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理诊断学:心理诊断的过程

2019-08-03 11:22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心理诊断的过程可以从形式上和操作上作划分:

1. 形式上,可分为

初诊(初步判断):衣着和咨询师摆设上的准备(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座位摆放呈90度),注意见面时的礼仪,间接、试探性询问与表态(是否符合心理学范畴,是否在咨询师能力范围内)。初诊时,介绍心理咨询及相关原则,与来访者共同商定咨询方式,最后做小结。初诊阶段,容易被直觉指引(用现成的判断不带任何论证的形式进入意识),且在50min内收集到的信息不全面,也容易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所以后期还需要对初诊的结论做检验。

初诊结束的主要形式有:保密承诺,如“根据咨询师的有关规定,今天我们的谈话会全部保密,请您放心”;延续性结尾,如“今天我们先谈到这里,目前我已基本了解了您所面临的问题,但要做确切判断还是有些困难,而时间有限,如果您愿意的话,我建议今后再谈一次,您看如何?”;诊断式,如“从今天我们的交谈,我已经有了初步结论,对这个结论,您是否同意,希望您回去以后再认真想一想,是否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我也再思考一下是否还有什么不妥,我们就按今天的诊断共同研究一下干预方法,您看如何?”检查建议,如果发现来访者可能有其他疾病或躯体或精神疾病,可以说“就您说的情况,恐怕您得去某某科做个检查,我将会根据检查结果再考虑您目前状况是否有心理问题的因素存在”;感谢性结尾,初诊结束发现与来访者的同盟关系未建立起来,可以说:“谢谢您的来访和对我们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希望联系,谢谢”。          

复诊(深入诊断):逻辑复演初诊材料,探寻彼此之间的关系,探讨无关材料中是否存在新思路。需注意自我实现语言(即初诊后,对初诊的寻求确证)。          

会诊(专家讨论):通过与同行或非同行(如精神病学和医学)的会诊明确之前的诊断是否准确或是否需要转诊。          

转诊情况:非心理咨询范畴,非咨询师擅长的问题,为咨询师忌讳的类型,个性上的冲突,对咨询师所用理论的不信任。转诊要与来访者沟通好。      

2. 操作上,可以分为

起点:建立同盟关系。使来访者产生积极体验,使其受到尊重,使来访者产生认同作用。

基础:收集分析资料。

关键:寻找问题的关键点,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心:定性、定量诊断。

深入:病因诊断。

补充:鉴别诊断。


心理诊断学:心理诊断的过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