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确定”,才能“心安”
王女士,家庭年工资收入40万左右,年支出在20万左右。老公在金融行业工作,家里的投资也主要是老公在管,老公把家庭的大头资金也拿去做自己专业领域的投资,目前年化的收益可以达到10%-15%,加上其他投资,家庭每年的投资组合,总的收益在17-24万的样子。
这个收益确实很可观。难能可贵的是,王女士的老公真的是在通过投资自己家的钱挣钱。要知道,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很多人其实是在靠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手续费挣钱,而不是为客户创造收益以后的分成。
其实,王女士家每年投资产生的收益已经能覆盖家庭的刚性支出了。她和先生本来也有提前退休的想法,现在也差不多可以实现了,但是觉得还是应该留一点余地,也想给还很小的两个孩子再准备点以后可能会需要的备用金,如果被动收入再多一点会感觉心里更有底。她有一个想法,就是像投资收益这样的被动收入如果能和现在的收入持平的话,就更放心了,就家庭后续增量资金的配置咨询了财务顾问的意见。
王女士自称老公的性格沉稳,投资风格不是特别激进,相信老公的能力。对收益的持续性持乐观态度。
财务顾问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喜欢这样的配置,您家庭后续的增量资金继续按照现在的配置逻辑来创造被动收入,您觉得可以接受吗?”
王女士回答“可以”。
顾问:“那好呀,有这个信心的话,继续按现在的配比就可以了,再积累一倍的当前投入到投资里的这么多本金,您家的被动收入就可以替代现在的全部工作收入了。那现在就只剩一个问题:这个收益是确定可以持续的吗?”
王女士:“确定”
顾问:“真的确定吗?”
王女士:“确定”
顾问:“确定可以持续多久?可以持续20年、30年吗?”
王女士:“嗯...好像确实不能太确定”
顾问:“那是不是即使我们的资金量达到要求,我们也没有办法对这个被动收入彻底“安心”呀?”。
王女士:“嗯,好像是的”。语气中透着一丝“不甘心”。
其实王女士也是一名金融从业者,对哪些产品是绝对安全,哪些产品的收益是确定可持续的,都是有了解的。这个收益水平的产品,收益持续性和本金安全其实都是没办法100%保证的,之所以寻求咨询,或许只是有点不想死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