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青年 | “无”的美学:郑元無的线性涂鸦

60×80cm
布面丙烯
2021年

文/侯昌恒
郑元無的线性作品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种是从他以前水墨作品中衍生出来的密集型线条,用细管毛笔绘制出密密麻麻、控制很匀称的工笔线条;第二种就是他用涂鸦笔在布面上作扁平化很均匀的涂鸦线条。从水墨到涂鸦,元無找到了适合他的表达方式。他的涂鸦作品在明快的色调中强化线条的流畅性,他行云流水般的线条来源于他早期中国画学习经历,他对院体画与文人画的研究,以及他对书法的练习,从甲骨、小篆、大篆、隶书、楷书和草书等各种字体一路下来,加上他长期痴迷于中国民间绘画和佛教文化,使得元無的涂鸦线条在奇趣童真中保持着书写性与包容性。

60×80cm 布面丙烯
2021年

60×70cm 布面丙烯
2021年

50×60cm 布面丙烯
2021年
纪录片《Style Wars》(嘻哈风暴)的开场即是纽约地铁车厢上色彩炫目的涂鸦,自昏暗中忽然一跃而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随着轰隆声切换为The Sugarhill Gang的早期嘻哈音乐“8th Wonder”的明快节奏,镜头在无数斑斓车厢的涂鸦蒙太奇之间跳跃。该片记载一群年轻人(自称“涂鸦写手”)在城市里游击秩序、与威权交锋。《纽约客》评价其为“少数几部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拍摄的电影之一”。郑元無即是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权威交锋的那群年轻人之一,他从东方到西方叛逆转变的涂鸦作品也是源自于他内心喜欢年轻、好玩的潮流艺术之真实诉求与写照。

50×50cm 布面丙烯
2021年

50×50cm 布面丙烯
2021年

50×50cm 布面丙烯
2021年

50×50cm 布面丙烯
2021年
街头涂鸦绘画源自于远古人类对自由绘画那种天性的表达,“涂鸦”一词起源于中国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顽皮之行,后逐渐演变成了带有时代色彩的艺术行为,现代涂鸦艺术家们用到的工具材料相比古人更加丰富。抗议的标语和在墙上留下对政治社会评论涂鸦是现代涂鸦和街头艺术的先驱,并持续发展成其中一个流派。涂鸦可被定义为街头艺术(Street Works)的起源,大部分可追溯到纽约的地铁涂鸦热潮。涂鸦艺术跟同一时段的摇滚乐和嘻哈音乐十分相似,一开始人们借这种创作反抗体制、表达不满、发泄情绪、控诉社会。1970年代到1980年代,纽约的画廊开始举办各种各样的涂鸦文化展览,把街头的涂鸦艺术家请到画廊中来,涂鸦因而成为高雅时尚的艺术创作形式。随之涂鸦艺术的展览逐渐在世界各地发生起来,并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潮流艺术。

40×60cm 布面丙烯
2021年

150×150cm 布面丙烯
2020年

80×60cm 布面丙烯
2020年

60×80cm 布面丙烯
2020年
潮流艺术是一种偏向扁平化、并以实用装饰为导向的审美,仅需要大量暴露与沉浸在流行文化的视觉语汇之中如商业广告、MTV、卡通、选秀节目、短视频、直播等影像材料就可以充分习得与理解的。自波普艺术(Pop Art)教父Andy Warhol开启了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滥觞以来,村上隆、KAWS、空山基和Daniel Arsham等人更是直接将艺术作品植入潮流品牌进行跨界尝试。郑元無也和一些时装、家具设计进行跨界尝试,但他并不认为这是跨界,而是在尝试将艺术安放在更多的、不同的空间形式里。



元無通过佛教的日常视角对日本物派艺术进行解读,认识到世间万物不生不灭的哲学原理。他的作品从水墨到涂鸦,从具象到抽象,画面的内容越来越聚合于线条之中,线条越发简练,他以画面的空白与极简的线条形成对抗,大面积的空白和高度简练的线条构建了画面的完整性。元無的涂鸦线条以及线性作品的内核充分体现出他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东方式哲学:“无”的美学。


郑元無
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现居北京、上海。
涂鸦作品强化线条的流畅性,线性语言来源于早期中国画学习经历,对院体画与文人画的研究,以及对书法的研习,使其线条在奇趣童真中保持着书写性与包容性。
曾在北京、上海 、韩国大邱 、新加坡等地举办个展,个人艺术IP与 TSMLXLT、 太平鸟、 米娅等品牌联名合作。受邀在北京金宝街、 天津k11 、上海香港广场等商业空间多次举办现场涂鸦表演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