现上更舒服,会有图像,注释方面也更加细致,不懂的字与读音,也会仔细标上。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读者群体的经济实力上升,但是创作主体却并没有更大的扩展(文人不能干,也不愿干,就底层士人为了赚钱堆在一起写稿,连书坊主也一起写,这样的作品能好看?)所以作品的刊刻也就出现了翻来覆去那几部,或者质量不高的问题。

也正是这些乱七八糟的原因,反而使得明初的作品成为了雅俗作为融洽的成品。明代的市场助力反而使得小说不断跌入过于俗的境界。但是也不能这么说,因为明代的小说在思想、破除束缚的方向,做得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比对时间,那时候西方也就是十日谈,还有乔叟那些人。

俗到了尽头,也把一些束缚的东西扯了下来。


之后随着上层士人思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雅文化层面的士大夫也进入了小说领域,李贽、李渔、金圣叹这些人搞起了话本小说,也是有所耳闻。

这时候才是小说新的生命活力出现的关键。

其实只是差一步,明代末期,也正是17世纪,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时期,大家都还在现代小说的初期,就差迈进去。

靠什么呢?

靠工业革命。

只可惜,复杂的原因,中国这一步走慢了。


但是走慢了,不代表走不过去了。

红楼、现当代的作品,都表明着文学不断在前进。

而现在,因为大众传媒的因素,文学又到了俗的地方,但也同样,只要时机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也将会出现。


问:四大名著确认以来从未更改,是否说明中国文学自18世纪以来从未进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