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导通时间(COT)控制的过去与现在

无论是无线PA系统还是CPU内核,工程师们常常需要在带宽和系统电源的稳定性之间做出权衡,以获得较低的动态纹波。
恒定导通时间(COT)控制在电源管理中日益受到关注,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计算领域的核心IC电源中。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COT的应用还将更加广泛。
在讨论COT控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另外两种控制方法:电压控制和电流控制(请参见图1)。在COT控制流行起来之前,工程师们通常会采用这两种方法。

电压控制和电流控制系统中常会用到误差放大器(EA)。图2显示了一个误差放大器的原理图示例。

上图显示了EA如何在电阻-电容(RC)补偿网络内工作。为了使电路稳定,每个参数(C1、R1、C2、R2和C3)都必须分别设计,这项工作既繁琐又耗时。而且除了稳定性问题之外,通常还存在瞬态响应问题。
当输出电压发生变化时,误差放大器的RC网络会延迟输出电压的变化,然后再对控制电路做出反应,因此降低了响应速度。即使控制电路收到有关输出电压变化的反馈,它也不会立即响应。相反,它根据设定的时钟频率给出响应,这更是拖慢了瞬态响应(见图3)。

为了提高瞬态性能,可能又需要重新设计误差放大器和RC网络(C1、R1、C2、R2和C3)的参数。这意味着工程师必须思考如何在稳定性和瞬态响应之间做出平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用比较器替换误差放大器,这样就消除了补偿的必要,从而消除了RC的延迟。同时,可以用具有电压控制导通时间发生器的时钟控制PWM发生器代替时钟,从而消除时钟延迟(参见图4)。这种解决方案即采用了恒定导通时间(COT)控制。

图4显示了恒定导通时间(COT)控制最基本的示例。其基本原理为:当FB电压低于参考电压(VREF)时会产生一个COT脉冲来控制上管MOSFET的开启(见图5)。

但是,如果每个COT脉冲的输入电压不同,则可能会改变开关频率。为解决这个问题,恒定导通时间控制需检测输入电压,并在输入电压变化时实现恒定的开关频率。同样,当输出电压达到不同的输出电压时,COT控制会检测恒定的开关频率。图6显示了常用的COT控制原理图。

但是,如果在使用陶瓷输出电容器(MLCC)的情况下应用COT控制,则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请参见图7)。

这种不稳定的产生是由于COT控制需要FB电压随电感电流产生相间纹波。由于聚合物或电解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ESR)相对较大,因而会出现此相位纹波,并使系统保持稳定。但是,陶瓷电容器的ESR则不足以保证FB上的纹波电压和电感电流同相。
MPS通过在FB上添加RC补偿电路从而产生与电感同相的纹波来解决此问题(参见图8)。
继续阅读 >>>请复制下方链接进入MPS官网查看:
https://www.monolithicpower.cn/202303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