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立国瑞士曾在二战打下几十架盟军轰炸机,就靠75毫米高射炮

2020-11-15 17:05 作者:丹书战史  | 我要投稿

在上世纪30年代,瑞士虽然以中立国自居,但必要的武器装备发展也一直都没有停滞,当时防空武器已经是发展的重点,瑞士也相继开始研发高射炮,其中就包括75毫米重型高射炮 “Flab Kan 38 L 49 KW Thun”。

瑞士本身技术储备并不算丰厚,因此要想依靠自己的力量短时间里研发一款重型高射炮并不容易,所以这款75毫米高射炮是师从法国施耐德75毫米高射炮,其实就是法国方面的许可生产版本。

关于这款高射炮的介绍并不多,它采用75毫米口径,火炮身管倍径为49倍,带有轮式拖曳炮架,可由卡车拖曳行军,作战时展开支架。

火炮拖曳行军重4060千克,战斗重量3160千克,拖曳行军时长6.4米,作战时长4.28米,火炮宽2.2米;炮管炮口上装有多气室式的制退器,可以有效地降低后坐力,后坐行程580毫米,最大战斗射速25发每分钟,操作火炮的是一个8人炮组。

其实作为一款75毫米级的防空炮,在二战中性能并不突出,更何况瑞士还是中立国,并不直接参与战事;另外瑞士从1939年至1941年期间只生产了250门,数量也算不上多,瑞士把这些火炮用来重点保护机场这样的高价值目标。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么一款75毫米高射炮,在二战中看似默默无闻,却击落了数十架盟军重型轰炸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二战时期盟军的重型四发轰炸机在轰炸意大利目标时,为了缩短航程而取道瑞士领空,这样一来就给了瑞士开火的理由,先后有数十架盟军飞机被击落或击伤,或许是考虑到侵犯他国领空本就理亏,因此这段历史很少被人提起,盟军也没有对瑞士展开军事行动加以反击。

瑞士的这些75毫米高射炮服役年限较长,从1939年一直使用到了1967年,其实在二战后大中口径的高射炮就陷入尴尬的境地,面对喷气式飞机作用开始降低,虽然50年代曾出现了一些大口径炮的尝试,但终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反倒是小口径防空炮在雷达等技术的支持下生生不息,至于高空的防御就交给了地空导弹。


中立国瑞士曾在二战打下几十架盟军轰炸机,就靠75毫米高射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