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石中天原创诗词0476 春日赠罗庭锋老师兼自勉

2023-03-31 07:16 作者:如是我歌  | 我要投稿

0476 春日赠罗庭锋老师兼自勉

题记:罗庭锋昨日问候,谈及当老师和班主任的体会,於我心有戚戚焉。他还说:“学生是教师精神生命的延续,上课时,很多时候就不自觉地复刻了您讲给我的知识道理,甚至是讲述的方式。内心感觉很好。”甚为欣慰,故作此。

 

春风送暖不嫌迟,剖肝沥胆忆当时

苦口良心防未病,只身孤影点顽石

后浪滔滔何处去?前程邈邈几人知

世事沧桑难顺遂,无悔杏林做上师

 

2023年3月30日15:34初成

 

自注:

1.当时:双关。A当老师;B。当班主任

2.良心:上学的时候,就听许多老师感慨“当老师就是一个良心活儿”。当时不懂啥意思,自己当了老师以后,逐渐体会这句话的“内涵”并且无数次告诫自己“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对年轻人掏心掏肺讲道理”。哎,怀疑自己得了无可救药的“好为人师”职业病!

3.未病:传统中医认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神医扁鹊就自认为是“治已病”的“下医”。他的两个哥哥都比自己医术高明,是“上医”和“中医”,反而名气没有自己大,被世人漠视、遗忘。我觉得教师,尤其是人文学科的老师、当班主任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上医”有相通之处。很多时候,这些老师的很多话,从学生的角度听起来很啰嗦、很“大而无当”,但,有些老师还要坚持说下去,就是因为“我们”曾经走过许多弯路或者预见到那是一条“看似美丽简单实则丑陋坎坷的道路”,不希望自己的学生“重蹈覆辙”,这真的都是“良心话”,可惜,当时能理解的人,能领情的人,少之又少。

 

附:《鹖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

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4.点:双关。A点化;B点头。

5.顽石:顽石点头。资料引自百度百科。

《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被摈,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至阐提处,则说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

 

道生法师,是鸠摩罗什法师著名的四大弟子之一,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法师。他对佛法很有研究,常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过,他的研究在当时并不为多数僧人所理解,甚而认为他的研究太离经叛道,完全是在胡乱理解佛经。最后,众僧经过商量,将道生法师赶出了寺院。

道生法师离开寺院时,对众僧说:“我对佛经的理解没错,是你们不明白罢了。我发誓,如果我的理解错了,我就会患上恶病而死;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将来我一定会登上寺院讲经的宝座的。”

于是他开始云游四方。他几乎走遍了整个北方,拜访高僧大德,找同道切磋佛法,可是竟然没有一个人同意他的观点。他只好往南走,来到苏州虎丘山。面对虎丘的一堆乱石,他突然停了下来。在心中坚定信念的支撑下,他决绝而又镇定地对着这堆石头讲述了自己对于佛经的见解,说完补充道:“如果我说的没有错,你们应该点头表示赞成。”奇迹出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堆乱石竟然真的竞相点起头来。

这一奇迹很快传开了,于是前来追随道生法师的学僧日益多起来。而后,随着佛学研究的发展,道生法师关于佛经教义的理解,也慢慢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接受。

 

6.何处去:双关。A最近几年,每次上课前,都让学生起立高喊“每日三问”:“吾日三省吾身: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B疫情三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常常替他们忧虑。

7.上师:参考“上医中医下医”理论,我给教师分了三个“级别”:上师传志、中师传智、下师传知。

 

2023年3月30日16:02:11 完成注释。

 


石中天原创诗词0476 春日赠罗庭锋老师兼自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