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译文】川井宪次谈与押井守的合作

2020-12-31 23:14 作者:salyukafka  | 我要投稿

cinra.net对川井宪次的专访,回顾与押井守的合作,括号内黑字为原注,蓝字为译注


听川井宪次讲讲他和押井守的合作。探求无法说明的音乐的日子


留存于日本动画史的金字塔《攻壳机动队》系列,其剧场公开作品的第一部《GHOST IN THE SHELL /攻壳机动队》的舞台是在2029年。原本遥远的未来现在却逐渐接近了,《攻壳机动队》系列当下也持续放射出强烈的魅力,其理由何在呢。

这次,借着该系列的主题歌、插入曲50首以高解析度音频重新发行之机,对川井宪次进行了采访,他经手的两部电影的音乐为《攻壳机动队》的印象定下了基调。川井在制作的当时,究竟以什么样的想法构筑出让世界惊愕的奇异音乐世界。这一次想一边回忆当时和押井守导演的交流,一边从音乐方面逼近《攻壳机动队》的魅力。

|押井先生这边,能进行非同寻常的思考方式,所以很有意思哦。

——川井先生和押井导演第一次合作,是1987年的真人作品《红色眼镜》吧。听说押井先生给出的指示是“希望做出像(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创作的大编制交响乐)《布兰诗歌》那样的激情音乐”。

川井:是的。押井先生对于音乐也十分内行。拍《红色眼镜》时他把录有《布兰诗歌》的录音带带来,现场边听边谈具体的印象。

然而,我回到家发现录音带没了。貌似遗失在什么地方了(笑)。到这个份上也没法说搞丢了,于是按照一开始听下来的记忆制作了音乐小样。通过电话听筒让作为音响导演的斯波(重治)先生听了小样,他立马说“可以哦”,而且押井先生似乎也挺喜欢。

——一开始的阶段押井先生就对于和想象的落差没有那么计较吗?

川井:究竟如何呢。说不定押井先生在思考别的东西,到头来还是说了“挺好的”。

《红色眼镜》后《Twilight Q 迷宫物件》(1987年)这部动画作品的音乐也让我做了,当时使用了合成器中钢鼓的声音。押井先生听了后说“这个,好活儿。这个世界挺有意思的”,于是它和(川井经手音乐制作的押井导演作品)《机动警察Patlabor 剧场版1》(1989年)连结上了。

川井:那部作品里用了真正的钢鼓,但那件乐器所持有的不可思议的虚无感吧,感觉让我俩能够开发出独特的空虚感。《Twilight Q 迷宫物件》在这个方面有巨大的意义。

——钢鼓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改造铁桶而形成的乐器,您以前就关心这样的民族乐器吗?

川井:没特别关注。虽然《机动警察Patlabor 剧场版1》中加入了民族打击乐的声音,但那是买的鼓机中偶然附带的东西。当时有通过使用某种器材对世界观进行彻底探究的做法,但当时合成器或者鼓机中声音的花样没有现在这么多。声音的选择受到限制,为了扩展宽度而对各种声音进行了采样。

——关于1995年的《GHOST IN THE SHELL /攻壳机动队》(以下简称为《GHOST IN THE SHELL》)的作品整体音乐方向性,押井先生说了什么呢?

川井:押井先生说,想做出能表现超高度网络社会世界的原始的东西。但是,使用techno的话味儿就不对了,他说。

押井先生一开始就说“希望用民族风的太鼓”。那就先要去买民族乐器,于是在池袋的民族乐器展会上买了塔布拉鼓等等的印度打击乐器。

塔布拉鼓

——《机动警察Patlabor 剧场版1》中,钢鼓的音色成了基调之一,而《GHOST IN THE SHELL》里扮演这个角色的是太鼓。选择使用的乐器居然成了制作的第一步。

川井:对的。虽然押井先生的其它作品也指定用过竖琴或者低音大提琴等等,但这种做法是押井先生独有的。通常的顺序是“希望做出这样的曲子,所以使用这个乐器”,但押井先生这边是“因为要用这个乐器所以做这样的曲子吧”的顺序。纵使和通常的做法大为不同,对于我来说能进行非同寻常的思考方式,所以感到很有意思哦。

——《GHOST IN THE SHELL》中使用的打击乐器只有印度的打击乐器吗?

川井:另外还有打击乐演奏者带来的(西非的打击乐器)金贝鼓。总之不是用和族乐器。

金贝鼓

——为何不使用和族乐器呢?

川井:为什么呢?“没必要使用和族音乐”一开始就这么考虑的。

做《GHOST IN THE SHELL》时用了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乐器,以及泰国的锣。对于演奏方法没有执念,总之就是“奏响有趣的声音就行”的感觉。所以说,我想(乐器的)演奏方法肯定有搞错的地方。

甘美兰

|当然我有过不安。说不定由于乐器的使用方法不对,而在全世界面前丢脸了。

——《GHOST IN THE SHELL》中有首名为“Nightstalker”的曲子加入了中东风格的弦乐器。那首曲子中使用的乐器是什么呢?

川井:押井先生那边说“想要类似中国的秦琴那样的音色”。左思右想后,将三味线的弦安在尤克里里上进行了演奏。为了追求理想的声音而进行了各种尝试。

秦琴

——这个“理想的声音”又是指什么呢?

川井:首先最重要的是通过画面的启发,而去寻找与之相符的声音。当时尝试了各种乐器。此外,虽然《GHOST IN THE SHELL》中多次使用了合成器,但太鼓处于中心地位,所以考虑的是和太鼓亲和性高的乐器,于是使用了民族乐器。

——《GHOST IN THE SHELL》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还是西田社中(民谣演唱组合)参与合唱的“谣”。仍记得在让人联想到保加利亚代代相传的歌唱方式保加利亚之声的曲调中,民谣歌手演唱的主题曲让我惊讶。既不依赖世界音乐式的异国风情也不凭借常见的和风情趣,而是孕育出新式的音乐,但这曲“谣”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川井:想到如果只用太鼓表现作品的整体,还是不可能的。节奏是单色的世界,对此我想添加上颜色。于是保加利亚之声的印象涌上了心头。

然而,平时做保加利亚民谣的人士告诉我“写在乐谱上的东西无法唱出来”。正不知所措的时候,《神兽战士》(东京电视台的TV动画,1995年)的工作来了,要给神兽战士做个类似音头的东西。

川井:为了伴唱,西田社中的各位来到了工作室。于是《GHOST IN THE SHELL》这边也请她们给唱了,效果好的冒泡。

——押井先生的反应如何?

川井:他一开始就说“可以可以。就用这个吧”。还说既然用了民谣歌手,那么歌词便使用和语(区别于汉语和外来语的日语固有词汇)。因此定下来用和语作词。

——对于旋律是怎么考虑的?日本的民谣很少有像《谣》这样多个歌手进行合唱的形式吧。

川井:确实。我想日本的民谣中也不存在和声。保加利亚之声是用各个声音形成相近的和声,所以说不定是那里面给了我启示。

不过,小调是日本民谣中有的哦。记得录音时偶然收到小调的音,“挺有意思的,那就在这里扩展起来吧”。

——录音时,对意外收到音的东西进行扩展,这是常有的操作吗?

川井:对头。和歌手或者乐手录音时常有的事。虽然编辑的时候会错开半拍,但因为有趣就这么留存下来了。感觉像是受赠了个点子。

——《GHOST IN THE SHELL》中镶嵌着民族音乐式的要素,但请来民族乐器的演奏家,让各自演奏传统音乐,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是简单的事情。

川井:毕竟有过前例。

——反过来说,《GHOST IN THE SHELL》中尝试的东西,并不是这点吧。意欲凭借使用传统乐器创作新的音乐。而且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而是给人感觉那是符合作品的舞台2029年都市的民族音乐,我想其具有这方面的说服力。正因为此,世界各地的人们才沉浸于《GHOST IN THE SHELL》的世界之中。

川井:当然我有过不安。说不定由于乐器的使用方法不对,而在全世界面前丢脸了。但是,无论我还是押井先生都完全没有卖弄新奇的意思。

一开始就没想制作莫名其妙的音乐。首先试着奏响民族乐器,再叠加别的声音,感觉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这样的形态。一直仅和押井先生两人这么做下来,蓦然回神,想过“为啥做出了这样的声音呢?”

|《无罪》中加入了祭典的混沌的感觉。

——那,关于《GHOST IN THE SHELL》的续篇,2004年的《无罪》所考虑的音乐的方向性如何?

川井:基本上意图沿袭前作。然而,因为动作戏比前作多,导演一开始就说,如果上回是“静”,那么这回是“动”。

——《无罪》中用了和太鼓吧。但是,和前作相同,不是为了进行寻常和风风格的演出而使用的。在原声碟的封套上川井先生您写道,“我想要的不是所谓咚-的音,而是砰!的起奏音”。还写道为了弄出这样的声音,用包着塑料胶带的竹子打鼓。

川井:我住的地方有品川神社和荏原神社,它们的祭典给了我启发。品川的神輿(祭祀时装上神明牌位抬着游街的轿子)上附有太鼓,一边敲打一边摇晃轿子。

抬轿的方式也很独特,抬轿手朝着不同的方向抬着。所以,不晓得会走到哪里去。通过笛子和太鼓控制神輿的行动。

——祭典中太鼓负担着重要的任务呢。

川井:是的。那边的太鼓也是用包着塑料胶带的竹子敲打出起奏的强音。我是从小听着这样的声音长大的,于是想在《无罪》中采用这样的声音。

《无罪》的录音现场

——对于川井先生来说,可以说祭典的太鼓是音乐上的根源吧。

川井:是的。祭典的时候商店街的各个场所都在伴奏。神輿通过时,两个节奏叠加起来,产生无可思议的复节奏。

对我自己来说这挺有意思的,所以想在《无罪》中加入这种感觉。想加入祭典的某种混沌的感觉。

川井宪次2007年Cinema Symphony演唱会

——《无罪》中和75人的民谣歌手进行了录音。觉得可以说这是《GHOST IN THE SHELL》的升级版,但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川井:《无罪》时预算绰绰有余,于是押井先生说想搞点华丽的东西。“那搞点什么呢?”我问道,他回道凑100个民谣歌手(笑)。于是和西田组合商量后凑了75个歌手。史无前例的录音,果然不得了(笑)。

《无罪》的75人民谣合唱

——《无罪》中爵士歌手伊藤君子女士,其歌曲独特的余音绕梁。说到《无罪》,估计不少人会浮想出伊藤女士的歌声。伊藤女士献声的两曲中的一曲,“River of Crystals”的作曲和编曲由川井先生经手,作词则由坂本美雨女士(坂本龙一和矢野显子的女儿)担当。

川井:押井先生那边说“想要爵士曲”于是写下的就是这首。押井先生可稀罕爵士乐哦。貌似他钟意帕特·莫西尼(美国的爵士吉他手)。

——川井先生也受到爵士乐的影响了吗?

川井:我本来也不在爵士领域,顶多算是融合爵士乐。硬要说的话是摇滚,流行乐,伯特·巴卡拉克(以作曲家,钢琴师,及歌手闻名)好这口。

——“Follow Me”也是被收录在爵士歌手伊藤君子女士的专辑中的乐曲,川井先生重新编曲后使用了它。

川井:这首曲是(本作制片人)铃木敏夫的主意。为了和作品中其它的曲子相符,我进行了重编曲。

|“将导演的意象具现化”是我的工作

——这次,将这两部作品的乐曲的一部分以高解析度音频重新发行,对此您是怎么想的?

川井:那么久以前做的,如果大家还愿意来听,那我就欣慰了。这次重新听过后想到“为啥当时做了这样的东西呢”(笑)。

川井:按照顺序回想,太鼓是最初就有的,以此开始做的东西是晓得的,总之做到忘我沉醉。

另外,当时这样的声音居然获准通过了。当时环视四周,这样的声音是难得一见的种类,虽然押井先生和我都觉得它非常好,但一直在聊“周围的人会怎么想哩?”。

——因为具备了让两位反复思考理想的东西的环境。

川井:是的呢。押井先生不会断言“非这种声音不可”。比如押井先生那边给我扔过来个想法,于是我使之成形。“原来如此,成了这样的形态啊。那么如此这般又如何呢”他这么说,能进行非常积极的交流。

——没有拒收过吗?

川井:没有的。当然我无法彻底理解押井先生的想法时,会进行细致的修改,但根本的部分会被很好的接受。不胜感激。

——川井先生经手的《攻壳机动队》两部作品,不只是作品本身,其音乐也被收到了世界各地的爱,您觉得其理由为何?

川井:知不道(笑)。制作的当时也不可能抱有“要把这个向全世界传播”的意识。

我想是因为以押井守导演为首,士郎正宗的原作,以及伊藤(和典)先生的剧本都具有先见性。沿着这个思路,我做的是制作其必需的音乐。“将导演的意象具现化”是我的工作。




【译文】川井宪次谈与押井守的合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