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盛朝遗史:太武高帝传》

2023-05-06 08:55 作者:阿达瓶瓶  | 我要投稿

历史的车辙,深刻而尖锐,将乱世重又一分为二,如同楚汉之界,泾渭之别,南北遥望。  那年寒冬已过,万物复苏,带着生机的春风,缓缓吹开了盛、景两国各自为政的序幕,史称“南北共治”。  同年,大盛太祖皇帝萧昳第六子——正值年少的公子凛即位,改年号“太武”,开启了一任帝王宏伟的篇章。 太武初年间,帝召吏部司文书,询问朝中文武百官几何,职位调动,后下召命卿火速赴职,是以收集民情,来日上奏朝廷。帝后至街巷,广厦倾倒,百姓体弱,更有甚者,衣不蔽体,沿街讨饭。实属心生不忍,回宫颁旨:缩减用度,放银赈民,修葺房屋,开仓放粮,减少税收。再命良将领兵下至田间与民耕种,大兴农业,另维护秩序,是以避免时局不稳,作奸犯科亡命者甚多,恐伤及无辜。文德皇后叶氏,率宫人连夜缝制衣物,送至缺衣受冻者处。 俩人终不思茶饭,寝不安席。 庞宜之自请为相,辅佐君王,盛帝欣然允之。 大盛太武三年秋,国运渐好,重复生机,盛帝感叹,“此诸人之心,非一人之力也。” 庞师力荐开科之法,广纳贤士,得益晓良术。开通商口岸,民易物,文能交,大长见识,终矣汲人之长,避身不足。西北专设吐蕃卫,任骠骑将军夏侯杰前往,免戎狄之患。西北地域辽阔,水草肥美,亦实为练兵强马之圣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庞师曰。期间,盛帝诏官修史。 太武十五年,暑,逢大旱,听闻上奏,帝忧,“今岁稔必不如旧”。 民无食粮,亦无粮上税,或易钱补给。自国履上,民俞好,俞有贪臣,收资装,中饱私囊,士民脂膏资力,失法礼,帝方忧何以整治,非其时也? 于是乎,潜人集贪吏罪,严惩不贷,好尽归之以财,贪腐罪重者,诛九族,以示克尤焉。由是百官恐惧,深自睹斯鉴,正心而已矣。付以黎民,是子民之有保,则国无流徒,逃亡外存,国家大利矣。百姓无不感恩戴德。 太武三十六年冬,大雪,盛帝旧疾复发,文德皇后心如刀割,曰“乃昔日景国妖魔所为,妾甚恨之!”不舍昼夜,衣不解带,悉心照料,盛帝病情好转,后喜极涕零,帝拥入怀,“勿忧,吾与汝长相守,岂一走而了之。” 太武四十年九月中,景帝澹台明朗驾崩,享年六十五岁,后亦随同往。太子继位,改号平熙,册生母昭烈皇后为皇太后,与先帝合葬于皇陵。 盛帝听闻丧报,哀痛,“此生苦短如朝露,而成事之少,自当问心无愧。”叶后与帝通心意,牵衣覆手,慰之,“然苦短之日,波折几许,妾当相随,不负君恩。” 帝后恩如初,互相扶持,同心同德,吾在史上未尝多见。 数十载,盛、景二国君主励精图治,勤勉于政,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虽偶有戎狄侵扰,幸得两国互守安邦,太平无恙。 兴泰三年四月初,春和景明,帝后微服私访,巡视民情,目及盛况之景,了无遗憾。忽感上天召唤,二人了然于心,车中沉沉睡去。 待宫内,侍者连呼不应,遂前察看,帝后已相拥而逝,众人悲恸,举国服丧。 兴泰三年四月,盛帝驾崩,谥号太武高帝,葬于高陵,享年七十一岁。文德皇后叶氏同高帝合葬皇陵。 ——《大盛朝遗史:太武高帝传》 太武高帝驾崩,至明年,新帝登基,庞宜之感怀公子凛,继任国师,辅佐新帝,终不还仙门。 庞师,仙风道骨,颇享长寿,历经三朝,终于春动惊蛰时分,驾鹤西去。 盛国,日暮西垂,由此走向衰败的道路。 ——《大盛朝遗史:国师宜之》 (重新修改,吾愿已偿,纯属戏作,聊以慰藉)

《大盛朝遗史:太武高帝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