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KM-52高射炮,发射152毫米炮弹,最终败给了导弹

大口径高射炮在二战时期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事实证明它们能对万米高空飞行的目标造成有效的威胁,虽然命中并摧毁目标的概率很低,但是能干扰轰炸机的飞行,让它们偏离目标区域,从而发挥保卫的功能,在高空战机和地空导弹出现之前,这种武器是应对大型高空轰炸机最有效的武器。

二战期间苏联的高炮部队没能装备大口径防空炮,对手主要以战术轰炸机为主,因此没有开发此类装备的必要。二战后,苏联更加重视防空部队的建设,虽然一方面狠抓地空导弹,但大口径高炮也没有落下。
在40年代末,苏联开始研制一种152毫米口径的高射炮,它就是1949年取得初步成果的KS-52,该炮能将49千克重的炮弹,以每秒1030米的速度发射出去,每分钟的射速可达10发。

不过KS-52没有达到实用地步,苏联在1951年11月26日时,通过第2966-1727号决议重新开启了一款152毫米防空炮研制计划,这就是KM-52高射炮。
KM-52由Tsyrulnikov担任首席设计师,火炮基于130毫米口径的KS-30高射炮,后者在1949年拿出了4门样炮,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
火炮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是KS-30的放大版,它被分包给多个工厂进行生产,其中172工厂负责主要的生产,其他工厂负责驱动器等装备。1955年12月展开火炮的工厂测试,当月28日交付部队,1957年开始了少量装备服役。

火炮的炮架与KS-30基本一致,具备360°方向调整能力,炮尾有一套左侧装填的辅助系统,整个火炮系统重33.5吨,只能用作固定部署。它以大约1000米每秒的初速度,将49千克重的炮弹发射出去,炮弹飞行到15000米的高度大约需要30秒,它的最大射速高达17发每分钟,在这口径级别火炮中很不错。操作这门高射炮是一件非常费力的事,仅火炮本身就需要12名士兵。
仅从大口径高炮的角度来看,KM-52除了太重之外,性能水平属于优秀的“段位”,只不过它出生得太晚,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它了。

1958年6月,苏联的一场会议终止了KM-52的前途,这场会议决定取消该炮配属的火箭助推弹丸研发,如果没有这种炮弹,那么它就和130毫米口径的KS-30没多大区别。
取代KM-52的是新近崛起的地空导弹,以及新式的高空高速截击机,比起高射炮来说,它们不仅作战效率更高,而且部署更加灵活,同时也宣告了大口径高射炮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