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历史专题: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目的、主要方式、性质、特点及作用
洋务派在19世纪70年代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机器局 、 汉阳铁厂。其目的一是解决办军事工业煤铁等原料的需求;二是交通运输的需要;三是企图以民用企业的利润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
性质:
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洋务企业采用西方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属于近代企业。
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的。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官办企业。
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劳动雇佣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特点:
首先,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但仍有浓厚的封建性。这些企业的资金,主要是由官僚、买办、商人以私人入股的形式筹集的。在企业内部,都雇佣大量工人,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企业的产品不再实行调拨,而是作为商品在市场出售,可以获取利润。因此,它们的性质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但是,由于洋务派官僚的控制,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又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洋务派官僚代表官府掌握了企业的支配权。在企业中,“官总其大纲”,一般商股并没有发言权。政府虽给这些企业以贷款、减税等方面的支持,但是民用企业必须对政府的支持给以报效。
其次,既有抵制外资扩张的民族性,又有对外资企业的依赖性。民用企业的创办,具有与外洋争利的目的。洋务派声称他们兴办企业的目是为了“稍分洋商之利”,并起了一些效果。如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外商无法再垄断中国内江的航运,开平煤矿产量日增迫使洋煤部分地退出天津市场。这不能不引起外国侵略者的忌恨,从而采取各种手段来排挤和打击民用企业。民用企业虽然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尖锐的矛盾,但它们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企业大量高价购进外国早已过时的机器,成为外国资本家阔绰的主顾。在技术上,企业完全依赖洋人,中国技术人员,寥寥无几。一些企业还在金融上受外国银行控制,在资金周转方面依靠外国银行的贷款。
再次,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们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它们具有某种剥削性,因而又有压抑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消极作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给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以投资近代企业的机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起了催生扶幼的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重要时期,就是在洋务派大力提倡民用企业的19世纪70至80年代,在官府的庇护下,私人投资者得以享受减、免税和政府贷款等方面特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保证。但官督商办的结果,也使这些企业纳入了封建官府的控制轨道,这又压抑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自由发展。洋务派借助超经济的权力,横加垄断,不许民间、私人经营类似的企业,如上海织布局成立后,李奏准“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作用:
1、洋务运动举办了近代中国由国人自办的最早一批军用和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这些企业涉及到军事、工矿、交通运输等方面。它们在中国当时初步发生和发展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占有主要地位。从产生时间上看,它们虽迟于外国在华资本所办的近代企业,但比商办企业要早;从生产规模和资本总额来看,不仅远超过当时的商办企业,而且优于外国资本的在华企业。
2、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有不少的缺陷,但它们毕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举办鼓励和刺激一批中国人投身近代企业,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过程,实行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并给这些企业以税厘上的减免、资本招收等方面的支持,这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3、在不同程度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所以,与官办军用企业相比较,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创办和经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有积极意义的现象。不过洋务派推行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两种组织形式,都是把代表封建集团利益的“官”和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商”两种社会力量糅合在一起,“官”“商”在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方法上格格不入,极不利于资本主义企业的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