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比别人运气差,那是在这个地方出了错!牢记3条经验,告别坏运气……

福祸操之在己,主要就在谨守本分。谨守本分的人,更容易得福避祸。
「曾仕强每日箴言」
我们常说一句话,人生是一连串的选择,选择就是命运。
选择得好,命运就好;选择得不好,命运也跟着不好。
所谓命运如何,不过就是人对自己的“选择”。
一个选择对了,再一个选择对了,连续三个选择对了,真的很好运。
但是,大多数人往往是一个选择错了,逼得你又选择了第二个错的,然后第三个也不得不错了,这个时候你才知道已经来不及了。
当然,人这一辈子,诸事繁杂,考验无处不在,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规避错误的方向,并非易事。
这时候,你必须知道一些底层信念,鞭策你尽量做出正确的选择,保证自己能走在正道上。
今天,我们分享3个基本共通的人生信念,把握好这3个信念,你就能在人生之路少犯错,少灾祸,做出正确的选择,让人生越来越幸运。
1自作自受凡事要慎始
什么叫自作自受?
一个人的过去固然已经过去了,但是一个人的现在却是他过去点点滴滴累积而成的,这就叫自作自受。
比如,你现在二十岁,是这个样子。那你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就是你从一岁开始一点一滴慢慢造成你今天这个样子。
人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我们把自己弄成这种样子,即与天无关,也和别人没有关系,当然不应该怨天尤人。
既然人的一生都是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成的,当然应该由自己负起完全责任。
自作自受,是公正的法则,无人得以例外。想要享受例外的特权,也不可能。
但是一般人大多不这样想,怪父母不好,把自己生成这种样子。怪老师不好,没教好自己。
殊不知埋怨、怪责都不能改变事实,因为没有任何人事物,会因此而获得改变。
责怪他人,于事无补,反而浪费时间,使自己掉入情绪不安宁的陷阱,更为不利。
不如反求诸己,凡事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搞成这种样子,弄到这种地步?
一个人有自作自受的观念以后,就会停止抱怨,知道凡事要慎始。
所谓慎始就是一开始就做对,后面才不会后悔。
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可能会犯错,所以一定要慎重选择,想好了才说,想好了才做。
开始马马虎虎,然后做错了才来后悔,多少人一辈子都在不断地后悔,一路错下去,当然相当不幸。
除了慎始,还要知道反省,因为没有人会不犯错,难的是不能总是犯同样的错。
当然一般人也都检讨自己,但是不过太宽松了,很容易放过自己,以致多次检讨,甚至每日三省,也都流于形式,不够具体、实在。
严以律己,比宽以待人更加重要。
对自己不严,结果害死自己,对别人宽松固然对别人不利,有时却换得良好的人缘。这是别人自作自受,同样不能把责任推给我们。
所以,每天至少留给自己20分钟,自己独自一个人,先复诵自作自受的信念,然后用心检讨自己,以绝对不要欺骗自己为标准,好好想一想,今天做错了哪些事情。
千万不要找理由替自己辩解。因为轻易原谅自己不仅无济于事,而且养成不良的习惯,也将再度由自己自作自受。
容忍自己一错再错,等到不能收场,后悔就晚了。
踏实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今天的错误绝不能留到明天去检讨,同样的错误绝不能重蹈覆辙。
这样才不至于一次一次承受自作自受的恶果,你的人生才会不断改善和长进。
2谨守本分少灾祸
祸福原本无门,是祸是福,说起来都是人自己搞出来的。
可惜很多人不肯承认,总以为福是自己求来的,而祸是别人陷害的。
自古以来人类追求幸福,唯恐不及,躲避灾祸,唯恐不周,哪里有自求灾祸的?因而把祸害的责任推给别人,以求自慰。
仔细想想祸福的降临,并无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也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像有意设定,要加害某人的样子。
是祸是福,完全看个人的行为而定。可见操之在我,与他人并无关联。
福祸操之在己,主要就在谨守本分。谨守本分的人,更容易得福避祸。
那如何知道知道的本分?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定位。
位定好了,就知道自己应该守什么样的分,也就是知道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比如我们中国人一坐上桌子吃饭,孩子敢不敢拿起筷子就夹东西吃?
大概不敢,一定要等大家坐齐了才动。这是孩子的本分。
比如你刚刚入职一家新公司,首先要先问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事。最好先列一张工作表,然后一条一条去看自己该怎么把它做好。
如果一进公司就装老大,什么都内行,不到三天恐怕就跟所有人都翻脸了。
你有多大本事呢?这就叫不守分,那人际关系一定好不了,也很难获得事业的成功。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身份,也就有每个人要守的分。
作为父母,要守什么样的分;作为子女,要守什么样的分;作为员工,要守什么样的分;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守什么样的分。
一个人守分,就知道有规矩要守,就不敢胡作非为,就不会获得分外的名利、财物,就会避免很多祸患。
3德本财末不求财害人
当然,有钱不一定就是罪恶,许多有钱人,仍然十分慈善,乐于助人,做了很多好事。
问题是,大家把金钱看得太重要,形成向钱看的社会风气,就会偏重物质生活而忽略精神生活,于是挑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
大家役于物而丧失真我,导致父子无亲情,夫妻无感情,朋友无道义,而大众无道德,大凡经济挂帅的结果,人伦尚失道德低落,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附产品。
所以,德本财末应该是最可靠的人生信念,大家把道德修养看成根本,再来求财、用财、可以减少很多损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
现在有很多有钱人,赚取巨额的金钱,内心却十分不安,于是借着捐赠慈善,想要有所补偿。
这种方式,完全是治标性质,对个人、对社会,都有很多不良的影响。
对社会来说,使大家认为有钱可以解决一切,救灾救难也要比谁更有钱,更增强大家热衷追求钱财的决心,以金钱淹没道德,便是有钱出钱所引起的后遗症。
当今社会,人为财死,钱能通神的现象屡见不鲜,都是重财轻德的恶果。
求取利益必须目标正大光明,手段正当无私。
有人说这样就赚不到钱了,便是一语道破当今社会的轻德重财,甚至损德求财,难怪伦理沦失道德低落。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尤其是居高位,有名有钱有势人,只要品德出了问题,迟早有一天会摔得很惨。
作为一个人,最要紧的就是修德。
什么叫修德?就是修正自己的德行,也就是修己。天天修德,修得合乎天道,这是人生最大的目标,也是最大的成就。
现代人一天到晚忙于赚钱,忙于想办法找关系,然后把自己的愿望一步一步去达成,那都是浪费生命。
我们不否定那些东西有它存在的必要,但是一定要认清楚,那些是修德的过程,修德的工具,修德的手段,这样就对了。
我们要不要拓展人际关系?当然要。但是在拓展人际关系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
如果在不断扩展人际关系当中,我们损害了自己的德行,那么所看到的成就通通是假的,最后一定是凶,就这么简单而已。
实际上,老天一直在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我们反省到,数据不可靠,资讯也不可靠,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是不可靠的。
只有道德,才是你这一生唯一可靠的东西。

人生,为什么自作自受?它是天底下最公正的法则。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由自己来承受十分公正,大家都没有话说。
为什么必须谨守本分?因为不守分,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社会乱象莫不由此而产生。
为什么德本财末?因为有钱之后才不致做坏事,害人害己。
如果我们每个人面临选择的时候,都能够牢记这3个准则,自我对标,更大概率不会犯大错,造成后悔莫及的局面。
只要每个选择都做得对,还愁没有好运气吗?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