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八佰》可不算开了个好头

2020-08-18 01:07 作者:非人鬼SeanXu  | 我要投稿

华谊兄弟用《八佰》开了个坏头
《八佰》算得上影院停业大半年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院线商业电影。众多院线盼望着能靠它起死回生。但这部影片的发行方式与以往不同,华谊方面根据影院去年的年度票房数据制定了分级制,连点映都有限制,年票房200万是个槛,达到200万才能有资格有限度的点映,之后也能参与正常分账,小于200万的要预交保底金额才能在正式放映后排片。公众号“市界”指出,影院行业可能因为这个契机发生一次大规模洗牌。
 
截至目前,中国的影院数量已经超过11000家,其中票房在1000万元以上的影院不足2000家,200万元以下的约4200家。8月-10月之间,除了《八佰》以外,几乎不会再有像这样有票房号召力的商业大片了,对于小影院来说,错过《八佰》,就是错过一次生机。
 
但现阶段的影院太难拿出钱来了。好不容易等来开业,又增加了消杀、检查的人力成本,以及上座率不得超过30%(8月14日后调整为50%)、间隔售座、排片场次减半带来的损耗成本,影院虽然门开了,但亏损一直在持续。
 
按照200万票房的发行标准来计算,一家影院要交7万元的保底金额,由于小影院票价低,再因上座有限,这就意味着影院要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所有场次都在放映《八佰》,才可能回本。这还没计算房租、员工、水电、运营、消毒等成本支出。
 
小影院陷入两难境地:出保底费用,有可能收不回本;放弃,则意味着彻底失去与行业一起复苏的入场券。很多县城级小影院因为人口有限,本来就达不到200万票房的要求。
 
采用这种发行方式,华谊兄弟相当于将“矛头”对准了4200家左右的小型影院。华谊的底气是全国年票房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大中型影院,是电影市场票房主力,只要抓住这部分“大头”,就已经稳了一大半。而在这个时间点上映《八佰》没有其他竞争对手,排片获得史无前例的优待。
 
华谊这个发行方式可谓不惜得罪小影院。市场猜测华谊这么做是为了能迅速回笼资金。如果按照正常的分账方式,制片方一般要等影片上映后4-6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拿到分账票房收入。而保底费的缴纳,根据合同是必须得在8月19日前付清。如果如果这些小影院老板都选择缴纳核定保底金,那么即使按照平均年票房收入100万元来算,也有1.47亿元的即时现金流。华谊现在背负25亿元的资金缺口,要想各种路子解决。
 
同时华谊也把票房风险转嫁给了小影院。影院买完片子后,效果超过预期的话能够多拿钱,效果不好的话也跟制片方没有任何关系了。
 
小影院老板们可能更加担心的是,一旦这种做法被行业认定为通行的做法,华谊兄弟就开了一个坏头。发行方单纯逐利的行为,对本就脆弱的小影院,将是灾难性的打击,以后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获得优质的电影资源。

《八佰》可不算开了个好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