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之处无真“执”:妄念不值得相伴随着人的一生
(来源:作家方晓莉)

(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分享。)
(一)
人道主义的追寻,并没有几个人拥有:所以妄执,所以不懂得珍惜。
(二)
生活的残忍并不在于别人不是人,而是你不理解别人。不理解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别人确实做得差,但有的是人预先做了“明哲保身”而否定一切他人的遭遇或者坎坷,而持之于“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迟早会消失,但它本不应该存在,但它曾经存在,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愿意去为自己不在乎或者不够在乎的人,去寻求那一份真理,或者回归真相的明朗,所以选择轻浮地看待一切甚至自认为他人的肮脏与丑陋,而预先给对方打上一个这样的“标签”而自认为自己是纯洁与无辜的,他人一切都比不上自己。
(三)
“道德至上”是什么?有的人的“道德至上”属于一种自我规避,并且将自己认为所有坏的,而将其一切拒绝,有的正确,但有的不一定正确。
选择错误理解他人,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方不值得自己花更多时间去给对方一个清白,或者真正对对方认识的全面。
这种理由,貌似无人可以“杜绝”:也许只有在“水落石出”之后,内心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但是否再值得彼此回头,也许又是另说了。
从来不曾理解,便没有真正的懂得珍惜。
(四)
一种妄执叫随意评判他人的人生,即便并不了解这个人,仅仅凭借自我狭隘观念而预先给对方进行恶评,恶评之后其人所展现出来一切态度与行为对他人显得极为不尊重,甚至含沙射影而以为他人没有看不出来。
再是单纯的人也可以察觉出来对方对自己的恶意,即便可以表现得云淡风轻,也选择隐忍,但终究觉得一再如此,也说不过去,便也表达自己看法,而选择隐晦。
但人的一生当中波折很多,有的时候,确实有的人,有些事情,不能入一般人明眼当中,但又有一些人,遭遇到的苦难和挫折来自于外界,而不得不生生背负这样的痛苦,当你选择用畸形的眼光随意评价他人,并且将歧视的目光投射到对方身上,而以虚伪狭隘的心肠去表现自己的宽容之外,又选择了伤害他人的语言和做法,那么即便对方怨恨或者憎恨,也在情理之中。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并不一定所有人都让你觉得时间上值得你珍惜,但当你用歧视的目光看向对方并且自以为是地将对方理解为某种自己“意会之人”而给予不公正的态度与行为,那么对方也能够察觉到你的恶意,而感到愤怒。
一切都是双向的。
我想对于人而言,一种妄执如果在心里,选择更多一点时间面对真相,在真相还没出来之前,不要急于下定论或在心中下定论而歧视对方一切,那么一切自然不同。
最怕的是自己不察觉真相而错讹他人,我想这是对他人最大的损失。
对你自己而言,也是人格上的一种卑劣之处,而难以令当事人感到安宁。
附录:
(一)
人能脱离嫉妒之心在于两点:一是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能够尊重人家并且欣赏人家,因为这个人也是你心中之人,值得珍惜;二是学会夸奖。当你学会夸奖,你就不再着眼于自认为的"妄见"而去"测评"人家,人生便少了许多烦恼。
(二)
好的语言是真实的语言。
(三)
愈明心见性处,愈觉人与人之间,原无别的不同。

(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