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车臣战争的始末(前苏联的堕落)

2020-03-14 10:05 作者:习雪小半月  | 我要投稿


车臣共和国是现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穆斯林不是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信徒统称穆斯林)

车臣虽然只是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须经过这里,一旦阻塞,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将相当严重。因此,长期以来,俄国一直把牢牢地控制住车臣作为它的重要国策。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俄罗斯对车臣/北高加索的殖民影响就开始了,但是那一时期主要是非军事性的;到18世纪彼得一世和叶卡捷林娜时期,俄罗斯人代之以军事远征。

最重要的一点是高加索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控制车臣的诱人战利品,为此车臣民族政权与俄罗斯中央政府一直以来都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同时俄罗斯军方是车臣战争积极的推动者,因为在车臣独立的过程当中,俄军内部通过地下军火贸易向车臣民族武装输送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而大发横财,导致了军备的蒸发,害怕事情暴露也急需要一场战争来掩盖,最终,由于一系列原因,导致了这一场战争的爆发。

第一次车臣战争发生时间在1994年—1996年。车臣位于北高加索地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富产石油,又是通往中亚各地油气管道和铁路运输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时任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曾自信地说:“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就可拿下格罗兹尼。”这种自信最终被证明是荒谬的。数年的政治动荡极大的折损了俄军的战斗力,从高层到基层一系列的战术错误导致俄军损失惨重,12个月内数千官兵以及2万多平民在战火中丧生。但由于当时车臣境内仍有大量俄罗斯人居住,国内反战浪潮声不断﹔再加上是次进攻准备不足,俄军士气极度低落。然而,在火箭炮和空军的掩护下,俄军仍于12月29日抵格罗兹尼,并实行围城行动。

俄军:初期投入38000人,后增兵至70500人。车臣:方面是15000正规军加15000民兵。

结果是俄军5732人战死和失踪,17892人负伤。

而车臣方面军人阵亡人数,按车方数据是3000人。


因为俄方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惨败,车臣方面转化为了非正式半独立状态,正式宣称为车臣共和国,至于这次惨败的原因,有很多种第一就是俄罗斯早已不复前苏联的荣光,官兵阶级腐败严重,军备大量抛空,导致了后续储备的空洞,急需发动一场战争来抹平这一切,但由于操之过急导致了轻敌备装备和数量远远不及的车臣军队打败也是显而易见的。

签署停火协议为车臣人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几年来,车臣名义上未脱离俄联邦,但拥有事实上的独立。马斯哈多夫于1997年1月27日日出任车臣总统,但实际的兵权却掌握在车臣武装力量总司令巴萨耶夫手中。车臣武装分子对俄罗斯的领土土完整造成更大的威胁。1999年8月初,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巴萨耶夫率领几千名武装分子潜入达吉斯坦南部村庄,并于8月10日成立所谓的“达吉斯坦国家”。

1999年10月16日至12月3日: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挺进格罗兹尼。

1999 年10月16日,联合军队指挥部宣布,58集团军将控制那兹拉尼---格罗兹尼公路;17日,航空兵和炮兵对数个城镇和村庄的武装分子进行打击;联合军队集团代表宣布,俄军已控制45个居民点;29日,俄国防部宣布到11月底结束车臣的主要战斗行动;11月9日,俄内务部队第一副司令巴尼科夫宣布,遂行车臣战斗行动的内务部队达到25000人;12日,俄军占领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捷尔梅斯;1999年12月3日俄宣布剿匪军事行动进入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战斗行动中,俄军解放了车臣境内119个居民点中的98个,解放了车臣三分之二的地区。

第二次车臣战争时,俄方初期投入93000人,。车臣方面是22000人。结果是,按俄官方统计,俄方阵亡3725名士兵、2085名内务部队士兵加1072名车臣警察、106名情报官员。但实际上俄军“士兵母亲委员会”宣称有14000人阵亡。车臣抵抗力量则有14113名军人在截止2002年底的战争中阵亡,另有2186名军人在俄国占领后的反抗活动中被打死。


车臣战争的始末(前苏联的堕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