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如何正确黑二战法国(乳法速成班)

2022-01-18 12:35 作者:某退休伐木工  | 我要投稿

  由于最近在等指文的新书(说好的今年1月出版,但实际上什么时候出只有鬼知道),所以正传第十二篇《马奇诺防线》以及第十一篇的补全计划会拖一拖(当然主要还是我懒),故笔者现在正好闲来无事。恰巧笔者最近在知乎看到了开千岁大佬的主题为“如何正确黑二战德国”的回答,感觉非常有意思。于是参考那篇文章的格式,本文就诞生了。

  先说明,本文纯属娱乐文,别上纲上线。

  黑法错误示范

  一,强调战前法国陆军天下无敌,借此讥讽其战败的可笑。

 这一套说辞是对法国战役的经典误解,流传数十年而不衰。并且黑法效果也很好——毕竟你法国这么强,还被德国打败了,那不是更丢人了吗?(当然能顺便把德国贬一贬效果会更好。@弗里泽尔)然而随着有关西线战役优秀读物在我国的陆续出版,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套说辞站不住脚。故现在用这种言论黑法越来越容易被打脸。如广为人知的B1坦克在1940年其实只装备了206辆,S35只有264辆。法国陆军的炮兵类火炮确比德国人多了整整3000门,然而法军的火炮有很多是一战的老古董(如75炮),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在马奇诺防线的固定火炮,上述火炮基本都是来凑数的。(其实从德法两军师级单位火炮数量对比上就能发现这一事实)

  二,吹捧戴高乐,借此贬低其他法军将领和除他在内的整个法国陆军。

 这类说辞同样相当经典了。此类人吹戴高乐可不是真的在吹第三共和国陆军,他们反复强调所谓“法兰西最后的男人”,“三分之一……三分之一……”无非就是想说明法国没男人了。

  但随着国人对法国战役了解程度的加深,同样开始有人对这套论点提出了质疑:戴高乐在法国战役的表现也不好啊,并且表现比他优秀的法国军官也不在少数(具体都有谁笔者在之前的杂谈文章中已有提及,在此不再赘述)。怎么能说法国没男人了呢?

  以上两种说辞可谓是黑法的大忌讳,如果你想科学黑法,切记不要从这两个方向乳法,否则很容易被打脸。那么,到底该怎么科学黑法呢?笔者可以提供以下几个角度,供各位乳法爱好者参考。

                    乳法速成班

  一,抓住战间期法国军队相当孱弱这一事实不放。(毕竟现在已经有德黑拿鲁尔危机来黑德了,我拿战间期来黑法不是很正常吗?)

  以下为笔者创作的关于战间期法军的段子:

《讲一讲二战法国到底有多弱》

10万陆军:指19261935年法国陆军只有6个满编师,14个缺编师,常备军共计106千人——真,10万陆军。

不准实行义务兵制:指从战后一直到1934年法国压根没有预备役训练。

不准发展空军:指1931年前法国航空力量也基本不存在,AdA独立建军后直到1936年才得到重视。与隔壁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线。

不准发展坦克:指19301933年法国只造了40辆坦克,部队被迫用FT17凑数。大规模的坦克采购于1936年开始——跟隔壁也基本一个时期。

缺钱:指法国1939年军费只有隔壁十二分之一。

工业拉胯:指法国工业产值只有隔壁不到一半。

  问就欧洲第一陆军,一看全军三十万;

  问就欧陆霸主,一看工业产值吊车尾;

  问就法兰西天军兵精粮足,战车三千乘,火炮一万尊,一看一堆50m都打不穿34号的皮托炮,一半是比当兵的都老的75,四分之一是M1917。

  什么叫《凡尔赛和约》啊!(战术后仰)

  注意,不要拿1936年人民阵线上台之后的数据事情说事。黑法一定要做到以偏概全哦。(虽然1936年之后其实也不咋地,详见第六条)

二,抓住法军DCR在马斯河会战的差劲表现不放

  这个角度其实曾经被某大V用过,效果也非常不错。(然而那位大V不仅把两个DCR的结局搞混,还把1看成了11)如果你从这个点出发去黑法,那么就能凸显出你的水平了——因为没什么人知道这件事。所以如果你熟练运用2个装甲师3天时间全部完蛋这一战例,不仅可以忽悠路人,还能镇住不少低级法棍。此时最好再附上“这是因为法军战术思想落后……”这类老话,完美收官。

  当有路人拿法军的漂亮仗加以反驳时,只要无脑重复第1,2装甲师的遭遇即可,特别强调第2装甲师的“不战自溃”,保证可以吓住大多路人。

  但切记,不要去提DLM和3eDCR,否则就达不到黑法的效果了。同样的,你仍然要做到以偏概全。

 三,抓住法军预备役部队的拙劣表现不放

 此角度具体使用方法是,以偏概全,令55,71师等预备役部队=法国陆军,让观众以为全体法国陆军都如这2个师般一样废物。这一角度在中文互联网上其实并不罕见。如一些营销号就经常默认马斯河会战=色当战役,然后疯狂黑在色当战役中丢脸丢到姥姥家的55师。当然仅这一个事例还是太少,各位不妨再把马斯河会战中那个3天就被打光的61步兵师,被带溃的71步兵师拿出来乳。

  然后,迅速抛出“一战打断脊梁骨”,“法国普遍厌战”“士兵毫无斗志”……这些老套流言。如果你恰巧看过一些纪录片或者科普书,还可以举出“法国人闲的给他们的部队准备足球”……等等例子,进一步说明法军军无斗志——反正也没人会去查“发足球”这类事到底是真是假,也不会有人在乎当时的客观条件。

  故,如果你想说明法国陆军无能至极,那么这个角度是一个很好的乳点。

  不过要注意,在今天使用这个方法需要谨慎。因为如果你不巧撞上了一个对法国战役有点了解的人,那么你会被打脸打得很惨。

  四,细数法军的坑队友行为

  当今中文互联网关于法国战役的讨论有这么一种风气,即认为法国战役的失败都是因为队友太坑导致的。比如:敦刻尔克——英国人坑爹;阿登丢太快——比利时人坑爹;索姆河守不住——英国人打假赛;抢不到制空权——英国人划水;马奇诺修太短——英国人比利时人都是猪;德国没被封锁死——苏联人资敌……

  针对这种现象,逐个反驳是没意义的——这些人总能找出各种借口掩饰法军的失败。因此,不如好好扒一扒法军是怎么坑队友的,绝对能让这些成天甩锅的低级法棍破防。

  低地撤退:比约特在命法军撤离比利时时没有通知英国远征军,也没有下达撤退命令,险些导致英国远征军被德军一口吃掉。

 甘莫林の奇思妙想:甘莫林出于安全考虑对无线电天然抗拒,不仅不让自己人用,连英国远征军都不让用,只允许他们靠传令兵和电话沟通。这直接导致低地撤退后盟军的协调乱成一锅粥,甚至英国远征军有时连伦敦都联系不上。

 阿拉斯战役:由于某业务不精的翻译官和摆烂的法第5军军长奥特梅耶,导致阿拉斯的2个英军营长到死都没看见本该一同发动攻势的法军。

 魏刚の忽悠:由于丘吉尔压根不懂军事,魏刚多次忽悠新首相让他以为包围圈外的法军兵强马壮,借此试图让英军主动出击,完成他那扯淡的突围计划。在计划失败后,魏刚还大言不惭地指责是英国人不听话才导致突围失败,全然不顾法军根本没有实力去撕开德军的包围圈这一事实。

 敦刻尔克战役:由于魏刚在发电机行动前莫名其妙宕机近1周,导致法军因没有得到命令拒绝撤退,傻乎乎地待在原地,哪怕戈特勋爵亲赴布兰查得的司令部求爷爷告奶奶。等到魏刚终于重新开机的时候,第1集团军都已经被包围了。

 阿布维尔:由于法军不想让自己的装甲部队损失,于是居然派连训练都没完成,还都是轻坦的英国第1装甲师发动对阿布维尔桥头堡的攻势。最离谱的是由于两军约等于0的协调导致英军甚至没得到任何炮火支援,最终第1装甲师仅1天时间就被打成了残废,法军也成功打草惊蛇让德国人加强了阿布维尔的防御。

 索姆河战役:魏刚上将不负众望再次宕机,屡次拒绝英51师的撤退请求,最终成功坑死了整个第9军。

   五,狠狠地黑戴高乐

   这一招应该是对低级法棍杀伤力最大的。毕竟就是这帮人整日宣扬什么“最后的男人”,顺便吹嘘一些戴高乐根本子虚乌有的战绩。

  现在互联网上莫名其妙的对戴高乐的无尽吹捧可以说“捧杀”了此人。遇事不决“最后的男人”,“天才理论家”,“听了戴高乐就……”。2020年笔者时开始创作本系列文章时仅仅是不满当时歪曲事实的低级法棍,还不愿过多涉及此人,但今天笔者自己已经被这股吹嘘戴高乐的风潮恶心到了。看不见战间期魏刚的摩托化努力,甘莫林对装甲力量的痴迷,也看不见战时普利乌,弗雷尔等人的精妙指挥与辉煌战绩,还看不见战后第四共和国在五十年代史无前例的飞速工业化才给了“戴高乐主义”发展的底气,更看不见70,80年代法国核电产业的迅猛发展,经济规模自1830年始第一次超过了英国。反正什么功劳都是戴高乐的,其他人要么是拖后腿的废物要么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戴公之前的法国就是石器时代,西欧第三经济体就是戴公凭空变出来的,没有戴公法国就什么都不是,所有法国人都应该给戴高乐三叩九拜。

  无耻之尤

  好了,说正事。

  此套路具体使用方法是:把戴高乐的战绩逐一扒出来,然后你就会发现他的主要战绩——蒙科尔内,阿布维尔其实都经不起细看。蒙科尔内就是一次低烈度的偷袭,阿布维尔虽然烈度高,然而戴高乐在此战中是被打败了,还白给了法军最后的坦克部队。(最神奇的是,葬送了2个宝贵的装甲师,只打下一片根本没价值的焦土的戴高乐战后居然没被撤职,反而升官了。果真朝中有人就是不一样啊)

  事实上,戴高乐的神话大多是战后的发明,且不仅他本人在战后混的比普利乌(站错队),弗雷尔(被德国人搞死了)这些根本没有机会讲述自己故事的昔日同僚好,他的回忆录也有中文翻译,所以才在中文互联网上被严重神话。

  笔者可以保证,如果你使用了这一招,绝对没有低级法棍敢在你面前跳了。

  但是,不要试图用戴高乐来否定整个法国陆军。因为如果你这样做了,真法粉不仅不会破防,你大概率还会被打脸打到肿。

  六,乳法国的综合国力。(这一条其实是进阶的,比较严肃,也比较长,可以跳过)

  严格来说这并不算乳,只是在陈述客观事实。前面三条基本都是在以偏概全,碰到懂行的人必定被打脸。但这一条是非常客观公正的。所以你可以放心使用这一策略,因为没人能反驳你。

  让我们首先对比一下德法两国的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总产值比例。

  在1929年的魏玛“黄金时代”,德国制造业产值占比为11.1%,居世界第二,法国为6.6%。1932年,尽管在大萧条中遭遇了仅次于美国的毁灭性打击,德国的制造业占比仍有10.6%,遭遇打击较小的法国占比却只有6.9%。到了1937年,德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产值的11.4%,仅次于美苏。法国呢?4.5%。注意,这还只是希特勒扩张之前的德国,若是1939年完全体的“大德意志”,制造业占比高达14.3%,法国仍然是4.5%。可以看出,哪怕是在德国最虚弱的时候,德国的制造业依然无可置疑地强于法国,更不必说德国经济已经复兴的三十年代后期。

  两国的重工业实力差距更大。据汤因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记载,若计算各国的煤,铁矿石,生铁,粗钢这四大重工业原材料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之比例,1938年德国的占比分别是15.5%,6%,22.6%,20.7%,而法国的占比分别是3.9%,14.2%,7.4%,5.6%。可以看出,除了因阿尔萨斯洛林铁矿区提供的铁矿石产量优势外,法国可以说被完全碾压了。

  再让我们看看在一些其他关键产业上德法两国的差距。

  汽车:1938年法国生产了45000辆商用车,182000辆私用车。德国生产了63000辆商用车,275000辆私用车。

  发电量:1938年德国发电量55.33万千瓦时,法国发电量20.8万千瓦时。

  硫酸:1938年德国硫酸产量2272吨,法国硫酸产量1272吨。

  这一差距并不值得我们惊讶,因为德国毕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头国之一,早在第二帝国时代其工业产值就已冠绝欧洲。尽管一战后德国的复兴远比法国缓慢(法国工业产值比德国早数年就恢复到了1913年的水平,德国直到大萧条前夕才重回1913年水平),但毕竟底蕴犹存。

  若比较两国的军费预算,差距也十分明显,甚至可以用夸张形容。1938年德国的军费为160亿马克,约合64.26亿美元,实际购买力11.7亿英镑,法国军费为290亿法郎,约合8.35亿美元,实际购买力2.07亿英镑,这还是法国1938年军费已经大大提升了之后的的数字——原定这一年的预算只有227亿法郎。1938年德国的军费按实际购买力计价是法国的五倍有余,按汇率计价是七倍有余。1939年按购买力计价数据缺失,按汇率计价是约十二倍(120亿美元VS10.23651亿美元)。

  PS:因为法郎贬值的实在太厉害,1938年1美元能换34.74法郎,1939年能换39.84法郎。所以如果以汇率计价数据会有些夸张。1939年的实际差距肯定达不到12倍这么大。但不管怎么样,无可争议的是,法国的军费开支已经被德国彻底拉开了差距。

  可以看出,两国在军费支出上的差距可谓是天壤之别。法国唯一的优势就是德国重整军备的时间较晚,1936年才开始大规模扩军,而之前的时间军费支出都少得可怜(1933年19亿马克,1934年28亿马克,1935年62亿马克)。所以如果比较1933到1938年的总军费开支的实际购买力,德国为35.4亿英镑,法国为12亿英镑,差距只有三倍(已经够吓人了)。可是如果再考虑法国有大笔的军费都用在了殖民地战争、海军建设等对陆军发展无直接帮助的事情上,法国的劣势只会更大。

  最令人恐惧的是,德国的潜力其实远远没有到头。按汤因比的统计,虽然德国的军事支出占可动用产品净值之比(你可简单理解为军费GDP占比)从1929年的不到2%激增到了1938年的16.6%,然而由于德国的GDP在这几年里增长了约20%,德国人均实际消费水平和1929年大萧条前的“魏玛黄金时代”居然是差不多的。这意味着,德国的战争机器还尚有余力。

  而不幸的是,法国的经济仍然低迷,人民阵线政府虽在重整军备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他们没能成功逆转经济的颓势。直到1938年底,未来法国总理,时任财长的保罗.雷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财政改革。在他的努力下,法国的经济状况终于开始好转:贸易逆差有所减少,失业人口下降,资本开始回流。1939年7月,雷诺骄傲地对英美记者宣称:法国的财政收支达到了10年来的第一次平衡。已经一只脚踏进棺材的法国经济硬生生被雷诺拉了回来。


  由于经济形势的好转与雷诺的大力支持,1939年法国的军费开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10亿法郎。可雷诺并不满足,他甚至一度想通过大砍公共工程、削减官僚机构和举债,加税把军费再拉到560亿法郎,最后因上司和企业骂街方才作罢。

  这笔钱是什么概念呢?1938年法国的GDP是3500——4000亿法郎,当年的军费支出占比至少10%。很何况1939年法国政府岁入也才630亿法郎,在时人看来,雷诺是想把刚从棺材爬出来的法国经济再带回去。但无论怎样,可见法国经济也已经动员起来了。

 目前我国互联网上流行一种说法,即法国是因为其软弱低效的民主政体导致其无法在和平时期投入大量资源到军事中,因此导致军备的落后。但法国这样不要命的军备重整则很好的驳斥了这种说法。仅军费支出一项就快顶掉全面岁入了,1939年法国的国债甚至突破了GDP的100%,你还想怎样?把爱丽舍宫也给当了?

  但尽管法国已经动员到了这种地步,他们还是输掉了这场军备竞赛。因为法国人痛苦地发现了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生产力不够。

  生产力不够?这是什么意思?让我们以法国空军的扩充为例:1938年4月1号,法国空军启动了雄心勃勃的五号计划:在2年时间里生产4739架新式飞机,平均每月生产200架飞机(雷诺最开始还希望每月生产500架)。由于当年的法国军费开支向空军倾斜了很多,因此空军部长尚布尔对这个计划抱有很大期望。然而打脸的是,直到1938年9月1号,5个月过去了,法国的工业只为军队提供了240架飞机——其中还包括不能参加战斗,只是来凑数的残次品。要知道,同时期德国仅BF109这一款飞机每个月就能生产110架。

  直到1939年9月1号开战时,五号计划已经已经启动了1年多的时间——即时间已过半。可是法国的航空工业只交付了1625架飞机——仅仅是原计划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这还是其疯狂赶工才取得的成绩。当然赶工的后果就是质量的下降,这批飞机只有494架是可以随时投入战斗的。其他飞机或多或少都有故障,有些甚至连武器都没装。这就是法国空军在西线战役中故障率高的惊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年赶工的后遗症。

  并且法国的飞机制造商为了追求数量被迫放缓了新式飞机的生产,转而去提升比较好制造的老式飞机的产量。这就导致法国空军的换装又被耽误了。如理应在1940年1月到4月交付空军的520架最新式的D.520居然只有80架交货。且直到5月,军队也只装备了57架。当法国飞行员好不容易开上了这款能和德国最新式战斗机——BF109E相媲美的飞机时,德国人马上就用上千架BF109E淹没了法国空军。

  毫无疑义,五号计划的成果是令人失望的,甚至可以说这个计划就是个笑话。法国空军在1938年得到了国防预算的33%,1939年得到了51%,可见法国高层对空军建设非常重视,然而换来的是如此惨淡的成绩。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因为法国的航空工业产能有限,因此就算军方下再多的订单,短时间内产能也是提不上去的。尽管法国政府已经斥巨资重组了他们的航空工业,但训练熟练工人,厂房建设,这些都需要时间。而等到法国航空工业初具规模时,法国人已经没有时间了。

  眼见自家的企业实在不争气,最后高傲的高卢雄鸡被迫将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国防部长达拉第在1938年12月向美国下了600架战斗机的订单,在紧接着的1939年又陆续订购了包括P36,P40在内的数百架美制飞机。达拉第甚至一度提出“把本国的订单一笔勾销,完全用美国货武装法国空军”当然这个在政治上等同于自杀的提案很快就被否定了。

  达拉第采购美国飞机的措施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如美制马丁167F和道格拉斯DB—7(虽然开战时都被扔到了北非,但在6月的红色行动中,美国飞机表现出色)可以说撑起了法国轰炸机部队的一片天——这两款飞机与法国国产的Leo 451是当时法国空军为数不多的现代化轰炸机。P36战斗机在法兰西战役中的表现也相当优异——仅装备军队131架,却取得了法军所有战斗机机型最好的成绩:空战胜利273次。美中不足的是,因为美国对军备出口的限制,交付给法国的飞机数量太少。而就算已经运抵法国的飞机,很多也因某种原因一直在北非的仓库里吃灰,后来被维希政府给用上了。

  不过无论美国人的飞机表现得再怎么好,已经撒给法国航空工业的钱自然是收不回来的——哪怕直到第三共和国覆灭这些工厂都没能完成军方的订单。所以一大笔军费就这样被浪费了


  为什么法国人会在与德国的军备竞赛中输得这么惨呢?我想各位看完上面的例子应该就清楚了,因为这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法兰西的对手不仅经济实力胜过了她,其的体制也决定了德国能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丧心病狂地扩军备战,而显然法国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

  通过上文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清晰的结论:法国几乎没有可能挡住这样一个体量远比自己庞大,又在不顾长远经济效益不要命地扩充军备的邻居。很大程度上来说,法兰西战役的失败在战前就注定了。

  各位学会了吗?只要你熟练运用以点概面,以偏概全,选择性记叙,双重标准等技巧,并牢记前五个乳点,你一定能把二战法军黑得体无完肤,让低级法棍哑口无言,只能背地里对你画圈圈。当然如果你能掌握第六个乳点那就再好不过了。

  那么最后,各位乳法爱好者,如果你完全掌握了上述乳法策略,你就算从本班毕业了。不要再说“在……前占领……”这种老掉牙的梗了,不妨用用新方法,绝对有奇效。只要使用得当,九成九的路人都会被你忽悠住。但是千万不要在有料的真法粉面前用这些雕虫小技哦。一但被打脸,本培训班概不负责。

论如何正确黑二战法国(乳法速成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