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养一只猫,放养一只狗

去年冬天,我放养了一只狗,今年差不多的时间,我又准备驯养一只猫。
那天早上,他蹲坐在阳光里,用琥珀色的眼睛看向我,缓缓地移动身体,发出两声娇嗔的喵叫,在我脚步停下的地方躺下,翻开奶乎乎的肚皮,那一瞬间我像是被什么东西击中,整个人酥软了下来,胃里涌动着温热的液体……
接下来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去宠物医院打听疫苗、绝育的事,网购了一堆猫猫用品,又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大扫除,从卫生间阳台厨房,到床底的边边角角,狠狠地擦了好几遍,干净到可以光着脚满屋跑。
这种为了自己之外的人或物付出的过程,让我觉得“我”在变大。
我想过,能不能接受他上床,能不能接受他跳上灶台捣乱,能不能接受他刨翻我的小菜园,假期要怎么安置他,如果哪天我离开这个城市……
这样的考虑还有很多
但只要想到每天下班回家,有个小生命在等着我,想到他在房间里蹭来蹭去,在我脚边吃饭,依偎在我怀里睡着的画面,所有的顾虑好像都变得可以容忍了
冬天,就是会想要靠近温暖的事物。
锅里冒出的热汽,墙面升起的阳光,毛绒绒的外套,热烈的拥抱,柔软的触摸……
清冷的空气,是热情和冲动的催化剂。
然而,伴随着冲动的热情会很快再次冷却。
驯养一只动物,开始一段关系,都没那么简单
他意味着日复一日的责任,久处不厌的热情,也意味着放弃一定程度的自由,开始一种有牵绊的生活方式
这其实是双向的牺牲和成全
一只猫是否愿意为了稳定的居所,而舍弃自由求爱生殖的能力,舍弃旷野中流动的空气;
是否会为了漂亮好rua的毛发,而放弃河塘里游动的鱼群、低空中盘旋的飞鸟?
如果流浪只是一种生活状态,那么流浪猫也就未必是可怜的
那只黑猫,他拥有接受或者拒绝驯养的权利,只是没有我能读懂的语言
我只能尽力读懂我自己的心:
我,是因为全心全意地喜欢着他,准备好为她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还是因为短暂的孤独感,或者基于黑猫能带来好运的说法,而决定驯养他?
如果是后者,那迟早会像去年冬天那样。
我是在逛旧货市场的时候,看到那只软糯糯的小白狗,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做决定,就花了300块把它带回家,我甚至不知道她是男是女,只是听老板说“是只小公狗”
带回家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以为爱她就是带她洗澡打疫苗,给她买狗粮,买自动投喂机,买玩具、尿垫和厕所
但我始终没时间和耐心陪她玩
她在瑜伽垫上跟着我跳来跳去的,我会嫌她碍事
她在房间里到处拉屎撒尿,我除了一遍一遍地擦地,还会忍不住想弹她鼻子
那段时间的感觉很不好,我看到自己身上的恶,也因为这种恶而自责
但这种自责并不会带来真正的爱
春节放假,我把她带回老家,那天下了很大的雪,她在出租车大姐的后备箱里吐得惨兮兮的,又在大巴车的行李舱待了8个多小时,那时候,我觉得我给到她的是一件物品的待遇,不是一个生命的呵护,我根本没有准备好驯养一只狗。
在老家的那几天,我把她放养了,她拥有了大片撒欢的土地,还认识了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但她还是会回到笼子里睡觉,那是被驯养的习惯
在我的印象中,猫和狗,一直都是放养的
他们满村子撒野,打架斗殴,自由交配生养,夏天会扎进河里洗澡降温,冬天会躲进窝里取暖
他们什么都吃,生的熟的冷的热的辣的咸的,但他们一生只生一场病,扛过去了就健康地活下来,扛不过去的就入了土……
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他们属于某一个家庭,又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自己的生死和自由,除非咬了人被上了链子,或者不幸被某个万恶的打狗人迷晕带走
可是在城市,当我准备驯养一只狗,她就不再拥有田野和自由,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待在一个小房子里,学着和人一样定时定点吃喝拉撒……
所有这一切,都不再是理所当然,需要我和她一起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就像小王子和他的那朵玫瑰,驯养关系一旦开始,就必须放下原有的一些东西,再扛起很多新东西。
准备带那只黑猫回家的前一天,我放弃了!
表面的理由是,阳台没封,他随时可能跳出去,再次成为流浪猫。
真实的理由是,我还没有准备好开始一段驯养关系
我是在他们建议我封阳台的时候,看清了这一点的。
在床上撒尿,我可以反复换洗床单;搞乱的东西,我可以重新整理;刨翻的菜园子再种就好了……
可是,封住的阳台总让我有种囚笼的感觉,我不愿意为了这只猫,放下触摸阳光和风月的自由,想起这几年找房子,每次不管房间里的条件有多差,只要有个朝南的阳台,我就会开心到不可自拔。
喜欢的事物,都是在对比中显现出来的
放下什么,留下什么
身体会给出最坦诚的答案,不用苛责,也不用纠结,只是接受那样的自己就好
后来我把运输中的猫猫物品都退单了,把猫砂送给了同事,猫粮留了下来,每天上班带过去喂喂他们
我会以这种方式跟他度过这个冬天
而去年放养的那只白狗,还认得我,她叫BB,在奶奶的院子里长得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