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优才获批率低,赴港计划书是成功的关键,如何书写赴港计划才能提高成功率?本文详

昨天的文章我们主要介绍了香港优才申请的主要攻略,对于申请人的学历,工作背景等的要求,今天我们来详细介绍优才申请中很重要的赴港计划书的书写,赴港计划书应该包含哪些部分呢?重点的部分应该放在哪里呢?
01赴港计划书主要应该包含三部分的内容:

1、需要在个人陈述中介绍你的学位、学历、工作经验、学校和专业。
2、需要简要介绍你所在公司最突出的项目,包括项目的规模、你的角色和项目的成就。
3、需要阐述你在赴港后的计划,包括如何安置自己、如何解决就业问题以及如何为香港做出贡献。
在以上三点中,关于背景以及项目经验和规模,我们一般建议客户突出以下几点:
<1> 在大型计划项目中曾担当领导角色;
<2> 服务知名客户;
<3> 对某一社会或机构的任何重大影响;
<4> 尽量将你已有的项目经验和工作经验能和未来到达香港以后的工作或者项目能有融合或者关联的可能
<5> 对于刚毕业社会经验不是很足的申请人,我们建议可以重点表述在学校参与的活动中曾担当领导角色获取的奖项;
<6> 学业成绩优异并取得奖项;
<7> 如果是人才清单相关的专业,我们建议在成就叙述方面可以多称述与人才清单内相关专业的成就,这样便于在第三部分的赴港后的计划中也能更多的描述自己到香港以后可以从事的工作和做出的贡献,以及能如何快速的适应当地的生活;
<8> 关于赴港后计划的部分如果申请人准备到香港从事商业活动,可以结合在国内的背景,工作情况人脉关系,规划到香港的事业展开计划和实行的可能性,如果你的规划是到香港就业,那么可以就自己的职业在香港的就业前景,以你目前了解的就业情况规划在香港发展事业的计划等等,当然这部分要规划什么还是得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和香港目前行业情况做尽可能合理的规划,提高成功率。应该说这部分是赴港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还是建议申请人多花点时间了解当地,计划未来
<9> 你认为对评核你的申请非常重要的任何其他资料。
总结下来,就是第5项和第6项是写学校的表现,包括学习成就、排名、将学金、社团活动、学生会领导职务等等。第1到第3项是写工作的成就,包括带项目、带团队、与大公司打交道的经验等。第4项和第7项主要是行业以及自身技能,突出自身的专业程度,并且尽量往人才清单上面靠。第8项是来港的计划,以及自身与香港的各种联系,包括但是不限于工作、留学经验、永居亲属、香港房产等。
02当然赴港计划的这三部分有哪些要注意呢?
篇幅分配合理
用500字来描述成就与规划,从篇幅上来说,以规划为主,成就为辅。成就部分尽量通过工作证明或者行业大牛的推荐信(如有)去详细的展示自己在职期间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这里的成就部分不要重复其它材料已有的信息(比如毕业于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就职于哪个公司等等),而是要尽量的提炼升华,比如描述自己的专业和经历在行业内的领先水平,综述过往工作经历的价值和水平。
2. 行业优势明确
优才计划的申请,也是梳理过往职业经历挖掘自己优势的过程。同时需要了解自己所属行业在香港的发展情况,包括:
这个行业在香港过往有哪些成绩;
未来有什么发展计划;
近几年政府的施政报告中是否属于重点扶持行业;
是否是大湾区计划的重点发展方向;
这个行业内地和香港各有什么趋势,内地是否有些经验值得香港借鉴;
.........
在这份计划里头,要明确的指出自己赴港后将要在哪个行业哪个方向发展。充分表达自己在这个行业的优势,以及如何用自己的优势解决这个行业在香港发展的痛点,从而促进这个行业在香港的发展。比如,内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近些年的发展非常好,如果过往的工作和这些行业有些关系,可以在文案中体现出来。
3. 计划具体可行
计划要避免“假大空”式的行文风格,500字的篇幅不多,尽量使得计划具体、可行。内容可以包括:
将会专注于这个行业的哪些领域,比如法学专业的知识产权领域还是民商法学,IT的数据分析领域还是游戏设计领域等等;
接下来按时间段的发展计划,比如未来三年,三到五年,五年以上各有什么样的发展目标?
计划将从几个方面来实施,各个方面有哪些过往的优势可以发挥?
4. 专注于主申请人
计划只描述主申请人的情况即可,即使配偶的履历也比较好,没必要在这里提及。这部分受养人的情况不会给主申请人加分,反而会混淆重点,浪费本来就不多的篇幅。
以上是我对于优才计划申请中“过往成就和未来规划”部分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