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讲座】川端康成的美与哀

1.《雪国》:视觉化的开头,感受性的体悟与再现。
2.岛村是一个滤镜。滤的非但是两位少女,更是层层叠叠的回忆。
3.岛村的感受就像雪国的雪,而村落的真实状态就是雪下的污泥,小说在“真”与“美”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4.“决绝”(张爱玲,川端,三岛)
5.木质结构的建筑是脆弱与传承的一体
6.叶子是驹子的另一面
7.侘寂,火是在淬炼,火是在提纯
8.女性的变化就是“花期”
9.川端的作品有着一种复古感
10.永井荷风对江户时代的向往与怀念
11.川端作品主要表现在他的价值观,他的价值观主要就表现在:人生如梦,而是在于爱和美的回忆。
12.川端的作品主要不是在说故事,而是在写一种感受。
13.无力感
14.日本的哀,苦中带甜(抹茶),感官的日本美
15.日本本土的世界观,日本人不太喜欢抽象的,体系化的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16.加藤周一:日本文化中文学的作用,相当于西方文化中哲学的作用
17.此岸心:关注现世的存在,而非彼岸的终极意义和目的。
18.日本人的终极意义和终极目的是比较虚无的。
19.刹那的生活态度与对虚无的感伤。
20.川端康成作品中表现出:你做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你感受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1.浮世绘和浮世草纸中浮世的概念即关注当下。
22.客体的存在
23.作家的重要底色在于真诚
24.《山音》听到山呼啸而过的声音,与老婆的呼噜声形成“诗”与“苟且”的对比,体现出一种沉浸的力量。
25.《古都》:苗子对千重子说“我不是你的幻影”
26.在自己文化中找到“点”
27.沈从文的《边城》(可对照《雪国》)和《丈夫》(可对照《翠翠》),处理完全乡土的东西。(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28.川端康成是一个永恒的旅游者,生于日本的艺术家,被迫对日本文化不断地进行批判,从东西方文化的混淆中清理出真正属于自己风土和本能的东西,只有在这方面取得切实成果的人才是成功的。——三岛由纪夫
29.《雪国》1935年创作,1972年仍在修改,跨越战前战后,是抽象化的“诗”,从时代背景中抽离出来。
30.《雪国》剥离了时代背景,表现出“徒劳美”,从个人角度来建构作品
31.新感觉派,横光利一
32.初开始将川端定义为“私小说”
33.西方的“作者论”
34.东京大学安藤宏教授对“私小说”的研究
35.私小说:写自己,写自己真实的状况,才是真正的纯文学
36.樋口一叶
37.从乡土眼光看都市,和从都市眼光看都市是有很大区别的。
38.这八叠半的榻榻米,作为它们死亡的地方未免显得太宽广了。——《雪国》
39.人生只要四叠半就够了。——千利休
40.樱吹雪的时候最好看(盛极必衰的美,刹那的美)
41.驹子在岛村身上看到了梦想中的世界与梦想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